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訊真的很火。
每經小編(微訊號:nbdnews)瞭解到,《2017—2018年中國短視訊產業趨勢與使用者行為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短視訊使用者規模已超過2.4億,預計2018年使用者規模將達3.53億。此外,有49.1%的受訪者每天花費半小時以上瀏覽短視訊,而有66.3%的受訪者表示曾在網上釋出過自己拍攝的短視訊。
搞笑有趣和消磨時間是受訪者認為短視訊能夠吸引大眾的主要原因。然而,一些短視訊內容生產者為求標新立異吸引眼球,走上低俗歪路:
面對這些亂象,國家在不到兩週的時間裡接連出手!
5家提供惡搞視訊的網站被處罰
4月2日,文化和旅遊部網站公佈了一批網路文化市場典型案件,其中就提到:
每經小編(微訊號:nbdnews)注意到,在此之前的3月22日,國家廣電總局釋出《關於進一步規範網路視聽節目傳播秩序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要求,堅決禁止非法抓取、剪拼改編視聽節目的行為,並嚴格管理包括網民上傳的類似重編節目,不給存在導向問題、版權問題、內容問題的剪拼改編視聽節目提供傳播渠道。其次,還要加強網上片花、預告片等視聽節目管理,未取得許可證的影視劇、未備案的網路原創視聽節目,以及被廣播影視行政部門通報或處理過的廣播影視節目、網路視聽節目,對應的片花、預告片也不得播出。
3月23日,國家廣電總局廣播電視發展研究中心微信公號題為《網路視聽節目新規,怎樣理解更靠譜?》的文章,作出官方版解讀。
文章認為,“堅決禁止非法抓取、剪拼改編視聽節目的行為”,這是大家關注的焦點。這句話針對什麼?《通知》說得明白,是針對非法的行為。一段時間以來,網路視聽節目出現了一些違規亂象,比如,有的節目歪曲、惡搞、醜化經典文藝作品;有的節目擅自擷取拼接經典文藝作品、廣播影視節目和網路原創視聽節目的片段,形成了實質上的侵權,有的甚至重新配音、重配字幕,以篡改原意、斷章取義、惡搞的方式吸引眼球,存在嚴重的價值導向偏差,給網民特別是青少年成長罩上精神“霧霾”,人民群眾特別是廣大網民非常憤慨,意見很大。大力治理這些非法行為,是促進網路視聽節目健康發展的迫切需要。
▲圖片來源:攝圖網(圖文無關)
專家:平臺不能放任低俗違規內容傳播
桌上擺滿四處散落的啤酒瓶,兩名酗酒男子頻頻對飲,場面混亂……在某平臺的這條短視訊中,兩名醉酒男子動作失態、言語含糊。然而資料顯示,該視訊播放量已超過64萬次。
“為什麼有時開啟APP,總會在明顯位置看到一些低俗內容?”不少網友對一些短視訊平臺的演算法推薦和分發機制提出質疑。
為何低俗違規內容反成熱門?
據人民日報,“演算法中立和機器推薦,不應成為個別短視訊平臺推脫稽核和把關責任的藉口和理由。”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低俗傳播”現象背後,是一些短視訊平臺對其演算法推薦和分發機制缺少應有重視。“平臺要為熱門推薦的視訊作品承擔法律和社會責任。內容推薦必須考慮社會影響,不能滿足於‘掩耳盜鈴’式的傳統監管模式,放任低俗違規內容傳播。”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文無關)
目前,多數視訊平臺明確規定不得散佈色情、淫穢、暴力或教唆犯罪等內容,否則將對上傳者進行封禁處理。但使用者或者主播提供給視訊平臺海量的流量的同時,也對也對其監管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每經小編(微訊號:nbdnews)瞭解到,直播內容具有難辨性,除了技術監控,直播平臺普遍會組織人工稽核團隊,這些稽核人員的工作可不輕鬆。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
另據新民網報道:
平臺要自查,監管者也不應缺位。據人民日報,“整治低俗內容,不能僅僅是平臺把關稽核被動‘救火’,監管部門要主動治理、防患未然。”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常江認為,目前娛樂類短視訊仍存有灰色地帶和監管盲區。監管部門應當儘快完善針對網路內容管理和內容生產者的相關法規,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懲戒機制,形成對不良低俗以及違法違規內容上傳者的威懾效應。
每經編輯 李淨翰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
人民日報、國家廣電總局廣播電視發展研究中心、
南方都市報、新民網
轉載請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