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播亮新聞
最棒的知識補給站

App 裡的權限秘密:大數據下,個人隱私蕩然無存?

專為互聯網人打造的365天成長計劃,500門視頻課程隨便看,構建你的產品、運營知識體系。 查看詳情

大數據下個人隱私蕩然無存,如何規範數據使用或許是下一個課題。

2013年被稱為大數據元年,之後“大數據”這個詞鑽進了各行各業各個角落,甚至去街邊買個煎餅,攤煎餅的大媽也能頭頭是道地給你分析她的“大數據 營銷學”。

雜而亂,是在大數據這個概念被廣泛推開之後產生的現象,很多時候張口就是“大數據”的人自己都不清楚所謂“大數據”到底是什麼。

而去年的“百度監聽事件”到今年被廣泛討論的“大數據殺熟行為”則成為了轉折點,如何在大數據下保護自己的隱私,成為了新的話題,大數據下,人人自危 。

“大數據殺熟”被廣泛討論源於微博網友的一條動態,300元的酒店房間,因為他是熟客,需求比較大,因此推送給他380元。

事件一出,一片嘩然,那麼app 和網站真的那麼強可以隨意得到你的信息嗎? 這一切源於他們暗藏在隱私協議裡的不平等條款,使得用戶處於默認同意交出隱私的狀態。

App 裡的權限秘密

智能手機流行的今天,手機裡隨意幾十個App 是基礎,而這些軟件要求的權限也越來越多, 同一款軟件在安卓請求的權限平均比蘋果多3~4倍

安卓權限大全中共有120種左右的權限,常用軟件要求的權限動輒二十多個,佔了所有權限的1/6,這些權限真的是必要的嗎?

以某款打分軟件為例,在蘋果請求的權限是 5 個,關於隱私的權限只有“位置”,而在安卓,它要求的權限多達 19 個。

除了可以被理解的“發送短信”和“撥打電話”外,還包括涉及隱私的“訪問聯繫人、短信、通話記錄”等,一個點評軟件真的需要用到這些權限嗎?

我們試著將所有權限禁止,只保留定位權限,之後打開軟件試用,除了點評時不能訪問相冊外,其它所有功能使用正常,包括撥打商家電話和點評時拍攝照片上傳。

最開始,一個軟件向你請求權限,通常是為了保障其正常運行,而這種請求漸漸變成一種入侵。 對正規廠商而言,這種入侵的目的不在於你的隱私,在於你使用中產生的“數據”。

廠商收集數據的原因

  • 用戶畫像: 掌握的數據越多,得到的用戶畫像越全面精準,更方便以後的營銷活動。 實時監控用戶行為,了解產品用戶群及喜好、及時作出相關調整,觀看調整後結果。
  • 為日後的其它產品打下基礎: 許多軟件要求一些目前並不需要的權限,可能是為軟件以後的更新做準備,也可能是為以後開發新產品備用。 可這樣的“以防萬一”很多都是冗餘的。
  • 為關聯的其它產品索要數據: 關聯產品可以是同公司旗下的產品,也可以是合作方。 作為一種資源共享的方式,給對方相應的數據後,也可以獲取自己需要的數據。

廠商獲得更多改善產品的內容,使用者因為產品獲得更便捷的生活。 故事原本應該這麼講,可由於廠商的趨利性和過分的貪婪,獲取的數據往往不僅僅用於改善產品和用戶體驗。

在隱私協議中設陷阱,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交換數據,用戶的隱私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成為了一種另類的商品。

而這些,也是讓“大數據殺熟”氾濫的原因——利用用戶的使用習慣和信息不對等,推什麼用戶都得接受。

同樣的關於“隱私洩露”的問題,也出現在Web 上。

Web 隱私洩露防不勝防

App 不安全,那麼網頁總會安全一些吧? 畢竟它有“Do Not Track 請勿跟踪”選項。 但事實跟你們想的完全相反。

“Do Not Track 請勿跟踪”是一項隱私保護協議,許多人在開啟之後會安下心來,覺得隱私終於被保留了,而事實上DNT (Do Not Track 請勿跟踪協議簡稱)協議能帶給 你的幫助很少。

它並不是一個帶有強製作用的技術協議,只是一個帶有商量意味的請求,當你在支持該協議的瀏覽器上勾選DNT 後, 它能做的只是幫助你通知接下來訪問的所有第三方“我不希望被追踪”,至於對方是否尊重你的選擇完全靠自覺 ,而國內大部分網站是沒有這個自覺的。

簡單點說,你能做的只有在支持協議的瀏覽器上勾選DNT ——開始訪問各種第三方——向上天祈禱他們能尊重你的選擇。

從搜索引擎到任何第三方網站,甚至輸入法,每一個環節都有可能造成你隱私的洩露。 為了證明DNT 的有效性,我們又做了一個簡單的小實驗。

首先打開火狐瀏覽器,勾選DNT 選項(選擇火狐是因為小白平時極少使用,對實驗比較公平)。

之後打開某個廣告非常多的新聞網站,確定當前廣告推送狀態(在搜索之前這個網站推送的廣告大多是家裝廣告)。

然後打開某兩款搜索引擎,嘗試搜索平時比較少搜索的關鍵詞。 一款搜索按摩、牛雜、本子等關鍵詞,另一款搜索盆栽、噴碼機等關鍵詞,搜索結束後隨機點擊網頁製造痕跡。

搜索本子的時候我們重點點擊了某購物網站的頁面,反饋結果很迅速,一個小時內該購物網站的廣告投放展示立刻全部變成了本子。

而其它關鍵詞沒有任何廣告反饋,大家似乎都遵守了DNT 協議? 我們感到很欣慰,大家終於開始重視用戶的選擇了。 然而……延遲半天左右,我們收到了某廣告聯盟的相關廣告推送。

用廣告聯盟舉例子,只是為了讓隱私洩露這件事更具象,在能看見的情況下讓你了解一個人的隱私能洩露得多徹底和迅速。

而在看不到的地方,你的每一個行為都被實時記錄和傳輸。 在信息保護得力的情況下,大家自然不必擔心,但越來越多的事實都在發出提醒,我們的信息並沒有那麼安全。

數據是沒有對錯的,它只是忠實地記錄了你的行為 ;得到這些數據的廠商最開始也是沒有錯的,為了生存他們必須贏過對手,需要靠數據優化產品,盡可能多地獲取用戶。

最終造成矛盾的,是被部分廠商遺忘的初心。

從各種公司營銷所需的“用戶畫像”到X寶“千人千面”,都是藉助大數據的幫助完成的。 而過程中涉及的用戶隱私保護,全靠使用者自覺。 也因此隱私保護在當下所面臨的環境是十分嚴峻的,一次搜索,一次網頁點擊,或者一次輸入法輸入,任何一個動作都可能造成你的隱私洩露。

  • 打車軟件靠數據給用戶畫像,同時段同地點同目的地給出不一樣的價格;
  • 購物軟件靠數據了解客戶,同樣的時間同樣的商品顯示的價格高低不一;
  • 旅行軟件靠數據給顧客分類,一樣的房間一樣的機票高出一大截;
  • ……

這些是數據的鍋嗎?

我們由衷地感謝為我們提供便捷生活的所有廠商,它們背後是無數人的努力,前提是得到數據的同時也懂得保護好它們,給每一個用戶畫像之後能給到相應的尊重。

希望有一天,我們上網不必一手比價軟件、一手模糊使用痕跡軟件。

 

作者:小白

來源:微信公眾號“一本黑(ID:darkinsider)”

本文由 @一本黑 授權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於 CC0 協議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酷播亮新聞 » App 裡的權限秘密:大數據下,個人隱私蕩然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