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播亮新聞
最棒的知識補給站

十年汶川他們成為快遞業的拓荒者

聽拓荒者說――

何先倫

王淑娟

十年前,四川汶川大地震至今讓人們回憶起來都還黯然神傷。 在那場災難當中,不少人失去了自己的家園。 不過,吃苦耐勞的人們開始在廢墟當中重建家園,如今早已煥然一新。 而說到快遞行業,汶川的快遞業績也值得一談。

多年來,四川郵政人不畏艱辛創造了郵政快遞業一個又一個奇蹟,郵政業轉型升級、提檔加速,並湧現出了一大批先進個人和集體。

二十年山區郵路

只因愛得深沉

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四川人是踏實肯幹、吃苦耐勞的勞動模範,而何先倫正是這眾多勞模當中的一位。

2008年那次猝不及防的地震,讓他和22位親人天人永隔。 那時的他,正奔忙在搶險一線,搶救出20萬元的儲蓄資金。 在愛與痛發生強烈矛盾的剎那間,他沒有選擇離開,而是選擇了堅守,為愛前行。

十年後的他已年過半百,擔負著廣元市青川縣關莊鎮周邊方圓37.4平方公里、人口約1.2萬的蘇河、紅光、石壩、馬公四個鄉鎮的郵件投遞工作。 20年來,他沒有延誤過一個班期,沒有丟失過一封郵件,投遞準確率達到100%,周圍群眾都親切地稱他為“倫娃子”。

在中國郵政關莊支局,何先倫指著擺放整齊的電商包裹說:“地震之後,許多愛心人士都在幫助青川災後重建,阿里巴巴也專門來青川手把手教我們做電商。每天郵寄最多、 派送最多的就是電商包裹,旺季期間,一天發出去的包裹就有500件。現在的業務量是地震前的40倍,看著郵政業發展得越來越好,我雖然更忙了,但 心裡是甜滋滋的。”

周圍的群眾對何先倫贊不絕口:“倫娃子人勤快又熱情,幾十年如一日愛幫忙。哪家娶媳婦,哪家孩子上大學,哪家要去城裡買東西,他都不由分說衝上 前去幫忙。就連吵架打架要離婚的夫妻都被他勸和了好幾對。”

20年的郵遞員生涯,10年的災後重建,讓何先倫不僅見證了郵政業的發展改革,更見證了當代農村經濟發展的轉變。

名校畢業生

更願為家鄉蜂蜜代言

“要不是因為那場大地震,我現在可能在成都是一名音樂教師,而不是回家鄉和快遞電商打交道。”王淑娟說,“爺爺養了一輩子蜜蜂,我想他知道我繼承了他的 事業一定會很開心。”

原來,王淑娟曾經是四川音樂學院的一名學鋼琴的大學生。 “5・12”大地震奪走了她爺爺的生命,從那之後,王淑娟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回到家鄉養蜜蜂,做電商,把父老鄉親的土特產通過電商平台賣向全國 各地。

大學畢業後,她向親戚朋友籌集了10萬元資金,在老家承包了2畝地,養了200箱蜜蜂,在縣城開了一家土特產專賣店,開始了她的“甜蜜事業”,然而, 由於不懂養蜂技術,不懂如何經營,快遞只有一兩家,發貨很慢,頭一年,她虧損了好幾萬元。

倔強的王淑娟並沒有放棄,一邊向養蜂經驗豐富的蜂農請教,一邊成立了養蜂專業合作社。 功夫不負有心人,王淑娟以及合作社的蜂蜜豐收了,並且通過阿里巴巴的電商平台賣出了好價錢。

十年來,王淑娟帶領鄉親們把當地無污染的土特產品通過電商快遞送到全國各地。 她現在不僅要經營自己的網店,還是淘寶中國青川館的負責人,她說:“把青川推銷出去,讓大家不僅僅認識地震災區青川,而是更多地了解生態、美麗的青川才是 目標。”

如今的合作社已經有486戶,僅去年通過電商快遞賣出蜂蜜2300萬斤,蜂蜜的價格也從最初的每斤20元賣到了128元,帶動25000多名農民就業,帶動農民人均增收3000元 。

快遞為電商

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郵政快遞是連接種植戶與消費者的重要紐帶,沒有快遞便捷強大的運輸能力,大農和公司就成了跛腳瘸子,走不到現在。”談及“5・12”以來郵政快遞業的 迅速變化,北川大農和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白勇昊感慨道,“迅猛發展的快遞,為電商公司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北川被譽為“同緯度地區物種基因庫”,尤其是中藥材種植和苗木培育,是當地農戶增收的重要途徑。 然而,當地郵政快遞業發展相對緩慢,藏在大山深處的苗木、藥材無人知曉。 當地農戶說:“因為缺少銷路,種了幾年的樹苗,一棵只能賣幾元錢,有的甚至被砍了當柴火燒。”

“5・12”地震期間,白勇昊正在外地讀書,幸運地逃過一劫。 面對震後重生的鄉親們心裡的苦惱,白勇昊感同身受。 “現在電商這麼火,能不能與快遞聯合,試一試網銷?”白勇昊毅然回鄉創業,和幾個小伙伴成立了大農和電商公司,希望通過網絡將鄉親們手裡 的產品賣出去。

公司成立之初,由於包裹業務量小,快遞網點覆蓋率低,苗木和藥材等農產品要通過班車帶到縣城才能寄遞,這讓白勇昊百感交集。

災難過後,路網建設為郵政快遞業發展帶來重大利好。 通往縣城的路原本需3個多小時,現如今縮短為半小時。 打破交通梗阻,快遞企業的觸角紛紛向大山深處延伸,很多以前不通快遞的鄉鎮都開設了營業網點。

如今,更高的寄遞效率增強了產品的競爭力,得益於快遞業發展的成熟,大農和公司很快打開市場,產品遠銷到成都、陝西等地。

電商平台把農戶的產品在線上宣傳推廣出去,增加營業額,增加農民收入,同時又增加快遞發貨量,提高快遞企業效益。 快遞企業、電商公司、種植農戶之間構成了一個良性發展的健康生態鏈。

隨著《快遞暫行條例》頒布施行,郵政快遞業未來的發展必將越來越規範。 “電商應市場需求而生,未來前景也將越來越好。”面對業務飛速發展,白勇昊和他的小伙伴們給公司發展設立了一個“小目標”――開一家天貓 旗艦店,將藏在深山的蜂蜜、臘肉上網銷售。 “只有快遞發展了,這一切才有可能實現。”

編者按:

十年前,鎮上的人們還不知網購為何物;十年後的今天,快遞與電商在這裡協同發展。 而一個個創業者既成為新興產業的實踐者,也成為這一行業在當地的拓荒者。

菜鳥馮洋:

劫後餘生後每年送10萬件快遞

從馮洋的快遞服務點走過去,不過三五分鐘就到了他初三時上課的教室――現在是汶川特大地震漩口中學遺址。

這裡是大地震震中映秀,十年前馮洋死裡逃生。 他班上有40多名同學,其中3名“沒有了”。

像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牽引力,十年來,從在廣州、都江堰等地讀書、打工,兜兜轉轉,他又回到了出發之地。 變化的是,他從一個初三學生到回家創業,開辦菜鳥聯盟快遞點,服務鄉親。

在映秀,他每年能幫小鎮的居民配送超過10萬件包裹,還可以通過物流把映秀、汶川的特產和水果等發往全國。

清晨,馮洋很早就起床了,稍作收拾後,他從映秀出來,開著一輛棚式貨車向汶川進發。

這是他每天的必經之路。 都汶公路,這條當今川流不息、快速平整的道路,是一條通暢的物流之路,1個小時不到,馮洋就能在汶川的聯盟網點接到當天的包裹。 但十年前地震之時,打通這條生命之路曾耗去整整55個小時。

一場地震永遠地改變了這裡。 十年後的今天,馮洋開著車走在汶川東街上,依稀能看出街道還是當年的街道,但兩邊的建築已和原來完全不同。

裝好包裹,馮洋從汶川折返,車過映秀,路過一塊寫有“5・12震中映秀”的巨石。

地震之後,道路打通、修復,房屋重建。 “交通方便,網購也方便了很多,速度很快。”如今他服務映秀、漩口的快遞,以前動輒走一個星期,現在省內當日達,全國也就2~3天。

“2015年以前貨量少,四個鎮一輛車都拉不滿。”馮洋說,“2016年,每天100件左右,到現在已經二三百單一天了。”

2018年5月8日下午,他的菜鳥聯盟服務點人員往返不停。 當日達的包裹都送到用戶手中,以衣服、食品、電器等為主。

在菜鳥和淘寶的幫助下,不僅是送達,馮洋的創業網點也可以服務地震中心的鄉親們,把當地特產發往全國。

現在正是櫻桃上市的時節。 映秀街道邊擺滿了飽滿殷紅的櫻桃。 汶川的很多特產:菌子、櫻桃、李子、山茶、獼猴桃……也正通過電商網絡銷往全國乃至全球。

汶川縣數據顯示,僅櫻桃一項,今年將有5萬件(10萬斤)銷往全國,銷售額將突破1000萬元。 物流之路作為流動的通路,也在帶動當地經濟的變化。

羌族小伙:

開業第一天只攬收了一個貨

黃興林,一個“80後”羌族小伙,如今已是阿壩州華興安捷快遞有限公司的負責人。

2008年,在浙江打工的他,帶著對家人的擔憂、對家鄉的眷戀,義無反顧地踏上回家的路,十年來帶著夢想與感恩一路前行。

剛回到阿壩時,黃興林覺得家鄉資源十分豐富,土特農產品特別多,在州外市場也十分緊俏,他就想要是能把這些特產賣出去,既能增加農戶的收入,又能幫助家鄉 建設。 但當時,阿壩的快遞公司極少,州內與外界的運輸極其不便,特產不能快速運出,影響了品質,為此,他萌生了開辦快遞公司的想法。

“開業第一天只攬收了一個貨,派件只有五個,還是成都中心攢了好幾天才送過來的;第二天一個件都沒有,這種情況持續了半年才好轉。”黃興林說, “當時我們只有三個人,每天一起在外面吃飯,兩菜一湯,結果當時一天的收入還不夠這一頓飯錢,而且顧客明明剛在我們這裡寄了一個快件,走到門口打電話告訴家人 ,’你們這幾天注意一下快件,已經發出去了,寄的是郵政’。”說到這裡,他自己都忍不住笑了出來。

經過六年的不懈努力,黃興林的團隊已經擴大到了157人,遍布阿壩州13個縣,共設立了22家分支機構,業務範圍覆蓋阿壩所有鄉鎮村;車隊從無到有,如今19台廂式 貨車24小時輪流接送貨物,用於保證全州進出快件全省24小時到達;公司快件量在全州的進出比也從30∶1逐步縮小到了7∶1。

“企業在解決了生存問題的同時,一定要有社會責任感。”這是黃興林與我們交流中反​​复說的一句話。 2015年他發起成立了“1分基金會”,從2015年1月1日開始,進出阿壩州的每一件快件都會從公司的利潤中提出1分錢作為基金會的儲備資金,用於慈善 幫扶活動;2016年6月,基金會將1萬多元資金劃入地方政府,用於“關愛留守兒童活動”;2017年6月24日茂縣山體滑坡發生後,基金會又為當地受災群眾 免費發放了3天的麵包、礦泉水等物資。

對未來,黃興林有很多期許。 “要做阿壩州人民的信息化快遞百年企業”一直是他的夢想,他希望將來通過他的公司能為阿壩州搭建更大的平台,既為阿壩州引進更多外面的資源,又為州 內年輕人提供更多的機會,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

中通唐俊:

櫻桃紅了,這裡不再是傷城

5月,汶川縣城,豐水期的岷江江水奔流而過,岷江背後的大山上還有泥石流的痕跡,當地人說:“這是地震留下來的‘疤痕’。”

中通快遞汶川網點負責人唐俊,從小喝著岷江水長大,10年前的那場大地震,高中生唐俊驚恐地逃出震區。 10年後,他紮根家鄉,憑藉“快遞電商”幫助當地果農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唐俊是中通快遞汶川網點的負責人。 震後,他在成都一個建築工地上,從最開始的建築工人一直做到了研究員的位置,月收入已經有8000多元。

但高薪並沒有穩住唐俊的心。 2012年,唐俊和妹妹一起辭職回汶川創業。 恰巧當時汶川一家快遞公司要轉讓,兩人就接了過來。 但那時的他們,對於快遞其實一無所知。

令兄妹倆意外的是,他們接手後,當地的快遞行業迅速發展了起來。 唐俊每天騎著三輪車在縣城裡收、派快遞,每年有20多萬元的收入。

2015年10月,中通快遞汶川網點因前任負責人無暇經營,準備轉讓,唐俊隨即便用前兩年經營快遞的收入接手了過來。 而當時的汶川網點,門店太小、人手不夠、車輛不夠……諸多問題都急需資金投入,這讓唐俊百般焦急。

“好歹也是個公司,要做就要做好啊!”兩年多來,唐俊就是抱著這樣的信念,讓汶川網點的員工從最初的2人發展到現在的20多人,門店從10 多平方米發展到如今的100餘平方米,車輛從一輛破麵包車到如今4輛廂式貨車、7輛標準三輪車……網點攬收的快件量也從最初的“一個集包袋都裝不滿 ”到如今兩三千件。

湍急的岷江河兩岸,一片片綠蔭與光禿禿的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是地震過後,當地農戶在政府引導下種植的果樹,這些果樹從每年的四五月份開始便進入了收穫期, 一直能持續到年底,果農們靠這些水果的收入,在地震後得以重建家園,中通快遞汶川網點快遞員賈正濤的家裡亦是如此。

賈正濤是唐俊接手中通快遞汶川網點後,第一個也是當時唯一的一個快遞員,他的家在汶川縣雁門鄉,汶川大地震後,他們家的房屋全部倒塌,經濟損失慘重。 地震後,靠著賣果子的收入,全家人得以不斷改善生活。 不幸的是,他的母親2015年確診患上了乳腺癌,高昂的醫療費花光了家裡幾年的積蓄。 直到賈正濤加入了中通快遞汶川網點後,他們家的經濟狀況才有所改善。

每年5月份開始,伴隨當地水果陸續上市,汶川網點就進入了業務旺季。 “沒有快遞之前,我們都是摘了櫻桃之後用背簍背到公路邊,賣給過往的司機或者外地來這裡的遊客,價格很便宜,因為擔心賣不出去呀。”賈正濤的母親介紹說。

談及收穫,唐俊扳著手指說:“我經營了一家企業,養活了20多名員工,讓他們在汶川當地就能有不錯的收入;我促進了當地的電商發展,讓越來越 多的水果可以順利地賣出去。這些就是我的收穫!”

韻達孕媽:

嬌氣的女生幹不了快遞

唐瑩作為阿壩州汶川縣韻達快遞負責人,身上貼著“快遞巾幗英雄”“90後美女老闆”等標籤,在前往阿壩的路上我們得知她又多了一個身份――“四月孕媽 ”。

當我們見到唐瑩時,這位身著黃色工作服,皮膚白皙的年輕女子正往秤上搬著一大包包裹。 她說:“嬌氣的女生是乾不了快遞的。”

唐瑩,阿壩州銀杏鄉人,2014年大學畢業兩年的她為了結束跟男友的異地生活回到了阿壩老家,接手了汶川韻達快遞,自己當起了老闆。 唐瑩說:“當時沒想別的,就覺得快遞是新興行業,有很多機會。我到現在都覺得快遞行業很有前景,一定會越做越強大。”

唐瑩肚子裡懷著的是她的第二個寶寶,大兒子已經4歲。 剛開始做快遞時,唐瑩跟現在一樣是個孕媽,懷著孩子的唐瑩每天照樣搬貨、打包。 “快遞行業是非常辛苦、非常累的。特別是女性從業人員一定要有非常強大的耐心。”唐瑩說。 生下兒子的唐瑩依舊每天待在不足20平方米的門面裡,與僅有的3個員工一起做著最累最髒的活兒。 每當貨車駛到門面前,唐瑩便立馬將正在哺乳的孩子交給母親,擼起袖子搬貨去了。 唐瑩的母親戲稱自己的大外孫是從小餓到大的孩子。

“我不想像別的結了婚的女人一樣,過著手心朝上的日子。再說女人有一份事業,不僅可以給小孩做個好榜樣,也有利於家庭幸福。”現在,唐瑩與丈夫一起 經營著汶川韻達快遞,小日子過得有聲有色。

“我非常愛汶川這個地方,我們都是死裡逃生的幸運兒,沒有理由不感到滿足和幸福。”說這話的時候,唐瑩突然衝到馬路邊上拉住了一位拄著拐杖想 穿過馬路的老奶奶,嘴里安撫著:“奶奶,您再等一分鐘,您女兒寄完東西就出來了。別急,危險。”汶川縣常住人口不多,地形複雜,很多人說它閉塞 落後,可是只有居住在這裡的人才懂得享受這種知足平淡的生活。 地方雖小,但是大家相互熟知,互相理解。

四年前,汶川韻達快遞僅有包括唐瑩在內的員工4人,門面不足20平方米,平均每天的收發快遞量不到400件。 如今,人員已經增加到20人,門面擴大到170平方米,淡季日均收派件量超1000件,旺季的收派量可翻兩番,遠遠超過其他同水平的快遞企業。 唐瑩說:“認認真真做好每一件事,平平淡淡過好這一生。”

留言板

在開展到村物流和電子商務工作時,要注重拓寬農產品上行渠道,以加強農產品上行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同步整合地方現有的物流資源,共同致力於鄉村物流發展。

(四川省商務廳副廳長楊春軒)

2008年5月12日,綿陽申通第一時間出現在不同的援助現場,積極參與救助。 快遞行業也正是從地震以後才由點到面發展起來的,可以說是災後重建和電子商務催生了快遞行業在四川和綿陽的快速發展。

(綿陽申通快遞負責人許鑫萍)

2015年,在中通汶川網點初步改建時,我將家裡準備的10萬元彩金拿來投資快遞,重新租了一個30多平方米的門店,買了一輛麵包車、兩輛三輪車,以及快遞 貨架、辦公電腦等必需品,將汶川網點重新運營了起來。

(中通快遞汶川網點負責人唐俊)

我家在汶川縣雁門鄉,汶川大地震時,房屋全部倒塌,經濟損失慘重。 做了快遞員後,我每個月能拿到六七千元的工資,很不錯了。 快遞對於當地農產品走出大山的幫助很大。

(中通快遞網點快遞員賈正濤)

北川以超出它本身應有的發展速度在發展,感受最大的就是路通了,一切都通了。 現在,一般快遞企業都在鄉鎮有代辦點或者有客車代為運輸,購買的衣服、包包、鞋子等東西可以很方便地到達鎮上。 本地特有的蜂蜜、茶葉、臘肉等能通過電商平台快遞渠道往外運。

(北川圓通快遞法人企業負責人秦勇)

地震發生時,我正在讀高中,如今十年過去了,我也走上了工作崗位。 為了孝敬爸媽,經常郵寄東西給家裡,發覺現在的物流體系越來越發達了,老家的快遞已經普及到了各個鄉鎮了,整體網絡佈局完整,物流速度也越來越快了。

(在外地工作的北川人唐木易)

更多精彩 >>> 熱點推薦 查看相關信息 更多精彩 精彩圖庫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酷播亮新聞 » 十年汶川他們成為快遞業的拓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