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寧德時代雖然表面上看只是一家企業上市,背後則是將中國整個新能源車汽車產業鏈帶入了資本市場。
4月4日,中國證監會傳說中的綠色通道再次開啟,寧德時代在更新招股書第24天后從IPO排名100多位,直接插隊順利過會。
寧德時代成立於2011年12月,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儲能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等業務。據招股書顯示,2017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出貨量高達12GWh,中國市場的佔比近 30%,同時超過日本松下,穩居世界第一。
寧德時代獨霸新能源動力電池領域,估值超過1300億元,被外界冠以“超級獨角獸”之名。當下正值爆炒獨角獸概念的風口,相關上市公司紛紛出來露臉,與寧德時代“攀親戚”,不斷推高公司的股價。
在資本市場上,寧德時代像是一個被炒作的IP,成為多方消費物件。
時間回到2010年,在當年的”中國製造業高峰論壇”上,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表示,”目前中國還沒有一家能夠形成大批量,可靠、穩定的能夠提供汽車工業所用的電池。現在我們電池很多都是手工作坊式,很難保證我們電動汽車工業大規模使用。”同年10月份,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起了針對中國新能源產業的“301”調查。
當時中國新能源產業內外交困,政府急切的要打破不利局面。為此,國務院釋出《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把新能源汽車定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此後數年,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層面,對於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不斷加碼。
根據工信部2010年制定的《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未來10年中央財政將拿出超過1000億元的資金投入該領域。
直至2016年,國內經濟學家間引發了一場關於“產業政策”的爭論。由於新能源汽車行業騙補事件不斷曝光,新能源產業政策首當其衝,被指責漏洞百出,引起了國家發改委的關注。從2017年開始,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財政補貼逐步減少。
寧德時代正是這種政策和行業背景下誕生成長起來的。寧德時代的招股書中的資料顯示,2015年、2016年、2017年獲得政府補貼分別為0.69億元、1.81億元、4.4億元,對應主營業務淨利潤9.3億元、30.2億元、39.71億元,補貼已經超過淨利潤的十分之一。在寧德時代成長期,產業政策的支援功不可沒。
站在政府的角度來看,從2010年的手工作坊的行業景象,到2017年誕生世界第一的行業龍頭企業,快速上市也是順理成章,是不是要算作政府業績就不得而知了。
雖然2016年的產業政策之爭最後不了了之,但是寧德時代的上市似乎已經做了交代,這也是對寧德時代最隱性的消費。
寧德時代的橫空出世,除了政策之外,關鍵技術突破才是成功的基礎。在央視《大國重器》第二季中,寧德時代展示了電芯導電銅膜厚度從8微米壓縮到6微米的技術,而松下、LG化學和三星等國際企業目前都還沒有掌握這項技術。
技術上的優勢讓寧德時代獲得了產業圈和資本圈的青睞,其先後進行了四輪主要的融資,估值在一年之內從15億元飆升至800多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1月,寧德時代以約15億的估值融資2250萬元;2016年7月,以230億元的估值進行30億債轉股;2016年11月又以約810億元的估值融資約80億元。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公司股東進行過多次股份轉讓引入多家新股東,估值約為850億元。
四輪投資方不僅囊括了深創投、招銀國際、七匹狼、上海雲鋒、華鼎新動力、中國平安、國投創新等知名VC/PE機構,還有富士康、TCL、北汽、東風汽車、聯想集團等供應鏈體系的產業資本。
另外,寧德時代的合作伙伴圈層也十分強大,不僅包括了上汽集團、北汽集團、吉利集團、福汽集團、中車集團、東風集團和長安集團、宇通集團等國內車企以及寶馬、大眾等國際品牌,還與蔚來汽車等新創企業合作。
寧德時代的利益關聯方遍佈投資圈和產業圈,橫跨了整個產業鏈體系,從最上游的金屬礦產企業到最終端的整車製造企業。由此看來,寧德時代雖然表面上看只是一家企業上市,背後則是將中國整個新能源車汽車產業鏈帶入了資本市場。
(圖片來自網路)
寧德時代引發市場相關概念股討論和炒作,資本市場推波助瀾,關聯企業都想分得一杯羹。在寧德時代上會前後,上游企業星雲股份和雪萊特雙雙漲停,璞泰來、廈門鎢業、江蘇國泰、天賜材料、新宙邦、創新股份、長園集團、新綸科技、科達利、先導智慧、晶瑞股份、華自科技先後表態是寧德時代供應商,股價也隨之走強。
從寧德時代的發展邏輯來看,政策、技術、資本的軌跡非常清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寧德時代是時代的產物,是國家產業政策催生出來的資本IP,也是中國新能源產業與其他國家在市場和技術之間博弈後的受益者。證監會將寧德時代快速送入資本市場,想要看到是大國重器的擔當,而不是淪為資本市場的消費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