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播亮新聞
最棒的知識補給站

霍去病墓在哪裡,霍去病墓石雕獨具一格

霍去病是我國歷史上西漢的名將,還是著名的軍事家,霍去病十分善於騎射,用兵作戰頭腦十分的靈活,有著自己獨特的作戰方式,而不是只局限於單一的一種方法。 那麼,這樣的一代名將,霍去病死後霍去病墓在哪裡呢?下面要說的就是霍去病墓。

霍去病墓位於茂陵

霍去病墓位於茂陵東約1公里處,即今興平市南位鎮道常村西北,墓為山形。 《漢書·衛青霍去病傳》載:“塚象祁連山”。 當地人俗稱“石嶺子”。 墓與衛青塚並,西邊是衛青墓。 霍去病墓前有石人、石馬相對。 周圍有一批巨型石雕群,作為墓飾物品,又有許多巨石,散置墓地。

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將其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另外鄧州有霍去病墓,系衣冠塚,以示紀念,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霍去病墓,於武帝元鼎元年(前116年)建,位於茂陵東約1公里處,即今興平市南位鎮道常村西北,墓為山形。 《漢書·衛青霍去病傳》載:“塚象祁連山”。 當地人俗稱“石嶺子”。

霍去病墓從外形上看非常壯觀。 墓地的底端長度有九十餘米,高度有十五米左右。 而且在墓的周圍還有非常多精美的石雕,這些石雕大概有十八件,其中有老虎有馬匹,全都是栩栩如生的。 而且這些石雕是我國現存的時間做早而且保存的最完整的石雕。 所以已經被我國列為了文物之列。 現在還有非常多的人時常去哪裡參觀,希望領略當時霍將軍的風采。

霍去病墓形狀類似祁連山,這是當時的皇帝為了紀念霍去病在祁連山一帶戰無不勝的英雄風姿特意為霍去病而建立的。 其中還有許多的石雕,根據石雕上的銘文可以大概推測出來這一批石雕是當時頗負盛名的少府左司空所監造的。 目前免又是調任石雕馬還有非常有名的馬踏匈奴的石雕,這些石雕都從側面表示出了霍去病的英勇無畏,皇上希望以此來紀念逝去的霍去病。 而霍去病的墓在這些石雕的保護下也是風調雨順的度過了這麼多年,現在這墓成了文物,有更多人去保護它,更多的人可以感受霍去病的英明神武未嘗不是好事。

霍去病墓石雕獨具一格

霍去病墓石刻,是一批具有無窮藝術魅力的古代石雕藝術珍品,是兩千多年前漢代文化遺產,是中國古代雕刻藝術之傑作。

石刻作品構想超凡,題材多樣,富於大自然的山野情調,意象博大深沉。 特別在表現各種動物的造型上,惟妙惟肖,生動傳神,無不蘊含著飽滿的生機,其恣態或騰躍、或寧息,神態萬般,各具特色,風格質樸而有靈趣,凝重剛健,恢宏 含蓄,力雄風雷,氣勢渾厚磅礴,有著強列的藝術感染力。 表現手法洗練,堪稱我國古代雕刻藝術以寫實與寫意並重之優秀範例,表現出中華民族雄厚氣質。

馬踏匈奴,高1.68米,長1.90米,歷來被公認為霍去病墓石刻中的主體雕刻,是一件有代表性的紀念碑式的傑作。 它以寫實與浪漫相結合的手法,使用一人一馬對比的形式,構成一個高下懸殊的抗衡場面,揭示出正義力量不可摧的主題。

雕刻家把馬的形象刻畫得堅實有力,姿態威武,氣宇軒昂,似乎象徵著當時漢軍實力的強大,具有凜然難犯的莊重氣派。 馬腹下的匈奴人,仰臥地上,左手握弓,右手持箭,雙腿拳屈,作狼狽掙扎狀,蓬鬆零亂的鬚髮,更顯得驚慌失措,聲嘶力竭,帶著既不甘心就縛,又無可奈何 的表情。 這顯然是用以歌頌霍去病將軍的業績,昭示出來犯者的下場。 表現技法是運用圓雕、浮雕以及線刻的綜合方式,使作品顯得樸實、渾厚,題材處理得相當大膽而且巧妙,有豐富的表現力和高度的概括性。

躍馬,石刻高1.14米,長2.60米。 作品所表現的是一匹轉戰千里、久經沙場的戰馬。 那修剪得整齊的短鬃,短而尖的雙耳,以及驚覺的神態,流露出作者的寓意。 馬頭上仰,似乎在諦聽遠方傳來的聲音,注視著前方的動靜。 右前蹄略微抬起,左前蹄緊扣住地面,後腿正在用力,這是從臥轉入起時一瞬間的動作。 靜中有動,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

伏虎,長2米,寬.84米,作品刻劃出猛虎機警兇猛,隨機捕獲獵物的形象,全身刻有條紋,顯示了皮毛的豐滿,輕柔和斑爛,尾稍有力地捲在背上 ,更增加了活躍的氣勢。

人與熊,高2.77米,寬1.72米。 這是一件浪漫主義色彩濃厚的作品,以人與熊格鬥為題材,描寫了驚心動魄的場面。 由於過分地局部誇張、緊張而激烈的氣氛裡頗帶幽默情調。 石人體形粗壯,高額深目,隆鼻大嘴,聳起雙肩,以鐵鉗般的雙手,用力緊抱住一隻野熊,熊則狠咬此人的下唇,鬥得難解難分, 石人被咬的表情,由裂開的大嘴作矜誇,顯得有聲有色。 熊的體形略小,比例較為嚴謹和對人誇張刻畫手法,有明顯的對比效果。

臥象,高0.58米,長1.80米,寬1.03米。 臥姿、前肢盤曲,象鼻斜搭於前足之上,寧靜中透出頑皮可愛的神情,頭部輪廓採用圓雕手法簡練雕鑿而成,從整體看去,栩栩如生,不失溫馴之感。 墓前石雕群還有怪獸吃羊、野豬、臥牛、蟾、石人等。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酷播亮新聞 » 霍去病墓在哪裡,霍去病墓石雕獨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