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播亮新聞
最棒的知識補給站

美團瘋狂擴張到處撒幣,會重蹈樂視的覆轍嗎?

美團也像紅了眼的公牛,到處擴張,幾乎整個網際網路行業都成為了其對手,這樣的態勢是不是我們似從相識。

是的,那家公司叫“樂視”。接盤了樂視之後,融創董事長孫巨集斌說:樂視是一個失敗的投資,損失了165億,你說還怎麼壯士斷臂?是斷頭了。

關於美團收購摩拜,馬上就出來了很多設想,認為美團可以對抗阿里巴巴了,是什麼大出行戰略的升級,還有可能成為並肩BAT的新巨頭。

我們只能說,這種設計都很好,初衷也不錯,但是,從樂視的前車之鑑來看,賈躍亭的生態理念一點沒錯,套路也很好,只是“缺錢”。如果假設樂視的資金鍊沒有斷,一切都按照賈躍亭的設計完成,那麼,樂視就不是BAT,而是將BAT變成一家也頂不住樂視。

可是,樂視缺乏穩定的高額的現金流支撐,利潤太少根本玩不起來,再好的設想也只能是設想,最終,一次意外就可以導致所有的神話破滅,樂視也就是萬劫不復了。

對於美團來說,至今也沒有一個可靠的收入來源,現金流是不少,但那都是流水,不是企業的利潤,用來進行擴張,風險極大。一旦美團的核心業務在競爭對手的打擊下萎縮,或者因為一個偶然事件導致了暫時的停擺,那麼,美團的資金鍊一定會斷,而即使是某一個環節的資金鍊斷開,都可能導致全域性承壓,即便有騰訊這樣的巨頭想救援都來不及。

按照美團自己的公佈,在2017年,美團點評交易額突破3600億元,營收330億。在沒有更低資訊的情況下,我們很難具體分析美團的資金情況。但是,這點營收並不是利潤,巨大的經營成本下,美團的虧損巨大的可能性極大。

所以,在2017年10月19日,美團點評宣佈完成40億美元融資,投後估值300億美元。即便如此,美團旗下的幾乎所有業務都是高競爭市場,都在依賴補貼活著,僧多粥少的局面下,這些資金也可能僅僅夠支撐到2018年年底。如今,又加上了摩拜這樣的燒錢大戶,據說每個月要幾個億的淨支出,美團真撐的下去?

此外,我們還要看到,即便阿里巴巴有上市公司的業績壓力,可美團對戰的外賣及大出行市場卻是要和螞蟻金服決鬥。螞蟻金服是最大的獨角獸,其盈利幾乎都要趕上美團的營收,而且近兩年都宣佈不上市,紅包可以滿頭飛,再加上其擁有芝麻信用這個高維工具,美團拼得起?

我們可以幫著美團分析下,收購了摩拜之後動作以及可能帶來的收益情況:

第一種,美團只是出錢,讓摩拜繼續這樣燒錢下去。這條路是註定行不通的,因為ofo和哈羅們早就做好了大戰的準備,彈藥充足,比美團整體都充足,這種打法是找死。美團不會迎戰,也無力應戰。所以,美團收購以後的摩拜,在對外宣傳上一定是高調的,但在實際行動中卻一定是收縮的。

第二種可能,美團直接借殼摩拜APP,推出打車功能,這等於是減少了很多步驟,比起以前要在美團APP繁雜的設定裡找打車方便了很多,也算是“大出行”戰略的一部分。這個最適合講故事,如果這個燒錢故事能維持到美團上市,那也算是投資人變現成功,但美團能夠如約上市,現在來看,變數很大。

在這方面,我們還要記得易道。大出行領域確實是想象力空間極大,所以當年樂視也是不遺餘力的分一杯羹,但最後,樂視的大泡泡卻正是從易道這裡先破裂的。可見,大出行這個燒錢的地方,風險有多高。

第三種,美團可能借機推自己的美團支付,繼續講共享單車作為推廣移動支付的工具。這個當然是美團最想做的,可是這也要看騰訊的臉色,期間的博弈很劇烈,不知道王興能否第二次硬抗住騰訊?

第四種,據說還可以將單車提供給送飯的外賣小哥使用,我們得佩服這種奇思妙想,但現實中的騎行者誰願意幫人送外賣呢?以後倒是可以騎自行車上門自己取餐了。即便如此,從美團整體來看,一樣是燒錢做業務,不能帶來額外的盈利。

美團做打車只是找個概念炒作一下,主要目的還是讓人們知道美團可以做出行,然後為做共享單車做準備,因為美團也知道,雖然在上海這樣的一個城市可以開啟滴滴的一點缺口,但就全國的網約車來講,美團是一點機會也沒有的。美團與滴滴明著是網約車大戰,實際卻在背後較量收購摩拜,可以說,美團又玩了一把計謀,在爭奪摩拜的過程中完勝。但這種勝利會是全域性性的進展還是自己給自己挖了一個更大的坑呢?

對於一家缺乏利潤奶牛的公司,美團現在只能依託現金流和融資,這樣的加速發展是非常危險的。我們可以預見的是,美團在接盤,但如果如此巨集大的美團的現金流出現了問題,恐怕就不再會有人能接盤了。

殷鑑不遠,更加上現在國際資本市場雲譎波詭。美團,不要忘記了百億都拯救不了 “樂視”災難。

Comments

comments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酷播亮新聞 » 美團瘋狂擴張到處撒幣,會重蹈樂視的覆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