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自媒體人來說,這是一個充(ku)實(bi)的假期,繼28日晚的“滴滴司機打人”事件後,微信也不甘寂寞,重磅上線了“熱議話題” 聚合內容頁。
29日筆者創作發布的關於滴滴司機打人引發對滴滴運營思考的一篇文章受到“熱議話題”邀請,所以,有幸在此為大家第一時間提供鮮活的體驗分析。
一、規則解讀
和火爆的小程序相反,微信“看一看”自上線以來。 而隨著“熱議話題”新聞聚合頁的上線,“看一看”終將迎來新的時代。
1. 入口
如圖所示,選入同一個熱議話題下所有文章的底部都會出現一個話題入口;
2. 聚合
文章被熱議話題聚合頁收錄後,同一話題下的所有文章流量共享;
3. 規則
邀請制,入選熱議話題文章公眾號會收到邀請鏈接,按照官方披露的規則來看,文章篩選是通過大數據機选和人選兩種。
二、規則下的運營變革
對於公眾號運營者來說,這是一則重磅消息,可能會轉變原來公眾號的運營思路。
張小龍在之前就提過,“看一看”不應該做成第二個今日頭條,要發揮微信關係鏈的優勢。
如果說“看一看”是基於用戶關係鏈的內容連接,那麼“熱議話題”就是基於公眾號關係鏈的內容連接。
1. 激活原創:
截止筆者發稿,“滴滴深陷羅生門”這個熱議話題頁被選入的6篇文章,全部為原創文章,並且閱讀量都不是10萬+的那種,從幾千到幾萬的 都有。
2. 智能去重:
對深度關注熱點的用戶來說,點擊不同標題可能進入的是同一篇內容,熱議話題聚合頁的收錄,直接為熱點內容去重,讓用戶可以通過不同視角去看待一個話題。
3. 扶植小號:
和激活原創一樣,目前微信公眾號的流量大部分已經被頭部大號佔領,熱議話題再次給堅持原創內容的小號獲取流量紅利的機會。
4. 精準匹配:
同話題的優質流量共享,對關注話題的用戶來說是精準話題,對公眾號來說話題的深度關注者是精準用戶。
5. 熱點新聞:
微信一直以來都缺乏“新聞”標籤,如果這一功能得到發展,將進一步打擊頭條和微博的地位,除了迅速get熱點新聞並且還能獲取公眾號的深入分析文章。
三、規則下的內容轉變
根據官方披露出來的篩選規則,熱議話題會綜合考量公眾號的: 用戶活躍度、文章質量、文章與熱議話題的契合度、觀點的豐富程度以及文章的時效性 等。
1. 內容選題:
熱議話題契合度意味著文章必須為時下熱點,這會激發更多公眾號寫借勢文案,進一步收窄內容範圍以及拓寬內容視角,用頭部話題的聚合來獲取被頭部公眾號佔領的 流量。
2. 內容價值:
文章質量意味著規則進一步強調“原創”權重,限定內容範圍後,“熱議話題”無形中會降低標題的權重,讓轉載文章也失去了競爭機會。
3. 內容互動:
用戶活躍度鼓勵內容和用戶的互動,意味著文章評論的權重增加。 所以,文章視角需要更貼近用戶視角,從而激髮用戶的互動意願。
4. 內容深度:
觀點豐富意味著長文章的權重增加,深度文章通常字數較多,觀點也較為知識性。
5. 內容定位:
內容時效性鼓勵用戶碎片時間下的閱讀,經典長時效內容通常不符合公眾號調性,基於流行不斷迭代的有限時效內容,更加符合微信的內容定位。
四、公眾號的未來
除了本次的熱議話題,微信公眾號還有很多已改版和未上線的功能,可以看出:今年的微信勢必會在公眾號上面加大改革力度;對於鏈條相關利益方來說,很可能 就此出現一波新紅利。
1. 小程序:
最近一段時間,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小程序,小程序電商,小程序遊戲都非常火爆。 微信近期不斷加快小程序的迭代速度。 而小程序和公眾號的無縫對接,也讓微信勢必重新定義公眾號。
2. 朋友留言:
近期微信團隊對公眾號文章留言功能進行了改版,無論文章所屬公眾號有沒有篩選放出評論,都可以看到通訊錄好友對當篇文章的評論內容。
一個真實烏龍:在上一篇滴滴打人文章的評論中,筆者第一個關注到的評論內容就是一個通訊錄好友言辭非常激烈的差評,這個關係鏈推送結果是筆者失去了一個好友 ……
3. 後台改版:
現在微信公眾號後台可以直接添加視頻、音頻或者圖片等多媒體素材,而之前是只可以添加圖文消息。 這意味著未來會有更多內容形式的自媒體用戶參與進來,不僅僅只是文章寫手。
4. 公眾號APP:
年初張小龍便透露,微信公眾號APP已經做了,沒有發布是因為還沒有達到預期,根據近期的一系列變動,相信APP上架也是近期的事。
5. 打賞功能:
打賞功能一定會回歸,而打賞界面一定會修改,新版功能會更加針對作者打賞,鼓勵多個不同公眾號的投稿,讓寫作者能更專注。
五、總結
對於筆者這種新加入自媒體的創作者來說,微信當下內容氾濫,文章打開率低,包括朋友圈及微信群也不復當初。
正當質疑公眾號是否紅利盡失,自媒體人未來落腳何方時,熱議話題聚合頁以及4月份的一系列改版動作,又為原創內容創作者註入了新動能,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
微信近期對公眾號的改革力度讓人深感欣慰,希望此舉也可以鼓舞更多同道中人……
#專欄作家#
陳峰旗,微信公眾號:chenqitalk。 多款百萬級用戶產品締造人,擅長互聯網產品運營,關注新興科技產業。
本文原創獨家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