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播亮新聞
最棒的知識補給站

冷思考||美國發難中興,本土半導體概念股大漲了

王如晨/文

此刻,很多人應該在感謝老美對中興發難吧。 你看今日A股市場,半導體板塊簡直血脈賁張,量價齊升,似乎有帶動整個大盤的跡象。

券商分析師說,這行情是“半導體替代效應”的反映。

表面聽去合乎邏輯。 但若說跟中興案有多少直接關係,那根本經不住推敲。 請問這些漲停的概念股,誰能真正替代中興的供應鏈角色?

當然,我所理解的所謂“替代效應”,應該著眼於整個行業的未來發展預期。 邏輯應該如描述:老美髮難中興,應該會刺激出本地政府、產業、機構及相關企業的危機意識,從而在半導體領域會落實更加切實的發展政策、創新機制,體現在資本層面,一定也會 吸引更多力量朝這個領域傾斜。 因此,A股半導體板塊今日大漲,確實有它的合理性。

從這個意義上,多年以後,我們說不定也會慶幸老美針對中興發難呢。

它確實有望打破一種虛幻情境。

多年來,儘管本地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乃至整個ICT工業中的地位有巨大提升,全球化分工優勢越來越明顯,幾乎每個細分領域的源頭、底層、微觀的技術層面,卻沒有真正獨立自主 的能力。

而且,它不但體現在底層技術層面,上游材料、元器件、設備環節,整體也是相當孱弱。

還有,當我們講到“核心技術”的時候,很容易忽視這樣一種現實:它們相當部分就隱身於材料、準系統、設備,而不僅僅是代碼、電路圖之類。 此外,所謂技術也涉及到與硬件形態根本無法切割的軟件部分。

就是說,它其實呈現為整個產業鏈形態,而不是孤立的一面。

甚至可以這麼說,正是因為源頭沒能突破,或者未能在產業鏈其他環節建立牢不可破的製衡、防護體系,多年來,我們憑藉終端與市場塑造的整個價值鏈,並沒有改變遊戲規則,它 隨時都有可能被不可測的因素中斷。

你會說,中國大陸在材料、設備、設計、製造、封裝測試等環節都有佈局,局部甚至已經有很多替代。 但在整個價值鏈裡,更多還處於中低端的世界, 我們並沒有真正的護城河。 面對美國發難中興,我們可能有許多其他領域的反製手段,但單純從這條價值鏈看,還無法走出悲情。

10年前的報導中,我也多次這樣強調過:龐大的中國半導體市場,還不是中國人與中國企業的市場。 如今再度貼出來,我個人覺得,雖有部分誇大,整體尷尬依然。

過去20多個小時,外界持續渲染著危機,有人不斷說中興已陷入“滅頂之災”,整個中國科技業都已被卡住脖子,誇張多多,但還是有一種末日的感覺。

我說的“慶幸”,就在於這種危機感。 如果真的滲透在骨子裡,而不是停留在口頭,尤其是停留在某些國有企業假大空或盲目資產增值的政績思維里,它應該會轉化為創新力,假日數年,一定會有大成。

這個不多說。 我確實保持著相當的樂觀。 今早有兩個朋友覺得我的樂觀過於盲目。 我沒有那種感覺。 除非兩個國家徹底撕破,沒有任何緩衝的機會。 眼前這樣的格局,美國經濟若徹底與中國割裂,中斷中國的同時,它自己也會中斷,中國也有許多它無法繞過的部分。

就算持續冷戰,美國想要完全打破中國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價值鏈體系,也不太可能。

我真正的擔心,則在這兩個層面:

一、扭曲到異化的產業悲情觀,它總讓人有一種歇斯底里的複仇意識;

二、看上去無往不利卻已成惰性溫床的市場;

過去多年,半導體業可能是中國諸多產業中渲染悲情最多的領域。 孱弱是事實,但這種悲情邏輯並沒有完全轉化為行動與創新力,有些項目已經變異為假借民族主義、民粹主義的投機主義。 它扭曲著我們的心智,透支著我們有限的資源。

我經常忍不住流露一些民族主義情緒,但我不是那種複仇心理。 因為,我明白,有些方面,即使你努力,中長期也未必真會獲得突破。 獨立自主不是要你完全自己單幹,最合理的發展路徑,依然還是要在自主的基礎走開放之路。 不要指望每個領域都能戰勝別人,更不要期望自己有朝一日復仇,卡人家的脖子。

特朗普當局霸凌天下不合理,但反制的同時,我們也要切記不能走向另一個極端。 那樣會失去更多的機會,在這全球化時代,我們也會讓美國之外參與全球分工的其他區域市場心生警惕。

大國之間的博弈,極少有真正的零和結局。 美國商務部針對中興的發難,老實說仍建立在遊戲規則之內。 只是說,由於處於中美貿易博弈的敏感週期,它應該也是美國整個策略的一部分,從而加重了我們的危機感。

中國半導體的悲情已經渲染幾十年了。 至今仍沒有實現獨立自主,固然有海外封鎖的現實,但要說沒有內部的體制與機制問題,那肯定是謊言。 多年來,我們的扶持雖然有許多成效,但一會撒胡椒面,一會又扶持大戶的策略,也縱容出許多怪胎。 其中一些一邊打著產業民族主義旗幟,一邊行著最原始、庸俗的生意經。 整個產業則像是爐子上的一壺水,永遠聽得見對流的聲音,卻永遠燒不開的感覺。

說到市場,它主要體現在由人口要素延伸出來的競爭力。 於我們來說,確實是一大優勢。 許多時候,人口、市場成了我們不斷“調控”、教訓一些小國或區域市場的手段。 但利用次數太多,反而讓自己形成路徑依賴,不可自拔。

但我一直覺得,正是因為我們的市場太大,某些產業的迴旋空間太足,相關企業成了溫室裡的花朵。 企業發展初期總不用太擔心基本生存,大都能活下來,但絕大部分企業都活不好。 我們的企業平均生命週期很短,更多是靠著螞蟻雄兵式的飽和攻擊與內耗,創造著巨大的經濟體量(當然也不否認有富足的應用層面的創新),但這種形態的經濟 體,一旦到了一定體量,企業就很難完成超越,更多會在惰性的溫床與願景之間躊躇滿志,實則踟躕不已。

到了必須拋開市場依賴、惰性溫床的一刻了。 中國半導體業從一開始就是全球競爭最激烈的市場,中國半導體市場不是中國人與中國企業的市場,這個其實並不那麼悲情,關鍵是我們並沒有紮根市場,在基礎創新層面完城突破,這樣 的土壤裡,我們練就的是一身所謂“商業模式”的競爭力。

我們好像一直在鐘擺之間:一個是龐大而富足的市場、發展的土壤,一邊是日益扭曲甚至異化的產業悲情。 很多時候,我們遭逢危機時,常常渲染過度,杞人憂天,在一番歇斯底里的狀態裡,卻又朝著富足的土壤深入遁去,總有靠山的感覺。

此刻,我所擔心的就是,這輪危機,無論以怎樣的形式化解,就生怕我們的產業界依舊會陷入過往的情境。 那惰性會更深。 甚至會陷入因反复喊“狼來了”而失去真正危機敏感的邏輯,最後一朝壓力來臨,就是大廈將傾的樣子。

所以,面對今日A股半導體板塊行情,我內心頗為複雜。 前幾天跟朋友還聊過如何看多這個板塊,如果堅定持有,話雖這麼說,事也這麼做,但這沒有多少快樂的感覺。 因為,我們的資本市場,早已經練就一身本領,就是敏感到什麼事情都能給出高大上的大國邏輯,齊漲起跌的局面之下,滿是投機的味道,而且還常常吃那人 血饅頭。

當然,每一次寫下幾段文字,內心總還是感激周遭的。 因為,誰讓我們生在這個國度,它總能在沉默的大多數中,在無數光怪陸離的情境中,通過蜉蝣一般的生生死死,生成其他區域無法匹敵的整體景觀。 我從來沒有否認過這種景觀的力量與全球化時代的價值,但我要說,它的內心卻是一種悲劇意識。 因為,我們似乎只能靠一種整體景觀立身。 如果我們走不出市場依賴,走不出悲情的產業觀,這會反復如是。

更多精彩 >>> 熱點推薦 查看相關信息 更多精彩 精彩圖庫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酷播亮新聞 » 冷思考||美國發難中興,本土半導體概念股大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