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AR、區塊鏈的發展,人類逐步朝“虛擬世界”邁進,之後視頻可能成為最後可以區分“人類真實”的領域。 那麼國內的視頻行業如今又是什麼情況呢? 長視頻、短視頻誰又將在未來更有競爭力?
其實互聯網的本質就是用一張龐大的網絡把人聯繫起來,變成流量;而互聯網+商業的本質也不過就是這些被收割又或者是正在等待被收割的流量變現。
從最開始的PC端原生的門戶網站、SNS社區、功能型網絡平台,乃至喬布斯開啟的移動端生態上的功能型App、閱讀、購物、搜索、社交,資訊……互聯網的本質就是一次又一次 流量的洗牌以及變現方式的升級。
源於最開始的人口紅利,BAT借鑒國外成熟商業模式雛形大肆收割流量,基於PC端的巨大優勢阿里巴巴很順利就完成了轉型,並且孵化出支付寶這個大殺器;騰訊帝國也押注了一張 好牌微信,最後大獲全勝與阿里巴巴並列為移動端的兩大巨頭。
至於百度卻是錯失了PC端向移動端轉型的關鍵時機,購物流量被阿里巴巴霸占,社交流量被騰訊壟斷;百度的搜索流量卻被移動端的App撕裂,曾經在社交流量還能佔據一席之地的 貼吧也是明珠蒙塵。
就在百度正在移動時代思考“我是誰”的時候,一不小心被今日頭條突襲重塑了手機端的資訊流量;在今日頭條如火如荼的時候,百度卻陷入了血友吧、魏則西之類 的輿論大事件;好不容易抓住了人工智能這一條稻草,卻又對資訊流量耿耿於懷;畢竟曾經風靡一時的競價排名如今卻被今日頭條的推薦算法後來居上。
在互聯網人口紅利,App生態紅利幾乎都消耗殆盡的當下,立志要開啟互聯網下半場的TMD卻一度內亂不止;但是B站的敢為人先、愛奇藝的野心勃勃、快手的盛囂塵上、 抖音的炙手可熱、微視的虎視眈眈以及梨視頻的暗流湧動,卻已然開了移動流量最後一塊屏——視頻的最後戰爭。
可以預見又或者是大膽猜測的是:隨著人工智能、XR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區塊鏈逐步普及成為下一代互聯網的關鍵一環,視頻將有可能是人類守住所謂“視覺真實”的最後階段 ,我們之後將會因為AR、VR等技術的出現以及人工智能作為新取代手機的終端。
而那個時候,人類將有可能在網絡世界獲得更大的模擬“真實感”。
OK,回答今天的主題,作為最後可以辯解區分的“人類真實”——視頻領域,她現在又在面臨何種處境?
一、以B站為代表的小眾文化流量,步步維艱
3月底B站上市雖然面臨了一波輿論的“降維打擊”,雖然在共青團中央的一波神助攻下塵埃落定,但是上市的當天就跌破了發行價。
不過相比於只能賣“情懷”,已經被賣了好幾手的A站來說,B站也算是帶著它的8位UP主在納斯達克呱呱墜地。
作為國內最大的二次元社區,卻只能靠遊戲運營來支撐自己的運營(遊戲運營佔營收8成)一直備受詬病。
雖然目前B站一直在嘗試動漫新番獨播、搶先播放等模式,但是B站企圖以一己之力改變大家付費觀察看動漫的習慣還有些困難。
而這也就是當下小眾社區存在的最大陷阱:商業變現能力不足。
二、以愛奇藝為代表的PGC明星流量,方興未艾
3月底與B站同時上市的愛奇藝也迎來了同樣跌破發行價的命運,這固然有一些國內互聯網企業普遍在國外遭遇“做空”的因素,另一方面大概也有愛奇藝背負著 百度輿論的原因;畢竟李彥宏國人喜歡拿隱私換方便的“潛規則”,實在是聳人聽聞。
相比於B站部分興趣用戶抱團取暖的小眾次元,愛奇藝就是由專業團隊主導明星流量吸睛與變現的PGC內容模式。
尤其像是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這種效仿奈飛(Netflix)的會員付費模式,它們已經完全取代電視成為年輕人觀看網絡節目的主要平台。
像是愛奇藝《熱學街舞團》、《偶像練習生》,優酷《這就是街舞》、《這就是鐵甲》,騰訊視頻《明日之子》、《創造101》,BAT旗下的內容平台正在逐漸嘗試 更多更新的明星流量變現方式,企圖把明星的“成長”與用戶的情緒鏈接在一起。
隨著《偶像練習生》打開了明星養成的“潘多拉魔盒”,《這就是鐵甲》掀起了鋼鐵對戰洪流,《明日之子》引入了電音等元素,國內網絡綜藝一時風頭無兩。
三、快手向左,抖音向右,且行且珍惜
如果說是快手將近7年的堅守,讓大家重新看到了短視頻的“價值”,那麼抖音不到一年半的成功就是在重塑短視頻的“表現力”。
關於快手和抖音的思考,網絡上已經鋪天蓋地。
它們當然火,但是也已經到了“火燒眉毛”的程度。
尤其是當一款內容工具過了最初的新鮮感,不少用戶掌握了用戶的閱讀習慣,各種譁眾取寵博眼球的內容就難以避免。
一旦內容平台拋棄了起碼的道德準則,算法就會帶來一場“至癮”的災難。
四、半路殺出的程咬金:微視VS梨視頻
如果說今日頭條的成功,鑽了BAT的空子,那麼梨視頻的成功也同樣是趁快手和抖音不注意。
4月16日消息,據新榜獲悉:資訊短視頻內容生產商——梨視頻宣布,已完成A輪融資,由騰訊領投,百度等跟投,A輪融資總額為6.17億元人民幣。
梨視頻披露:A輪融資完成後,將繼續建設全球最領先最高效最嚴謹的資訊短視頻內容生產網絡,並進一步完善資訊短視頻的商業模型。
有沒有一種梨視頻就是視頻版今日頭條的錯覺?
相較於梨視頻拋棄快手生活化抖音表演流的風格,梨視頻更像是一個被壓縮了之後的優酷和YouTube,內容會更碎片化而且偏信息流。
至於騰訊耗資30億復活的產品微視,明顯是想走抖音的路,讓抖音無路可走。
如果單純只是微視想和抖音PK,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微視的未來可想而知;但是在微信公眾號改版之後,如果能夠在視頻頁面給微視賦能,那麼勝負還未定 ?
↓ ↓ ↓
至此,B站、愛奇藝、快手抖音、梨視頻微視……國內的15秒短視頻、10分鐘內小視頻以及1小時長視頻基本都已經到位。
不過考慮到未來XR技術的升級以及人工智能終端的出現,沉浸式的長視頻將會比短視頻更有優勢。
而之後的長視頻和可能遠遠超過1個小時,真正成為另一種生活方式。
#專欄作家#
幻夢邪魂,微信公眾號:sdsghnh。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 擅長文藝、理論邏輯類文章;平時對寫作、互聯網、產品經理關注比較多。
本文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於CCO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