內容付費的分類與分析
零基礎學產品,BAT產品總監帶,2天線下集訓+1年在線課程,全面掌握優秀產品經理必備技能。 了解詳情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聊聊“知識經濟”》,與朋友討論時,我感覺應該將知識付費與內容付費區別討論。 簡明扼要的說:知識付費,僅僅是內容付費之中,知性內容的類別之一。
一、內容的分類
在我看來,任何我們能夠接受的內容,都可以分為兩大類:感性內容與知性內容。 前者,滿足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等諸多慾望。 這種慾望的滿足,往往能夠帶來直接的愉悅,卻多半缺少後續反芻的樂趣。 後者,滿足我們的“思考”的慾望,在經過反复的咀嚼、消化之後,我們會得到持久的樂趣。
- 感性內容: 美好的風景、美麗的圖畫、美妙的音樂,諸如此類,我們無需思考,就能夠感到愉悅。 精彩的電影、好看的小說,甚至有趣的笑話和段子,都會給我們帶來享受。 而且,往往對我們的“思考能力”,不會有太高的要求。
- 知性內容: 通常不能簡單的享受,而且需要付出努力,思考甚至絞盡腦汁之後,才能豁然開朗的。 一本數學書、一段複雜的程序、一個哲學講座,在投入腦力之後,才能有所收穫,然後才能感受到樂趣。
當然,的確存在二者兼得的內容:例如燒腦的電影、懸疑的小說。 既有感性的樂趣,又有知性的樂趣。
二、知性內容的分類
進一步分析知性內容,按照“知識的成色”,還可以再分成:知識、假設、素材、感悟、經驗、經歷等幾類。
- 經歷: 經歷過一些事情,並將之記錄下來,可能包含知性的內容。 比如:我是如何處理並修復XXXX故障的。 閱讀他人的經歷,往往會有所收穫。 但是,這種收穫可能是不確定的,甚至可能是錯誤的。
- 經驗: 不僅僅記錄當時的經歷,並且能夠總結為某種經驗。 這樣的內容,通常會更有價值。 比如:在修復了N次某某故障之後,我的經驗總結。 這樣的內容,可以算是初步的知識。
- 感悟: 感悟的情況,比較複雜。 有些人可能僅僅是發了一堆的感想,總結出一堆似是而非的感悟,搞不好除了誤導他人,毫無價值。 但是,也的確存在非常深刻而有價值的、知性的感悟,能夠給讀者帶來極大的啟發。
- 素材: 如果有人,能夠跳出自身的經驗,無論是通過調研、查訪、收集、整理,從而蒐集到一系列較為客觀的內容。 這些內容,可以稱之為素材,例如:對1000名學齡前兒童的訪談問卷。 這些素材,是知識的基礎。
- 假設: 基於堅實的素材,而非基於空想,提出的符合邏輯的假設,是非常有價值的。 這樣的假設,在尚未被證偽之前,就可以稱之為知識了。 有很多知識,最初都是以某一學科的論文的形式出現的,後來才被編成了教科書,科普書籍等等形式。
- 知識: 雖然現在的知識經濟,到處都在標榜知識。 確鑿無疑的知識,其實很少。
三、什麼樣的知性內容,不值得付費?
現在互聯網上的所謂“知識”,往往不過是一些水貨而已:
- 或者是某個所謂大牛的個人經歷,甚至搞不好還是在知乎上現編的。 當成小說看看,也就算了,如果當成知識,那簡直就是要被坑。
- 又或者是某種“成功人士”的經驗總結,要么換湯不換藥,只不過是另外用了一些新名詞,燉出來的雞湯。 要么甚至是混雜了故弄玄虛、加上缺乏細節的傳奇故事,既不值得效仿,也無法效仿。
- 又或者是某種針對特定問題的回答。 是否具備廣泛的意義,都相當可疑。 更有甚至,現在的收費問答,更變成了獵奇問題與刁鑽問題的匯聚。 花一塊錢去看的人,也並非想要掌握什麼知識,無非是花錢買點八卦而已。
- 又或者是那種書上都講過的內容,換個標題,換種說法,炒一下冷飯,追一下熱點,又變成了能夠拿來賣的“知識”。 當然,這種批評可能比較苛刻,畢竟30塊買本書,我現在花5塊錢,就能了解其中的50%,也還是划算的。
四、什麼樣的知性內容,值得付費?
精到的總結: 一本書,一個專業,一個特定的領域,有人做出較為簡明扼要的、精到的總結,這樣的內容,值得付費。
但是,有很多標題黨,需要警惕,比如:一張圖告訴你XXXX的前世今生、10分鐘搞懂XXXX。
- 豐富且經過整理的素材: 翔實的數據,深入的分析,合理的推理,有價值的結論。 這樣的內容,值得付費。 當然,也要警惕那種內容,利用貌似翔實的數據,居心叵測,得出故意誤導讀者的結論。 有很多軟文,都是走的這種路數。
- 明確適用範圍的經驗: 相對於個體的經驗,經過有效總結的經驗,會更加有價值。 “我的經驗是這樣的,然後我的分析是這樣的。在我看來,在某某情況之下,我的經驗應該是可以適用的。而在另外一些情況下,因為未經驗證,可能 並不適用。”這樣的內容,值得付費。 當然,現在有太多的經驗總結,近乎“偏方”——那個誰誰誰,用了這個辦法,就有效果了,你也試試吧。
- 能夠引發思考的內容: 好的思考,能夠引發更多的思考。 有價值的探索,能夠激發更多的探索。 這樣的內容,可能是最有價值,也最值得付費的內容。 當然,這種內容的價值,是由供需雙方,共同決定的。 內容生產者,盡力闡釋自己的思考過程與猜想,內容的消費者,也盡力理解,並參與到共同的思考過程之中。 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能夠遇到真正的知音,這些內容免費又何妨呢?
五 、小結
雖然現在號稱“知識付費”的時代已經到來,但事實上,在網絡上值得付費的知識,甚至是值得付費的知性內容,都少之又少。
有句俗語叫:
大潮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在我看來,知識付費的熱潮,也將漸漸退去,那些真正能夠創造優質內容的人,那些真正能夠促進優質內容產生的平台,才會是最後的勝利者。
作者:莊表偉
鏈接:https://www.jianshu.com/p/c758efabfcca
本文由 @莊表偉 授權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