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你說一部,本月內看過覺得還不錯的國產劇,你會說哪一部?
嗯……嗯……嗯……
是不是發現,想了好久,也列不出一部?
這種情況並不稀奇,不信你感受下近期豆瓣熱門國產劇的評分:
一部7分以上的新劇都沒有!
然後我們對比下,熱門美劇的狀態:
再看看熱門韓劇的狀況:
雖說評分並不能說明一切。
但比起國產劇的黃金年代,我們的國產劇越拍越差的現狀是不可否認的。
在上上周小E已經就這個問題,diss過編劇們了:編劇們,去談場戀愛吧,算我求你們了!
而這周,我們要聊聊另外一批和這個問題有關係的一撥人,那就是演員們,尤其是年輕演員們。
對於演員,小E近來發現了我國國產劇圈出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
那就是「標籤化」表演。
就女演員來說:
這些年隨著平權風潮,從國外傳入國內,「獨立女性」成為了各位女演員們競相挑戰的重要角色。但可惜的是,這些女演員們卻一直在「演」大眾定義里的「獨立女性」:
比如《歡樂頌》里的獨立女性Andy,本該是個外冷內熱的高智商高學歷的華爾街前高管,卻被劉濤單純地標籤化成了「說話必須夾雜一兩句英文的高冷女中年」。
Andy,這份文件我幫你check過了。這種橋段難道不是《故事會》十年前就出現過的笑話梗嗎?
高冷人設搭配空洞的眼神,能演得再用力點嗎
再比如近期討論度非常高的《北京女子圖鑑》,且不說與原版在立意上相差有多遠(畢竟這都是編劇的過錯),就戚薇的演技來說,她的「標籤化」演技也是令人一聲嘆息。
勵志橋段還停留在「對自己喊口號」的方式上:
以及,要演出「剛從鎮里來的妹子」的單純感,就一定要演出「蠢感」這件事是「演員法」里有硬性規定嗎?
事實上,演員有沒有真正理解他們的角色,從他們的採訪的邏輯性也是多少能看出點端倪,比如下面這段採訪:
有趣的是,和女演員們的用力地賣獨立人設相反的是,男演員們又都在追求「萌感」:
年輕男演員的只需要會:
撒嬌:
賣萌:
裝可憐:
賣腐:
這些標籤化表演,幾乎在每一部以鮮肉為主的連續劇中都會出現,並且大多都會被拿來作為營銷賣點!
相比之下,受邀擔任第71屆戛納影展主競賽單元評審的張震,除了演技早就受到肯定,被影迷封為「業界學霸」的他,坊間的段子真的讓很多業內人士感到汗顏:
張震為了[一代宗師]苦練八極拳拿到全國冠軍,又因[深海尋人]考到PADI潛水執照,再為[吳清源]取得圍棋專業三段的證書,同時精通國、粵、英、日、韓5種語言。
青年演員演技不佳,首當其衝得怪演員自己,這點沒什麼好洗白的。
演不好為什麼要接這部戲?接了為什麼不好好提升演技?自己提升不了為什麼不請教更資深的老師?
如果把演員當作一份工作,每一部戲當作一個項目。再把研究劇本、揣摩人物性格、表演前排練等階段當作項目的每一項流程去對待,層層把關。那麼,雖然不能保證出來神演技,但至少「合格演技」還能能做到的吧。
連每天忙著換長腿模特女友的小李子,都能抽空不斷挑戰自己的「演技極限」,各位晚輩們為什麼不再多努力些呢?
除了明星自己的問題。
我國的娛樂圈內各項制度的不完善,也是造成我國的文娛產業越來越發達,但除去科技元素外的整體水平一直止步不前甚至不斷倒退的原因。
作為全世界最大的造星基地,好萊塢有一套非常完善的「入行流程」:
想要成為一個演員,你只需要拍個headshot,準備一份簡歷。
專門有個網站叫做lacasting,上去尋找合適的試鏡機會,先從不要錢的做起,不出幾個月,你至少出演了一兩個學生電影,運氣好的話能夠混到大組裡做群演。慢慢的你的簡歷會變的豐滿起來。然後下一步就是找個agent,繼續推銷自己。
同時,你只需每年向演員工會比如SAG,繳納百十塊錢的會費,就可以在名片上印上"專業演員",享受工會成員,比如安妮·海瑟薇,能享受的所有待遇。恭喜你,你現在可以驕傲的稱自己為演員了!廣告,網路劇,電視劇配角,再加上很多的運氣,不停耕耘的人脈,下一步可能就會有公司主動接洽你了!
(節選自知乎網友回答)
演員簡歷
以及格外「政治正確」的行業「規則」:
如果想在好萊塢生存,你會的技能越多越好。原因很簡單,你永遠不知道那個會讓你一夜成名的角色需要你具備什麼技能。我認識一個女孩,演過一些廣告,還有連續劇的一些配角,算不出名的職業演員。幫同學試鏡時我看過她的簡歷(好萊塢演員的簡歷都貼在大頭照後面),一大串的技能,洗衣做飯打架跳傘,吹拉彈唱什麼的,甚至把會編程都寫進去了,還寫著"中文(上課中)"。怎麼說呢,的確給她增添了很多機會,至少也給創作增加了很多選擇的空間,並且也的確看出來她在為自己的演藝事業勤奮的添磚加瓦。據說現在她在競爭一個新劇試鏡機會,結果喜人,衷心祝福她。
(節選自知乎網友回答)
除了以上兩點,更重要的是無論是從專業學校畢業的,從被興星探挖掘,或從模特轉行成為演員的,大部分從事演員的美國人都是從小就崇拜演員這個職業,而做出的最終的職業選擇。
[愛樂之城]里好萊塢場景
相比之下的我國娛樂圈,唱而優則演,流量大所以成為多棲藝人偶爾拍部電影電視劇的,則是佔了新生代演員比重的大多數。
一方面,他們不一定適合去當演員,因為從小沒有接觸過,也對演員整個職業沒有情懷;
另一方面沒有演員工會保障他們的休息權,多棲藝人流量藝人的行程常常被其公司排得滿滿當當。這些只看到了演員火了後短期利益的經紀公司們,大多都不懂以長遠的目光去經營那些在「演技派」藝人們。只知道讓他們瘋狂接代言,拍綜藝,參加各類頒獎禮,卻一點都不為他們的演技的提升留下一點點學習和鑽研的時間。
以在小生中演技教為過關的張一山為例,下面這張行程表就顯示了他整個三月份就休息了四天。所以,就算他演技還行又怎樣?抽出更多時間去更深刻地鑽研角色,對他來說是幾乎不可能做到的。要知道,張一山火起來,就是因為在演技上的業務能力強啊!但按照經紀公司如此消耗法,一部《餘罪》又能讓他吃幾年老本呢?
作為看完《柒個我》對張一山特別浮誇的演技感到失望的路人粉,看完這張行程表,也不太好意思去怪他什麼。
和池城原版比起來,張一山版莫小娜模仿痕迹太重非常尷尬
演員們的鑽研劇本的時間沒有了,說一對於那些年紀還小的演員來說,進入藝術院校深造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然而,現實確是這些所謂的演員們,進入北影中戲之後演員生涯的巔峰可能就停留在了藝考當天的熱搜上了。以當年最美藝考生:娜扎為例,她參加藝考的那年憑藉美貌在微博迅速走紅,之後除了幾檔撕逼綜藝和與塘主的愛情故事,就沒有什麼拿的出手的作品了。
最美藝考生
而馬伊琍作為上戲的監考官,提出不收整容的孩子,居然還被某些網友diss?且不說演員都按著一個模板整讓觀眾認人很費眼,更重要的是整容以後的確很多細微表情都不太好呈現。雖說自己的身體自己做主,但既然選擇了在成為演員的道路上努力,為什麼不能犧牲下呢?更何況這些在最美的年紀去藝考的小哥哥小姐姐們已經比普通路人的顏值高出不止一個level了。
寫到這裡,大家是不是深深感受到絕望,似乎很多問題,我們能分析出原因卻無力改變什麼?!
小E想告訴大家的是,想改變這類現狀,我們不應該只去怪演員,因為現在看這篇文章的大家才是最最最核心的解決問題的重要力量。
我們才是電影電視劇的受眾啊!電影電視劇拍得不好,我們就應該發聲!去diss去打分!讓製片方知道,我們花錢買會員不是為了看這種垃圾作品的!
如果是你的偶像拍了不好的作品,也不該一味去「安慰」去「洗白」,應該告訴你家偶像真實情況,你不適合演戲或者你應該學下表演。難道你希望你家偶像一直成為別人眼中的笑話嗎?
作為消費者的我們,買到了假冒偽劣的東西都知道要去退貨,為什麼爛的電影電視劇就不能退貨呢?如果所有的爛片爛劇我們都能攜手一起抵制,那些投資人那些片方那些廣告商也不傻,人人喊打的作品誰還敢繼續。
那些越來越尷尬的電視劇電影們一部部上映著,甚至目前還在打算開拍。維權意識,了解一下啊,劇迷們!影迷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