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和17日,筆者走訪了受福島核事故影響全村被強制性避難的福島縣飯館村和川內村。 東京的櫻花已經凋零,這裡的櫻花卻正值花期,返鄉活動一天天取得成果,但諸多問題帶來的挑戰也接連不斷。
川內村和飯館村受2011年3月11日東日本大地震導致的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的影響,全體村民被強制前往外地避難。 如今,兩個村莊都在積極採取行動,鼓勵外出避難的村民返鄉。
在川內村的村公所,村長遠藤雄幸高興地向筆者介紹說:“以擺脫受災地標籤為目標,村公所正在開展鼓勵村民從避難地返回家鄉的活動。目前已有80%的村民回來了 ”。 川內村有1/3的面積距離事故發生地20km以內,屬於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避難指令中提到的強制遷移避難區域,剩餘2/3屬於退避屋內避難區域。 事故發生當日,川內村曾開設避難所,接收村民和來自其他地區的海嘯受災者,以及來自福島第一核電站附近地區的避難者。 據遠藤村長介紹,當時接收的外來避難者中,僅來自東邊相鄰地區富岡町的人數就多達約8000人。
川內村村長遠藤雄幸(筆者拍攝於川內村村公所)
事故發生一個月後,日本政府認定核電站半徑20km以外的區域也存在高輻射,重新劃分了避難區域。 至此,川內村原本被制定為“退避屋內”的2/3區域也均被劃入了“有計劃避難區域”,最終導致全體村民被強制遷移到了附近的川俁町等地避難。
2016年6月,避難指令解除後,迎接村民返鄉的活動進入實際性階段——除在村中心建設位於縣營住宅外,還向民間公寓支付補助金等,包括委託農協(JA)管理 的方式修建殯葬設施。 此外,村公所還在大力招商,邀請企業辦廠,以解決返鄉村民的就業問題。 通過上述努力,核電事故發生時的約3000名村民,目前已經有80%返鄉。 但仍有約500人選擇在外地避難。
遠藤村長向筆者吐露:“50歲以上的村民,90%都已返鄉,其中大多數都是老年人家庭,孩子只回來一半。與勸他們出去避難相比,勸他們返鄉更加困難。 ”
政府支援的複興業務方面,以重建學校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建設正在推進,與此同時,遠藤村長毫不掩飾自己的擔憂:一旦失去了政府的支援,村財政就會陷入困境。 川內村推出了小班制教學、放學後的學生託管教室、村營補習班等教育方式,不僅喚回了本村外出避難的村民,還吸引來了一些來自村外的單親家庭的孩子,取得了一定 的效果。 以在東京奧運前釀造出葡萄酒為目標的業務也進入了第三個年頭,目前已經栽種了一萬棵葡萄樹幼苗。
與川內村一樣,飯館村也是後來被指定為“有計劃避難區域”的,全體村民均被強制外遷避難。 雖然飯館村距離福島核電站比川內村更遠,但事故發生後,由於風向的原因,這裡的放射性物質的含量反而比川內村要高。 因此,目前飯館村仍然殘留著一部分返鄉困難區域,其他地區則於2017年3月底解除了避難指示和居住限制。 與川內村一樣,迎接村民返鄉的活動也在這裡展開。 然而,返鄉的進展並不順利。 據村里介紹,核電事故發生時,村人口約為6500人。 截止到2018年4月1日,包括新來人口在內,返回村里的只有740人,仍有約5800人在外地避難。
“我們安排了7輛校車,為居住在村外的中小學生和幼兒園的孩子們提供接送服務。居住在校車無法抵達地區的孩子可以乘坐出租車上學,費用也由村里負擔。”渡邊勝義 在農協工作的同時,還負責為來訪者提供嚮導。 他表示,這裡的返鄉活動才剛剛走上軌道。 區域內新建的中小學一貫制學校及其幼兒園4月1日剛剛開學,目前加起來只有104名學生。 如果外出避難的適齡兒童全部返鄉,總人數應該在640人左右。
位於飯館村村公所前的輻射量顯示屏。 數字顯示,當前的輻射量在容許值以下。 (圖中左側為渡邊勝義)
渡邊家的住宅雖然在飯館村內,但他目前居住在相鄰的相馬市。 他希望自己在村里無人居住的房子能夠被用作老人公寓(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服務的設施),而面對他家房屋旁邊的耕地,他說到:“地裡被挖得到處 都是洞,這是野豬為了捕食蚯蚓而挖出來的。”據說除了野豬外,村里還時常有日本猿猴等動物出沒——重建農業還非常遙遠。
川內村和飯館村都採取了措施,去除掉耕地和居民住宅周圍的表層土壤,再利用從其他沒有受到污染的地區取來的土石填埋。 居民住宅周圍的輻射量被降至全年1毫西弗以內,這是即便持續居住也能保證人體安全的數值範圍。 目前,被去除掉的受污染土壤封存在密封袋內,放置在村中的數個場所,今後會逐漸被轉送到村外的中轉處置區。 川內村的遠藤村長在採訪中表示,與這些相比,更大的問題是“村民勞動意願和就業意願的減退”。
川內村遠藤村長提及的問題中,有一項是“人口的急劇減少與超少子高齡化”。 這不僅是努力呼籲避難者返鄉的福島縣受災地區所面臨的課題,其實也是受災地區以外的自治體乃至全日本都面臨的問題。
文 小岩井忠道(JST 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