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蓮花
時光·漫步
許巍
00:00/04:30
玄奘,俗名陳禕。玄奘出家時,正是隋朝時期。當時對於僧人出家,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只有那些天資聰穎的人,才能被挑選剃度。13歲的玄奘,以自己的聰穎,使當時的寺院住持破格為他剃度。玄奘的聰穎,或許來源於他的家族。玄奘的家族,從北魏時期,就開始為官。
到了玄奘父親的時候,雖然只是一個普通的縣令,卻對儒家學說頗有研究。這使得幼年的玄奘,得以浸潤於儒家學說,接受很好的教育。
人生無常。五歲那年,母親去世。十歲那年,父親去世。此後,玄奘跟隨在寺院中出家的二哥,學習佛家經典。直到13歲那年,他正式在洛陽凈土寺出家,法名玄奘。
出家後玄奘,開始在寺院中學習佛教經典。六年過後,玄奘感覺寺院中的人已經無法解答自己的疑問。他開始向外求學,希望能解答內心的疑問。玄奘走遍四處,即便身處隋末亂世,他的腳步也未曾停下。可走的愈久,玄奘愈加覺得難以解開心中的疑惑。他要去佛陀起源的地方,到天竺求學。
大唐新立,為了防範突厥人的入侵,加緊了對邊關的防禦。如果去往天竺,如何走過關口,就已經是困難重重。更何況西行漫漫長路,又會有多少艱險。但玄奘西行之意已決。他混雜在流民中,離開故土,前往心中嚮往的地方。
那一年是唐太宗繼位的頭一年。路途艱難,玄奘需要面臨大漠、戈壁,以及隨時降臨的危險。在大多數時候,玄奘只有孤身一人。黃天大漠,玄奘差點葬身於此。西行的艱難,也曾讓玄奘動搖過西行的念頭。但他還是堅持自己的誓願「不求得大法,誓不東歸一步」。
歷經艱難,玄奘終於到達天竺的那爛陀寺。那爛陀寺是當時印度研究佛教最高的地方,這裡的大長老戒賢法師學問高深,受眾人推崇。玄奘拜於戒賢法師門下,跟他學習佛法。在這裡,玄奘受到了極高的待遇。後來甚至整個印度都十分尊崇玄奘。
印度國王一直不願意讓玄奘離開。榮耀、地位,尋常人求遍一生的東西,玄奘選擇放下。他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西行漫漫,不只要解決自己的疑問。他要回到故土,告訴那裡的人們,幫助他們解決疑問。一別故土十七載,玄奘再次回到了長安。
圖為戒賢法師
再次回到長安時,不知道玄奘是否會感慨物是人非。不過,對於玄奘而言,他有更重要的任務,那便是翻譯佛經。這是他執意東歸的重要原因。玄奘帶回了651部經書。跟當年西歸的重重阻擾不同,此時的玄奘,受到了唐朝皇帝的歡迎。
唐太宗甚至親自接見了他。對於玄奘,唐太宗有著自己的想法。這個富有雄心壯志的帝王,正打算在西域開拓疆土。玄奘不僅熟知西域,而且才能卓著。唐太宗多次提議,讓玄奘還俗,幫助自己處理國家大事。
到了唐高宗李治繼位時,也多次勸玄奘還俗。在世人眼中,這是莫大的榮譽。但在玄奘看來,他自己要做的事情是翻譯佛經,而不是其它。他拒絕了皇帝的要求,並希望能潛心翻譯佛經。
圖為唐太宗
翻譯佛經是一件非常耗費精力的事情。好在玄奘得到了唐太宗的支持,為他提供場地,以及最優秀的人才,幫助玄奘翻譯佛經。之後的19年,玄奘一直埋首於翻譯佛經,並在弟子辯機的幫助下,寫下了那本《大唐西域記》。
玄奘還將中國的《老子》,翻譯成梵文。玄奘一共翻譯了75部經論,1335卷經書。這是一個令人驚奇的數量。
圖為玄奘
但早年西行路途的艱難,以及常年翻譯工作的繁雜,都讓玄奘身體受到極大損傷。公元664年,玄奘在翻譯完《咒五首》後,預感到自己大限將至,便擱筆不再翻譯。同年二月,玄奘圓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