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播亮新聞
最棒的知識補給站

“國之重器”期待原始創新

由西安北站駛出的列車經過西成高鐵跨西寶高鐵特大橋。 “天眼”探空、神舟飛天、墨子“傳信”、高鐵奔馳……歷史性跨越背後,蘊含著中國對創新這個“第一動力”的高度自覺。 新華社發

在科大訊飛公司,工作人員在展示訊飛翻譯機2.0。 新華社發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先進製造仍存在差距,主要體現在工業基礎存在短板、高端人才短缺、企業全球化經營能力不足等方面

當前,我國科研方面主要以模仿和跟踪為主,原創性成果較少,基礎研究相對薄弱,高層次人才仍然稀缺

中興事件給中國敲響了警鐘,現在必須摒棄“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做法,痛下決心、堅持不懈把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上

近日,美國商務部禁止美企向中興通訊公司出口產品,引發了人們對核心技術和自主創新的關注。 業內人士稱,“禁售令”既透露出美國對中國邁向高端製造的焦慮,也警示我們要正視自身存在的短板和高新技術領域的差距。

經濟學家張連起認為,中國“缺芯”困境一定程度代表了中國製造夠大而不夠強的現狀。 其實,無論是芯片,還是被視為飛機、汽車“心臟”的發動機,都折射出了我國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的短板。 今後要破解“缺芯少心”之痛,關鍵在於創新,在於加快突破核心技術,鑄就“國之重器”。

1.創新引領作用更加凸顯

【數據】

據統計,2017年,中國在研發領域的投入達1.75萬億元,居世界第二位;佔GDP的比重達2.12%,超過歐盟15國的平均水平。 企業已成為科技創新的主角,2017年,源於企業的研發投入佔比已近八成。 “華為去年研發投入佔營收的15%,達800多億元,今年預計將超過1000億元。”華為企業業務全球營銷總裁邱恆說。

360度柔性屏、C919飛機模擬艙、5G網路智能機器人、無人機快遞平台、智能診療系統、無人超市、虛擬現實智慧教室……在日前舉行的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一大批新 技術、新產品讓參觀者讚歎不已。

峰會上,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的《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報告(2017年)》顯示,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27.2萬億元,同比增長20.3%,佔GDP的比重達到32.9%;大數據 核心產業規模為234億元,同比增長39%,大數據應用正在從互聯網、電信、金融、交通、醫療等領域向傳統領域拓展。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5年來,創新驅動發展成果豐碩。 全社會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1%,規模躍居世界第二位。 科技進步貢獻率由52.2%提高到57.5%。 載人航天、深海探測、量子通信、大飛機等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湧現。 高鐵網絡、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引領世界潮流。

專家表示,如今,我國在平台、應用創新以及集成創新方面能力持續增強,數字經濟、共享經濟等一批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為我國經濟發展持續注入新活力。 創新的中國,正在給世界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粗賦觶昀矗夜梅⒄狗絞郊湧熳洌露芐虜底倫吵沙ぁ4蔥慮⒄拐鉸隕釗臚平蔥亂旆⒄棺饔酶油瓜浴4籩 詿匆低蛑詿蔥屢畈⒄梗孕虜敵亂堤履J轎淼男灤碩蘢倫吵沙ぁ8嘸際醪怠⒄鉸孕孕灤瞬翟鏊儷10%。 移動終端、數字消費、線上支付等技術日臻成熟,有效帶動了平台經濟、智能經濟發展。

2.核心技術能力仍存短板

【現狀】

當前,我國機器人產業“熱鬧”的背後,也面臨著“高端產業低端化”等問題,並有投資過剩的隱憂,低水平重複建設的隱患也逐步顯現,小、散、弱等問題仍未 得到根本改變。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羅仲偉認為,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和製造能力弱是製約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短板問題。

其實,不只是機器人產業。 有專家指出,在高端數控機床產業,我國同樣仍未掌握一些真正的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不強,一些關鍵部件對進口依賴嚴重……這是我國高端製造業發展面臨矛盾和困境的縮影。

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所長葉甜春坦言:“我們在芯片設計、製造等方面確實存在短板,特別是製造環節相對較弱,部分核心技術、關鍵設備沒有完全掌握。”在近日舉行的2018漢諾威工業 博覽會上,一位中國參展商也表示,在製造業上,我們還存在短板,一些核心部件的研發技術並沒有掌握。

先進製造,是製造業中創新最活躍的領域,也是價值鏈上高利潤、高附加值的領域。 有研究顯示,美國先進製造領域年人均產出是非先進製造領域的2倍,每個先進製造崗位可帶動供應鏈上3.5個工作崗位。

工信部副部長羅文表示,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先進製造仍然存在差距,主要體現在工業基礎存在短板、高端人才短缺、企業全球化經營能力不足、發展環境亟待優化等方面。 加之國外跨國公司利用全球化的生產網絡和組織模式,以核心技術和專業服務掌控價值鏈高端環節,我國先進製造發展面臨被“低端鎖定”的風險。

“我國集成電路芯片、計算機操作系統軟件、高端傳感器等技術領域明顯落後。”北京交通大學教授鐘章隊表示,當前,我國企業創新觀念需要提高,創新能力需要加強,特別是原始創新能力。 未來,應加大創新生態鏈的建設和完善,特別是在關鍵技術領域具備原始創新實力。

寧吉粗賦觶鼻埃夜蒲蟹矯嬤饕閱7潞透儻鰨蔥猿曬仙伲⊙芯肯嘍員∪酰卟憒穩瞬湃勻幌∪薄2017年,最能衡量核心技術能力和 創新能力的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佔全部專利的比重不到40%和20%;目前每百萬人中研究人員數1000人左右,遠低於高收入國家4000人左右的水平。 要轉變這種不利局面,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全方位創新。

3.原創成果期待重大突破

【案例】

在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新大陸集團發布了全球首顆數字公民安全解碼芯片和數字公民安全碼。 據介紹,數字公民安全碼是在通用二維碼上創新“複合賦碼”技術研發的防篡改、防偽造、防抵賴的安全二維碼,它與數字公民安全解碼芯片一起,為數字公民技術 的應用提供安全保障。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近日在日本早稻田大學與學生、企業家對話時表示,美國搶占了芯片研發的先機,芯片市場完全由美國人控制,“如果他們突然停止銷售芯片,意味著什麼,你們 心裡清楚”。 中國、日本等國家需要開發自主半導體技術,以擺脫美國對全球芯片市場的控制。

“中國祇有兩種雲,一種是拿來主義的雲,一種是自主可控的飛天雲。自主可控才能走得更遠。”阿里雲副總裁李津說,目前,阿里巴巴正在自主 研發一款神經網絡芯片,加速打造芯片競爭力。

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 葉甜春表示,中興事件給中國敲響了警鐘,現在必須摒棄“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做法,痛下決心、堅持不懈把關鍵技術設備掌握在自己手上,否則會持續受制於人。

“中國擺脫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只有科技這塊‘骨頭’足夠硬,我們才有機會與國際巨頭平等對話。”騰訊公司董事局主席馬化騰說。 馬雲認為,核心技術並不是高不可攀,大企業要有大擔當,掌握核心技術也是大企業當仁不讓的責任。

那麼,應如何實現核心技術的突破?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裝備工業研究所所長左世全說,我國有規模雄厚的產業優勢,製造業需求潛力大,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製度優勢以及人才資源優勢,“我們有條件、 有能力、有辦法應對創新發展過程中的衝擊和乾擾”。

羅文表示,當前要突出抓好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面向行業關鍵共性技術,解決行業反映突出的專用設備、材料、工藝等共性問題,跨越科技成果工程化、產業化的“死亡之谷” 。 抓住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歷史機遇,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製造業深度融合,促進先進製造業快速健康發展。 (記者 劉坤)

更多精彩 >>> 熱點推薦 查看相關信息 更多精彩 精彩圖庫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酷播亮新聞 » “國之重器”期待原始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