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的現象,根源,是自我認知的偏差。
自卑者通常會低估自己,每每與別人進行比較時,會產生自己不如別人的想法,並被此想法折磨。(儘管事實可能恰恰相反)
而人類作為群體動物的一員,與他人的接觸、交流等是必不可少的。這就決定了社會成員中個體對自尊的維護需要。
(自尊,又稱「自尊心」、「自尊感」,是個人基於自我評價產生和形成的一種自重、自愛、自我尊重,並要求受到他人、集體和社會尊重的情感體驗。)
你肯定有過這樣的體驗,
你因為某次失誤沒有完成好一件事,當你再次遇到這件事,你會非常想干好這件事,甚至是超乎尋常的「完美」地做好這件事。
這就是為了維護自尊。因為頭一次的失敗讓你有挫敗感。
而自卑的人,時常是上述的狀態,所以他們要「平衡」、「彌補」這種挫敗感。
著名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學生之一,阿德勒將其稱為:」過度補償「
有的人通過獲取他人認同來作為補償,所以他們即使」赴湯蹈火「,也要拚命地幫助別人,就算這樣的幫助本不必要或是不合理。
生活中的」老好人「中有一部分就是這樣的人;
有的人來得更加直接:
小A和小C在交談,談到了小A和小B誰更強的問題,
小A心裡自卑,認為自己低於別人,為了維護自尊,「簡單粗暴」地直接將小B貶低,說白了就是想讓小C認同自己。甚至,小A會利用最原始的方式來證明自己——打一架,就算他們沒有任何衝突糾紛。
參考資料:
《自卑與超越》——阿德勒
「過度補償」——中國百科網
《社會心理學》——戴維邁爾斯
圖片來源:網路
※抬頭,上帝之子在凝視你!揭秘!
※看著可愛的折耳貓,其實承擔了巨大的痛苦
TAG:螞蟻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