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播亮新聞
最棒的知識補給站

【深度】它事關你作為青年電影人的職業選擇和發展

這段時間我們花了很大精力在北京酒仙橋打造了一個屬於影視人的遊樂園——影視工業網北京中心,舉辦了第一場活動, 事關你作為青年電影人的職業選擇和發展 —— 以“中美電影人才的培養、交流、合作” 為主題的互聯網直播大會。

這個大會畫風有點歪…

這是我們第一次以全網直播、完全開放的形式,邀請嘉賓和數万學員從洛杉磯、杭州、廈門、澳門、重慶等異地參與進直播,一起交流討論電影人才的培養和合作。 中國諸多影視教育機構和高校也通過直播關注和參加討論。

影視工業網學習社群學員(來自西南大學)潘麗

與美國電影學院前院長JAN SCHÜTTE視頻交流

  青年電影人馮思慕在洛杉磯與現場視頻連線

閱讀本文需20分鐘,看完整視頻約6小時

我跟你拉鉤保證

作為青年電影人的你,收穫將是職業選擇和發展中少走彎路,或許好幾年;作為育人的教育機構,你收穫的是業內最智慧的一批大腦碰撞出的戰略啟發

 使用RED電影攝影機進行直播

(空氣中飄過小編嫉妒的眼神….)

會客廳直播間

你們撩的嘉賓有點牛,名單太長!

美國電影學院(AFI Conservatory)前院長 JAN SCHÜTTE

中國影視攝影師學會(CSC)會長、CSC電影學院院長 穆德遠

北京電影學院碩士生導師、國際班項目負責人 李偉

CSC電影學院網絡教育 賀陽

著名紀錄片導演 張克明

香港專業攝影師學會(HKSC)副會長 林輝泰

中影華龍教育創始人 Allan

Base FX副總裁 謝寧

電影《乘風破浪》攝影指導 程馬志遠

電影攝影師、網劇《河神》攝影師 馮思慕

美藝國際藝術教育創始人 董璦琿

HOMEBOY Cine Studio CEO 華成

SC在線電影學院 孫武

完美世界教育旗下像素種籽數字藝術學院學術院長 羅訓

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創作中心主任 王璐

電影《雙降》導演 劉琦

國內諸多校企嘉賓和青年電影人參與交流,直播全程由影視工業網聯合創始人暨執行董事黃心懋先生主持。

事關你作為青年電影人的職業選擇和發展

少走彎路,戳 (上集) ⬇️

少走彎路,戳 (下集) ⬇️

畫風獨特

但聊得都是正(非)經(常)事(重)兒(要)啊!

中美電影人才培養和發展現狀

人才缺口和機會在哪裡?

JAN SCHÜTTE :  

2010年我成為了德國電影電視學院的CEO,這是我們國家級的電影學院,有40%學院的學生都是來自東歐或者亞洲。

2014年我去了洛杉磯,來到了美國電影學院(AFI Conservatory)做院長,美國電影學院至少有20%的學生是中國學生。 我們和中國,和亞洲的教育界都有很多的聯繫。

教育方面,美國和歐洲非常不同,比如我們要去美國的大學上學是很昂貴的,有的大學一年要六七萬美元,但在歐洲可能是免費的。

現在的教育現狀,是一些精英,非常選擇性的人才能夠參與到電影學院的學習當中, 在美國一些著名的電影學院,比如說UCLA,哥倫比亞大學,AFI等都是精英大學,可以上這些學院的人是很少的,我們可能會損失一些講故事的人才。

美國電影學院(AFI Conservatory)前院長 JAN SCHÜTTE

AFI的學生平均年齡是27歲,對於剪輯來說,甚至是40歲 ,但是有一些也必須年輕。 人們剛進美國電影學院的時候就已經有經驗了,我們並不會教零基礎的人去做電影,他們必須有經驗,這也是為什麼美國電影學院的品質很高。

2010年我們在美國開始思考怎麼樣把一些教育的內容放到網上 。 我們和MIT大學也共同合作了一個線上的項目,哈佛和麻省理工有一個線上教育網,叫做EDX,這兩個學校花了很多錢,他們兩個都是世界上最好的學校之 一。

對我來說, 電影的教育應該讓每個人都接觸到,並不是一小組人有錢才能接觸到,我們希望看到每個人都能知道如何做電影。 我們的目標是,把電影製作變得開放,可以負擔得起 ,比如說一個黑人女孩,她們來自得克薩斯州的中低階級的人,她們可能上不起電影學院,但是她們可以上線上課程,比如說在周末的時候去上課,或者是400美元,一種比較 便宜的課程,一開始是免費的,後來接受邀請參加更長的課程。

我們能夠有不同層面的教育,我們的人在不同的層次都有故事要講。

穆德遠:

今天的網絡教育,我一直認為它會超越線下,大家都覺得這是一個不可能的事情,因為大有很多問題似乎不能解決,比如說校園文化、線下的指導等方方面面的事情,站在 網絡時代我們隨時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並且可以做的更好。

與中國影視攝影師學會(CSC)會長穆德遠 視頻連線

在辦大學的時候你會發現最重要的就是老師,老師的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優秀的老師是全球非常稀缺的,其實北京電影學院也很稀缺。

我們通過互聯網的方式集合全球最適合的人才融入,而且會把每一個優點通過我們自己的優化方式整合到一起。

在互聯網的時代,我們完全可以做到一個學生提問題,可能是一百個老師回答你的問題,我們自動進行優化和排列組合,對學生的問題得到全方面的解答,你的思路會不只是 一個人的思路走,是站在全世界的角度上看待這個問題,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方面。 在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方面和人工智能方面被打通,這是未來的一個重要的發展。

現在我們一直在跟一些高校洽談,因為我知道全國電影高校的教育情況是不容樂觀的,我們整個網絡教育,包括我們教育團隊進入高校,通過線上線下協助,除了培養學生以外, 我們還要協助高校建立強大的師資隊伍,產生真正的互動,協助一般高校,沒有師資力量和設備的高校辦的更好,對中國的電影教育都有普遍的提升。

張克明:

著名德國哲學家雅思他說教育是什麼,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他其實沒有解釋教育的本質是什麼,但是他其實一切都在這一句話裡面展現了,而且這一句話非常美,每次想起來的都是為之感動。

著名紀錄片導演張克明

李偉:

現在正好是中國電影蓬勃發展的大環境,我看到學生組成的變化或者趨勢。 以前可能是學傳統編導專業或者學其他相關傳媒專業,他想換一個跑道,想進入到電影行業,這是我們60、70%的生源來源。

還有大概20%是已經在這個行業裡了,做了一兩年或者兩三年了,也不算小白了,想提升自己,想換跑道。

北京電影學院碩士生導師、國際班項目負責人李偉

還剩大概10%,是純粹的愛好者,不是以這個為職業,也不是以這個為謀生的手段,他可能就是喜歡編劇、喜歡攝影、喜歡剪輯、喜歡音樂。 隨著網絡電影,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或者網絡教育的發展,這10%的人會越來越大。

Allan:

我們面對的挑戰,比在座的各位老師挑戰還要更高。 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面對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王寶強式”的,都是怀揣著很多的電影夢 ,中國電影市場這幾年確實在快速的增長,所以想學表演、想學後期、調色、剪輯的民間人士特別多。

中影華龍教育創始人Allan

好的胚子,實際上都是被電影學院這樣的學校挑走了,這個起點是不一樣的。 我們相當於正規院校和企業之間的橋樑 ,碰到這樣的參差不齊的,或者怀揣著各種各樣目的或者夢想的學生,把他們組織在一個班裡面,而且學習的時間非常短。

你也知道現在年輕人的心態,急功近利等等一些不正常的心態,導致我們不可能設置太長的,像電影學院一學就是三四年的課程,我們都是半年甚至不超過一年的培訓 ,最終目的是在上崗,還要就業,怎麼樣給他一個好的環境,讓他成才? 對我們來講挑戰挺大的,挑戰越來越大。

謝寧:

我們在電影特效領域有十多年的經驗,當然比起國外老師還有很大差距,我們在中國土壤十多年的歷程已經非常艱苦。

謝寧、王璐、孫武與會客廳視頻連線

我們之前發現主要的人才來源都還是國內的培訓機構,還有大學院校, 隨著這麼多年的變化,整個產業的成長,現在我們發現人才的來源越來越萎縮 ,越來越少了。 一個比較明顯的趨勢整個行業在拼命追趕好萊塢,但是國內培訓、教育的腳步相對要滯後,所以導致了整個行業的人才斷層出現的非常明顯。

另外我們也發現國內的視效人才現在也開始到國外去工作了,去溫哥華,去新西蘭,國外的人才開始到國內,我們發現整個產業的人才生態環境,整個走向已經形成了一個閉環。 在我看來這一方面是一個好事情,說明這個人才進到影視的行業,有一個很大的提升,可以變為一個國際化的人才,成為一個做大片的一員。

怎麼樣適應這個國際化的競爭,特效公司的特效人才培養怎麼樣適應和利用互聯網? 我也在思考。

互聯網學習幫助了誰?

孫武:

很多時候優秀的人才不是靠培養出來,是靠選擇出來的,是在優勝劣汰的過程中發現了最頂尖的那5%,甚至2%的優秀人才,這些 人才只能通過大面積篩选和廣泛的教育才能達到。

孫武與會客廳視頻連線

比如說我要想培養出優秀的歌唱家,我就應該讓全國的人都熱愛這門藝術,這是為什麼奧地利盛產音樂家的原因,足球的明星,阿根廷,全國人都會踢足球,路上所有人 都會。

電影工業同樣也是這樣一個道理, 我們提供給想學電影的人的機會太少了,因此需要有其他的方式,比如互聯網教學來補充這樣的資源,讓所有人都能公平學習電影,他不會因為費用、不會因為距離、 不會因為他的生長環境而錯失這個環境。

我有一個學生,我發現他好長時間從來都不交實拍作業,後來我才了解到他沒有四肢,這樣沒有辦法上任何實體傳統學院,不是說學校不給他機會,而是確實會帶 來很多不便。 網絡學習的方式他用手機也好,用電腦也好,隨時可以在家裡學習,開始他的導演夢想。

林輝泰:

從我上學的時候開始,學的是膠片,到數碼電影出現的時候,就已經是90年代。 90年代我已經在幹活了,我就沒有去上過學。 所以,數字電影的技術我都是自學的。 看書,然後最主要的來源,網上的資訊。

香港專業攝影師學會(HKSC)副會長 林輝泰

我不是說你直接從網上學就能學會學到,我並不是說每一個人都不用上學,你就永遠可以自學,你需要上學,先得到一個最基本的背景知識,這個基礎是非常重要的 ,所謂一理通,百理明。 如果你一開始就從網上學習的話,你就很難學會,因為有的信息是真的,有的信息是假的。 這些假的信息可能會給你一個不好的或者錯誤的方向。

羅訓:

網絡學習社群裡還有一個作用,大家可以分享素材和材料 。 比如說我們拍的一些參考的鏡頭,我們拍的參照的素材,另外就是有一些視覺效果,數字資產,大家也可以在上面分享,這樣可以讓一個人做出他自己有感覺的作品的難度降低 ,就是用這個辦法可以激勵大家更好學習。

完美世界教育 旗下像素種籽數字藝術學院學術院長 羅訓

現在做一個微電影,社群給大家一個好處,在上面得到很多點評,原來在上面得到很專業的點評機會不多,現在 有了網上的社區以後,你可以得到很多很專業的點評。

黃心懋:

您剛剛提到很多關鍵詞,比如說共享、點評這些互動,影視工業網都有產品了,等著請各位拭目以待。

影視工業網聯合創始人暨執行董事 黃心懋

我們常常講教學相長,跟從業人聊一個概念,以前影視產業是劇組組成,通常一個案子來了大家打電話推薦人。

組劇組最好的方法應該平常就在教學 ,因為你教了很多學生,這些學生誰交作業最準時,很認真,這個人就可以當你學徒了,你正在教的團隊。 影視團隊,通過互聯網科技的發展,非常有可能有新的影視產業結構發生,教育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基本標配而已,是全方位的標配。

劉琦:

今天我坐在這個地方,對於我自己來說就像做夢一樣。 我是依托影視工業網互聯網平台力量成長的一位學員。

我從事了十八年的電視主持工作,產生了一個夢想,拍一部短片。 很巧合的機會我接觸到了影視工業網,通過影視工業網APP,找人,找編劇,找朋友,慢慢入行,後來影視工業網又開始做線上的教學課,原來的時候像北京電影學院 的林韜老師這樣影視界大神的人物,我們根本看不到,現在我也能在網絡聽他們給我講課,我們可以白天工作,晚上學。

影視工業網學習社群學員 

電影《雙降》導演 劉琦

當我變得充實的過程當中,又產生了更大的夢想,原來是拍微電影和短片,什麼時候拍一部院線電影和大家分享? 十年,十五年,那是一個長遠的目標,但是突然發現目標迅速拉近。 我今天可以很高興地和大家說,在影視工業網平台的幫助下,我們有一部院線電影,兒童題材的《雙降》就要在我的家鄉淄博拍攝 ,但是我還有欠缺,不要緊,影視工業網是一個大家庭,可以給予我很多的幫助,給了我幫助以後我覺得腰板會更直一點。

點擊【閱讀原文】加入影視工業網學習社群

做流水線上的“螺絲釘”人才

還是跨領域綜合型人才

行業需要誰?

李偉:

這兩天,電影學院正在招生,我覺得傳統的方式就是招生時間再長,初試,複試,甚至有的考試會延續兩週的時間, 我們怎麼能夠用兩週精確地對一個人未來能作導演還是作攝影有好的判斷呢?

那更好的方式是你用一年兩年甚至四年的學習找到你的方向。 你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個班的同學都在學,總有人作劇本吧,然後你發現我是一個攝影或者寫劇本的種子。 這個時間老師和學生都需要。

董璦琿:

在美國很多電影人其實不是電影學院畢業的,他們更多是從綜合性的大學 ,什麼專業都有,跟中國的體係有差別,包括現在圈子,在中國現在仍然也是圈子環境,我在美國有一些學生朋友也好,他們本身並不是學電影專業,他們綜合素質非常好。

美藝國際藝術教育創始人 董璦琿

我的背景不太一樣,雖然我現在做電影,包括我之前也做當代藝術,又做教育,我的本科和博士都是心理學,宗教的,完全和電影沒有關係,但是我能做電影, 很大關係不是我在國內,而是我在國外或者在這些行業裡接受的這些教育。 我也在商學院待過,很多商學院畢業的學生最後做電影,很多很優秀的電影導演和製片人,他們可以去到商業行業發展。

剛才說到了藝術, 我們現在理解的是ART,但是我們知道文科在西方的領域叫ARTS,其實我們整個的藝術是相通的 ,文化藝術領域的,所以我在美國大學裡既教電影、藝術史和中國的先秦哲學。 電影學校特別是美國,更喜歡你之前的背景是學什么生物的,學什麼科學的,學什麼商科的,因為你的綜合素質好。

我更看重國外的電影教育,還有它的工業,為什麼能夠讓更多的年輕人按照這個步伐,一步一步成功,那就是方式方法,就是我們要學習的。

華成:

AFI出來的學生拍出來的東西非常的穩定,大家水平是在一個基準線上,這一點非常吃驚。

我跟他們聊這個事情,他們當時給我一個說法: AFI的攝影就像軍校一樣,有特別嚴格一二三四五,這個AFI把你當成流水線上的工人對待,必須要非常精準地掌握這個技能 ,就應該是這個樣子,我們AFI就是這樣教,好萊塢就是這樣拍,這是對的,但是至於說你有另外的創意想法,我們可以後面再討論,但是一定要把現在這個東西搞對。

HOMEBOY Cine Studio CEO 華成

給我的一個感覺是: 強制的流程和標準的教學,出來的人(產品)就是優秀的,沒話講的。

馮思慕:

因為我也在北京電影學院上過研究生,也是在AFI上了研究生,是有一些不同。 其實電影學院對於我來說是一個比較入門的過程,學了很多比較技術性的東西,比如說用光、攝影機這些基本的概念,算是入門的過程,對於我來說。

到了AFI這邊,它很重視敘事,不管是哪一個專業,我們有很多的專業,大家在一起上課的時候都會不斷的強調怎麼樣在你的專業方面幫助這個電影敘事,幫助這個故事更好。 我們在AFI,三分之一的時間在說這個事情,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講這個技術上的東西,剩下三分之一的時間講如何與人合作。

畢業於AFI的青年電影人馮思慕與 JAN SCHÜTTE 交流

經常會有一些攝影師、嘉賓先討論一個小時,究竟是怎麼樣在這個行業裡發展的? 怎麼樣和各個部門或者是製片、美術合作? 比較強調怎麼樣在這個行業裡面混下去。 就是把很多很實際的東西拿到上面來討論。

張克明:

我們有很多學生從美國訓練出來,他們知道怎麼樣參加電影節,怎麼樣學習劇本,怎麼樣拿到基金,這是我們缺乏的 ,因為我們更多的是技術,更多的當成一個工作,但是你要當成職業,職業是有上升期的。

每一個電影人都有夢想,不管現在是急功近利還是怎麼樣。 我們在美國的大學教書,更多的是教你怎么生存和成功。

Jan:

AFI教學系統一個很重要的優點,它可以促成不同方向發展的人,在一起做成一部作品,這是非常關鍵的。 也就是說, 我在沒有進入市場的時候,已經在學校階段磨礪了團隊合作的方式,磨礪了自己自學或者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在進入商業市場之後就不會犯一些很顯著的問題。

AFI有不同的學科,他們要互相合作。 好的事情就是,這些導演進來以後開始學習攝影,這是前兩週的學習過程。 然後你第一年會拍攝三個電影,就相當於每10週拍一個電影,電影比較短,會有後期,而且全班會討論。 在第一年的時候,我們會產出72個電影,會有28次的練習,而攝影師會多2次練習,最有生產力的工作室就在我們學校。

你可以通過犯錯學習一些新的知識,如果你不犯錯就什麼都學不到了,這和其他的大學有很大的區別,有的學生可能一直得A,我們總是說,我們不把成績做 成及格和不及格,我們沒有成績。 因為 有的人他可能犯了超級多的錯誤,但是他後來成為了很好的電影製作人 ,但是有的人一直都在一個平均的水平上,但是他做電影並沒有那麼好。

王璐:

當代中國大學生,我覺得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學習意志的問題。

程馬志遠:

王璐老師所說的學生學習意願問題,我認為是學生到了一定的程度,他們突然發現了專業的難度,萌生了別的想法。 他在這兒遇到困難他要退縮。 如果我們在教育裡面幫他把困難擋在外面,將來他 真正在行業裡面遇到困難他依然會退縮,真正地能夠跨領域領導型的精英,他肯定是在各種困難中殺出來的,他不會因為這點困難就退縮了 ,我們的教育把他們保護在溫室裡面,為他保駕護航我認為反而是不科學的。

青年電影人程馬志遠

你要和你的同行,和老師去做一些交流。 這些同行可能比老師對你更嚴格,所以你的壓力很大。 一個好的電影學院,就好像是一個高壓鍋一樣,因為你會有一種競爭的環境,你想要和其他人一樣好,這樣就會產出高的質量

程馬志遠:

我特別理解做教育想培養跨領域的領導型的大師級的人才的想法。 但是我覺得這個稍微有一點違背真實的規律。

我覺得真正大師級的人並不是被我們教育出來的,他是在競爭中走出來的 ,我們輔以最好的資源未必能培養出來這樣的人,精英型的人才在我們人群分佈也是有比例的,一個人接觸同樣教育,最終呈現的能力還是有高低的。

我反而覺得我們的教育應該著眼於注重於培養螺絲釘,這些螺絲釘他們自己會從中產生真正的大師 ,他們在彼此競爭、彼此參與的過程中,會體現出自己的能力跟他擅長的不同東西,這樣會決定他最終的走向。 我們從一開始就把他往固定的走向培養,這個事並不科學的。

說一說我觀察到的一些現象。 我在電影學院七年,我們的教育一方面是價值觀容易偏單一,大家人人都要當導演,在這個行業裡面很多人,不管是編劇、演員還是攝影,稍微有一些資源以及話語權之後很 快轉型為導演了。

我們構建現在這麼大的製作市場跟體系,一年要做六七百部電影,需要各個工種有非常專業、合適的人才。 我參與了四部電影,大部分的電影有一半的職位是在線就不錯了,我所說的不在線只是趕鴨子上架勉強應付這個事情。

在行業裡面真正專業的人士是大量不夠的,有的人可能剛剛能夠勝任一定的位置,因為機會太多了,他馬上就轉化了,可能他剛剛跟了你一兩部戲,能夠把操作者 這個位置做的比較好,馬上有一些小製作需要他當DP,他就馬上去了。 找人都非常困難,現在的現狀。

造成這樣的問題,一個是教育方面價值觀比較單一,大家可能都奔著利益最大化,換算最高的檔位去,忽略自己適合做的事情, 有時候我們的興趣或者夢想,可能被我們的野心蒙蔽了雙眼 。 我們教育上如果不加以正確的引導,這種風氣其實是沒有控制的,大家只會朝著這個目標去,將來導演越來越多,真正勝任各個崗位的人越來越少。

林輝泰:

這個其實我太同意程馬了,真正所謂靠譜的人是不夠的。

香港專業攝影師學會(HKSC)副會長林輝泰

其實我跟你有一個共同的朋友,你剛剛拍完的那部電影,幫你掌機的那個是我哥們。 你認為他幾歲了? 我知道他的年紀,40多歲了,他願意當你的一個掌機攝影,他也幫了我很多年,他自己是絕對有能力可以做攝影指導的,但是他認為他的功力還是不夠, 他要學習讓這個工種做的更好,讓自己真正準備好,才去當一個攝影指導,其實他自己也拍過兩三部戲了。

完整版對談內容請戳文中直播視頻

點擊【閱讀原文】加入影視工業網學習社群

合作聯繫 

marketing@cinehello.com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酷播亮新聞 » 【深度】它事關你作為青年電影人的職業選擇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