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播亮新聞
最棒的知識補給站

齊魯王氏木作藝術館,山東第一個木作民間藝術館

日照東海之濱,五蓮山下,在潮河劉官莊村,有家王姓木工世家,自清朝乾隆年間開始,歷經九世,傳承山東特色木匠工藝,遠近聞名。目前第八代王光福、第九代王岳卿父子二人還在傳承木工技藝。

第八代王氏木工傳承人王光福今年70歲,從15歲開始跟隨第七代傳人王克宗學習木工技藝,55年的木工傳承中,他研發了傢具玻璃畫藝術,木紋滾刷工藝,木製雕版春聯等多項原創木工技藝。

第九代木工技藝傳人王岳卿,1970年生,16歲受父輩影響,從事木工傳承工作,在自身努力和父輩們的精心指導下,堅持每天動刀動鋸,並跟父親研究創作了鯉魚跳龍門工藝、手指繪竹等工藝。由於平時喜歡對一些傳統題材揣磨、構思,喜歡根雕、木藝,和父親獨家研發了 “日照木皮畫”。

10年前,隨著科技的衝擊,木工技藝逐漸被電動化機器替代,第九代木工傳人王岳卿曾轉行做了養殖業。但隨著國家對傳統文化和民間技藝的重視,王氏家族的木工技藝傳播引起五蓮縣文化局和文化館的關注,2017年2月,他積極響應本地新舊動能轉換要求,將500平方米的養豬棚改建成齊魯王氏木作藝術館,即綠化鄉村建設,又傳承木工技藝。這是山東省內首個家庭藝術館。

牆上的每件木工工具,都是祖輩流傳下來和第八代傳人王光福自己研製的。老爺子常說,學個木匠並不難,刨子市裡認不全,刨子是木工技藝里必不可缺的工具,不同的紋理用不同的刨子。

現代生活中的您認識幾個木工工具?這裡有撲拉鑽,拐鑽,拐尺,左上角的叫大錛,這個傢伙還有個傳說故事,大家有時間去參觀時,讓老爺子講給您聽哈!

鋸子是大家都認識的,您知道鋸子是怎麼研發出來的嗎?相傳,有一次魯班去山上砍柴,被一種帶齒的草劃破了小腿。然後魯班有感而發,就發明了最原始的鋸子。大家再往裡看,看到熟悉的對聯了嗎?

木製雕版春聯是第八代傳人王光福創作的。小時候家家戶戶的對聯都是請村裡有名望並會寫毛筆字的人來寫,老爺子經常給大家寫對聯,於是他研發了木製雕版春聯,可以印刷的對聯。

除了木製雕版春聯,大家看到小老虎了嗎?那是老爺子七十年代研發出來的。當時每逢春節,就會有三四個五六歲七八歲的孩子在村裡叫賣,咕咕咕,小老虎,兩毛五!小時候,王岳卿就帶弟弟妹妹們體驗生活。

藝術館除了木工工具外,還有好多木質老物件的展示。右上角的紅衣櫃,是第七代傳人王克宗給第八代傳人王光福結婚時做的。旁邊的衣櫃是王光福老爺子奶奶結婚時的傢具。每個傢具都在延續他們的故事……

為了讓大家體驗木工技藝的樂趣,他們還製作了不同形狀的魯班鎖,讓大家了解卯榫的工藝,這可不是一般的鎖,沒有人指點,任憑你多聰明也很難組裝起來呢!

除了傳統的木工技藝外,他們還獨家研發”日照木皮畫”,這些木皮畫以傳統木工技藝為基礎,以木工邊角料、樹皮、樹棍以及農村廢舊木質材料為主要原材料,畫面構思精巧,材料綠色天然,受到市場歡迎。

老爺子歲數大了,眼睛不好,但每天還堅持帶老花鏡製作木皮畫,他常說,老了力氣活幹不了了,但要老有所用,木皮作畫是力所能及的,可以讓大家知道藝術就在我們身邊。

這幅木皮畫《新五蓮新潮河》是他的最愛,上面的大山,樹木,舟車等都是他一點點粘上去的,廢物利用到一起變成了藝術。

受父親的熏陶,王岳卿的木皮畫也很有意境,他喜歡鄉村主題的畫,很符合兩會指出的振興鄉村文化主題。

喜歡王岳卿這幅《美麗鄉村》的作品嗎?細想一下,如果生活在這個小村裡,背靠大山,春暖花開,真美!

齊魯王氏木作藝術館,力求在新的歷史時期,繼續傳承傳統木工工藝,服務鄉親。同時,深入挖掘傳統木工技藝蘊含的”勤勞、智慧、精益求精、不斷創造的工匠精神。

齊魯王氏木作藝術館,是山東第一個木作民間藝術館。目前正在打造少年兒童木作體驗展廳,讓孩子們零距離了解木工的歷史,體驗卯榫的技藝。通過陳列木工器具、木工工藝品、古舊傢具,展示博大精深的木工文化的同時,引導更多的少年兒童,走進木工藝術殿堂,了解傳統民間工藝,增加民族文化自信心。

版權聲明:由於部分文章來源於網路,另外有些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

取得聯繫。若涉及以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刪除或處理。

木工刀具論壇「zjwoodtools」[微信號]

承接|刀具廣告|軟文推廣|求職招聘|微信推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工機械刀具知識 的精彩文章: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酷播亮新聞 » 齊魯王氏木作藝術館,山東第一個木作民間藝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