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播亮新聞
最棒的知識補給站

HAS2018,不僅是AI加持,還有新的大航海時代

文章摘要: 華為的最大優勢業務就是運營商業務所以說即便是此次大會上華為各個業務部門釋出的AI加持方案

原標題:HAS2018,不僅是AI加持,還有新的大航海時代

毫無疑問,剛剛落幕的2018華為分析師大會,是一屆AI(人工智慧)加持的大會。

「我們處在一個偉大的時代,也是ICT快速改變,每個人和每個組織快速改變的時代。」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大會主題演講中說,「作為一家希望成為偉大公司的公司,華為立志為整個人類的發展做出貢獻。所以我們去年重新整理了公司的願景和使命: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慧世界。」

這段話的最大亮點就在於「智慧」。對此,徐直軍解釋說,「去年的分析師大會上,我們把人工智慧定位為一個使能技術,希望把人工智慧技術和華為公司的產品和解決方案融合起來。經過一年的思考和實踐,我們形成了進一步的思考和解決方案—-把人工智慧的技術引入我們的智慧終端、雲和網路,使得我們解決方案更具競爭力,帶給客戶更多體驗提升和商業價值。」

聽到這個地方,有熟悉華為近幾年來發展軌跡的業內朋友立刻就表示:本屆分析師大會最大亮點就是AI,這並不誇張。

蹭熱點還是全面加持

衆所周知,華為的最大優勢業務就是運營商業務,但是這塊業務近年來明顯增速放緩(2017年運營商業務收入2978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在幾大板塊中增幅最低),這一方面是因為近年來全球運營商沒有大的網路升級建設專案,另一方面,也跟華為在運營商網路裝置領域越來越高的市場份額有關,也就是說,華為的運營商業務離傳統意義上的天花板已經越來越近。

與此同時,全球不少運營商還在抱怨這些年來被網路裝置供應商捆綁得太厲害了,制約了自身的創新能力,使得自己在OTT的衝擊下步履維艱,所以如今要致力於網元的軟體化和白牌化,降低建網成本,啟用網路創新能力,這其中以美國AT&T公司最為激進,它甚至宣稱自己要轉型為一家軟體公司。

與其坐等優勢喪失,不如主動應變建立更大優勢,這或許可以解釋華為主動介入AI的最大動力。

人工智慧本是1956年由計算機學科衍生出的一個分支,被認為是21世紀三大尖端技術(基因工程、納米科學、人工智慧)之一。由於2016年阿爾狗與李世石的人機大戰,喚醒了全世界對人工智慧的再認知。無論是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消費者業務或者雲BU,AI都可以使其更好滿足客戶需要,為客戶創造價值。因此華為全面轉向AI,用AI介入旗下所有業務,絕非蹭熱點的表層之舉,而是一次全面加持,甚至有點類似靈魂深處再度爆發革命。

這次HAS2018大會上,華為的AI戰略已經落實到具體各業務單元的具體產品和解決方案層面,幾乎華為所有業務部門的宣講中,AI都成了必選項。比如,大會前夕舉行的SingleRAN PRO發佈會上,華為無線網路產品線首席營銷官周躍峰在回答筆者 「5G啟動後,不少運營商將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面臨2G、3G、4G、5G四代網路同堂的局面,華為如何幫運營商應對?」的提問時表示,華為將AI引入網路運維,通過基於AI的網路優化、基於AI的自動化運維、基於AI的網路新能力使能,為運營商無線網路安上智慧的大腦。會議期間,華為還發布了SoftCOM AI解決方案構架,在全雲化網路構架基礎上引入AI技術,力圖打造自動自優自愈 「永不故障」的自治網路。

這個還是相對而言比較專業的網路領域,在手機領域,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裏,華為其實已經憑藉AI構築起了自身的競爭優勢。2016年12月華為釋出了一款帶部分智慧功能的手機,即榮耀Magic;去年釋出了內建NPU的手機晶片麒麟970,並應用在之後釋出的所有旗艦機型上,從Mate10到最近釋出的P20,實現了讓手機更「懂你」,並擁有了更強大的視覺、聽覺和觸覺,大幅提升了手機在拍照、語音處理等方面的體驗,並通過一個開放的HiAI生態,將AI帶來的益處擴大到整個終端產業。

在雲方面,華為在華為雲上引入了人工智慧技術服務,打造了企業智慧EI平臺。通過EI平臺,可以讓所有的企業和政府在使用人工智慧打造各種各樣的產品和服務時,更簡單,更便捷,實現企業效率的提升和價值的創造。

不難看出,AI已經是眼下幾乎所有華為業務的標籤。其實,早在2017年8月,華為出版過一期以AI為主題的《營贏》別冊,其封面文章為《+智慧,開啟未來世界的正確姿勢》,整期雜誌傳遞了人工智慧將深刻地改變所有的行業和所有人的生活。而此次分析師大會只不過是一次小檢閱而已。

內生的大航海

作為當前全球ICT業的老大,華為公司2017年整體收入達到6036億元人民幣,相比2016年增長15.7%,五年複合增長率是26%;淨利潤475億元人民幣,五年複合增長23%。華為一直強調創新驅動面向未來的發展。2017年整個研發費用投入897億人民幣,佔收入的比例為14.9%。2008年到2017年累計研發投入達到3940億人民幣,預計未來十年會保持每年基於銷售收入15%左右的持續研發投入,來支援華為以創新驅動未來發展的戰略。

以上數字至少給人兩個感覺:首先,華為業務體量巨大且保持高速增長,其次,華為一直傾力創新驅動未來更大發展。

資訊通訊業歸根到底是一個由技術創新驅動的先導性行業,一次大的技術革命可能會改變整個行業的遊戲規則乃至市場格局,這就決定了包括華為在內的任何一個主流玩家在行業重大技術創新面前必須有所作為。但是如何切入,就是自己的眼光和水平問題了。

據悉,任正非很喜歡大航海時代的提法,很多次在探索戰略新領域時,都用大航海時代來形容面臨前方未知的機遇和風險,自己一往無前的果敢和勇氣,當年在審閱華為科技城相關規劃方案時,他甚至希望能以葡萄牙里斯本作為其心目中的規劃範本,因為那是大航海家啟航的地方。在華為內部決定向戰略新興領域進軍時,比如當年的3G,如今的5G,華為都曾用大航海時代來形容。

任正非在一次內部對話中特別強調了華為人工智慧研發的重點,「智慧要在主航道邊界裏面,不做邊界外的事情,人工智慧要與主航道業務捆綁,在邊界之內可以大投入」 。

「我們的人工智慧要優先往內做,拿我們內部業務一塊一塊做實驗,今年這塊做成一點,明年那塊做成一點,技術越難越要搞,對內部我給足預算,下定決心花錢在服務上打造好這些本領,纔有未來」。

從任正非的話中我們不看體會出華為對於AI的界定,華為理解和執行的AI不是獨立的業務板塊,而是一種新的、內生的、能夠點石成金的魔力,所以向着人工智慧的進軍方式就顯得與此前不一樣,它是一次內生的大航海,有點像易筋鍛骨的內功,不是調集人馬成立一個新部門開始拼殺,而是一種全面升級與全面賦能。初期可能從服務業務起步,接下來在往華為所有業務和產品上拓展。這或許可以說明我們看到華為旗下所有業務開始用AI加特效的最大原因。

自己造的狗糧自己先吃

這次大會上華為還發布了GIV報告,體現對智慧世界的洞察,既是響應集團戰略方向也是引領產業趨勢。根據GIV預測,到2025年,全球聯接總數達到1000億,視訊流量佔比達89%,86%的企業將採用AI,並創造23萬億美金數字經濟。而目前嘗試使用AI的企業佔比不足1%,徐直軍在演講中提到。這就是華為面臨的巨大市場機會,如何幫助企業來達到這個目標呢?

正因為人工智慧表現爲一種提高效率的方法,一種潤物無聲的改良,一次易筋鍛骨,而如今華為從業務體量,業務複雜度上而言,都已經在世界500強中名列前茅,所以華為對於AI的態度是有點像華為雲的策略—-「自己造的狗糧自己先吃,自己先當小白鼠」(引用華為內部人評價),在自己身上檢驗了之後再推薦給客戶。

「在華為內部,任總的最大興趣就是推動AI技術應用到華為內部運營和管理上的各個環節,來提升效率。我們還批評任總,說他不關心AI應用到產品,但任總說,AI內部管理就是最好的支撐未來把AI引入到企業的產品。」徐直軍說。

對於未來的廣闊AI市場,徐直軍簡要透露了華為的AI路標,首先華為要打造一個全堆疊的AI解決方案,面向所有企業、合作伙伴以及開發者,以華為雲服務的方式,讓他們能夠使用AI技術和能力解決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提升效率。

其次,作為一家遍佈全球的企業,華為擁有18萬員工,幾十萬合作伙伴,華爲準備把AI技術用在公司內部運營和管理上的每個環節,來觀察AI能不能為帶來管理上的改進,為消費者體驗提升帶來什麼價值。通過內部首先把AI全面用起來,找到AI在企業財務、人力資源、服務、供應鏈、研發等各個方面帶來的價值。「當我們有經驗了,把它構築在未來全堆疊AI解決方案上,把經驗、能力開放出來。」徐直軍說。

所以說即便是此次大會上華為各個業務部門釋出的AI加持方案,可能還僅僅是一個1.0版本,接下來,華為肯定還會根據自身的實踐,不斷升級完善。

* * *

華為一直在與時俱進,但苛求一艘年業務體量超過6千多億並還保持高速增長的航母鉅艦,開到魚雷快艇的速度,本身就是一個極不現實的想法。華為多年來的成功經驗表明,華為善於把握自己進步的節奏。華為體量雖大,但行動並不笨拙,任何一個技術趨勢,只要華為看準了,華為會迅速全線押上,並甩開對手形成自己的領先優勢,

這一次,輪到了AI。返回搜狐,檢視更多

責任編輯: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酷播亮新聞 » HAS2018,不僅是AI加持,還有新的大航海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