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生命密碼——人類基因組計劃
2003年4月10日
在很長時間裡,人們始終找不到測定DNA中「鹼基對」的測序方法。
1955年,英國生物學家桑格發明鑒定蛋白質結構的電泳法,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1975年,又發明一種叫做「加減法」用於測定DNA序列,為此桑格和他的兩個合作者獲得了1980年諾貝爾化學獎。
加減法測定DNA只適用鹼基對較少的病毒類,為此,沃納·阿伯、丹尼爾·納森、哈米爾頓·斯密斯三位科學家找到了一種特殊的「內切酶」,解決了基因測序難題;進入20世紀80年代,「桑格法」與新發現的「內切酶」法相結合,導致基因測序技術迅速地發展,加上蓬勃發展的計算機技術介入,導致DNA的測序逐漸成熟;1984年,世界範圍的科學家陸續測出了總計3700萬個鹼基對的人類基因序列,看似碩大的成果僅占整個人類基因組的1%多一點;1988年,詹姆斯·沃森成立了「基因組研究中心」;1990年,「人類基因組計劃」正式啟動。
2003年4月10日,「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了人類基因組常染色體的大規模測序,確定出人類基因組DNA29億個鹼基對,破譯了人類全部遺傳信息及人類所有基因在染色體中的位置;其中,中國華大基因、南方國家基因組研究中心、北方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等15個單位的中國科學家們順利完成了3000萬個鹼基對的測序和分析工作,占人類基因組計劃的1%。2006年6月,研究組共同宣布成功獲得人類基因遺傳圖譜、物理圖譜、序列圖譜和基因圖譜等4項大規模基因組圖譜,至此「人類基因組計劃」全部完成。
2018.4.10.星期二 戊戌年二月廿五
TAG:科學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