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人都遇到過這種現象——每次考試過後都有這樣的想法:這道題目我明明會做的,結果卻扣分了。這也就是一般所說的會而不對的情況。很多同學對此認識不足,認為只要是會做就不要緊。其實,這種站不住腳的論據除了自我安慰之外,什麼都不是。
那麼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怎樣避免這些?一起來看一下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和相應解決方法吧!
對一些簡單題目認知不足
比如說一次考試難度不大,一些平時成績優秀的考生考得一般,甚至有的成績不理想。為什麼試卷簡單了反而考不好?之前借用馬雲的一句話「見過捕龍蝦富的,沒有見過捕鯨魚富的」,這句話是對這個問題很好的描述,由於一些學生對「龍蝦」題目輕視,覺得自己應該沒有問題,平時狠抓高難度的題,或者平時輕視一些簡單的題目,到了考試的時候反而考的不好。
解決辦法
抓難亦不放過簡單。課本是學習的根本所在,決不能拋開課本。看內容、看小結以加強對基本知識點的掌握。
對題目似懂非懂
似懂非懂的,就是「假懂」,一做題就「露餡」,稍不留神,就往錯誤的方向跑;對於組合題的「陷井」,那更是「勇敢」得很,見「坑」就往裡跳;不是做不對,就是做不出來!
這樣的考生很多,特別是那些覺得自己的聰明程度還可以,只是學習沒有儘力的考生,所謂沒有儘力,衡量的指標就是傳統的經典題或者說一些常見題沒有訓練到位。很多看上去是簡單的、傳統的、常見的題目考試時自己沒有做對,卻在考試之後覺得能做出來。考試有時間限制的,你在考試規定內的時間做出來才行,歸納起來,還是訓練不足造成的。
解決辦法
學習不能只求會,還要求熟。只有上課認真聽講、平時加強訓練、建立一個「錯題本」,認真積累方法,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高質量地完成。
心理壓力大
「會而不對」有一部分是因為考生背負著很大的心理壓力考試,特別是那些想證明自己,並且無法承受失敗的考生壓力尤其大。例如說很多考生覺得一模考試特別重要,一模考不好,會直接影響報志願,結果考試的時候心理壓力很大,考試各科成績全線崩潰。不管是簡單題還是難題,短時時間內心理壓力過大的話,在考試中就很難把握好。
解決辦法
平常要多參加競賽類的項目,鍛煉心理素質。不見得都是學習,比如,平常打乒乓球。要像模像樣的計分,體會緊張比賽、緊要關頭的心情,鍛煉抗壓能力,調節情緒的能力。
考試時間分配不合理
時間就是生命,很多考生為了給後面的題目預留足夠的時間,一上來就提升答題速度,速度上來了,正確率卻下去了,加上剛開考時狀態不是最佳,所以極容易出錯,一些簡單的題目也被做錯。還有的考生在部分題目上花費的時間太多打亂了整個答題節奏,節奏亂了,很多簡單的題目沒有答好,直接導致「會而不對」的現象。
解決辦法
學會捨得,「舍」而後「得」。做小題的時候注意題干,一般不會讓你花很多時間讓你去計算,小題講究:準確、快速、舉一反三。對自己確實沒有把握的問題可以大膽放棄,舍此一題得其時間,攻佔高地,也會勝利。
對知識點沒有理解、不會運用
考生平時學習依賴於死記硬背,對知識點沒有理解、不會運用。特別是文科學生覺得自己平時背了很多,結果到考場上,一時間覺得頭腦一片空白,甚至什麼都記不起來,或者記得東西用不上,考試之後,靜下來仔細想想,覺得考試中那些題目不難,稍微用心就能做好,可是現在想到已經無濟於事了。
解決辦法
多做題,多思考,多反思。做題可以積累經驗,以後有類似的題型就容易下手了;思考可以理清思路,了解解題過程;反思(很重要)可以找到自己的弱點,反思自己哪裡錯了,為什麼錯了,然後應該怎麼做。
閱讀能力不強,導致審題出現偏差
很多考生覺得「粗心大意」已經成為習慣,不好改變了。其實多數考生的「粗心大意」是由閱讀能力決定的,由於閱讀能力不強,不能有效的提取信息,所以看錯題。這是造成「會而不對」情況的主要原因之一。
解決辦法
審題是解題的關鍵,拿到題目要「寧停三分,不搶一秒」,要在已有知識和解題經驗基礎上,譯字逐句仔細審題,細心推敲,切忌題意不清,倉促上陣。有時需聯繫題設與結論,前後呼應挖掘構建題設與目標的橋樑,尋找突破點,從而形成解題思路。
表達能力不強
表達能力不強、表達不全面,解題步驟不合理也會直接導致失分,這也是造成「會而不對」情況的主要原因之一。
解決辦法
加強同一類型題目的訓練,多練習表述的習慣,多看一些參考答案的固定答題套路,培養提取信息及表達的能力,以適應當前考試中采點給分的要求,儘可能地讓他們用精鍊、準確的語言來完成作答。
註:本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