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播亮新聞
最棒的知識補給站

36氪專訪王盛:智雲要做最專業的消費級手持穩定

當中國智能硬件產業正在世界範圍內引領潮流,無人機行業自然成為資本追逐的熱點。 作為無人機產業的衍生開發產品,穩定器開始走進大眾視野。

2015年,矽谷創投教父彼得·蒂爾帶著他的《從0到1》來中國待了兩週。 臨走前,他留下一個疑問:“’Copy to China’的模式已近極限,當沒有其他東西可複制時,怎樣尋求增長呢?中國需要思考如何以新的方式去做新的事情。” 如其所言,近幾年,中國的創業圈裡已經很少有人再談“Copy to China”了,取而代之的是“Copy from China”。

尤其是在過去的三年裡,消費級無人機的興起讓大家開始意識到,中國智能硬件產業正在世界範圍內引領潮流。 與此同時,隨著無人機行業成為資本追逐的熱點,作為無人機產業的衍生開發產品,穩定器開始走進大眾視野。 和無人機一樣,這是一個中國企業主導和領跑的市場,業內主流的製造商基本全部來自中國。

“目前在海外市場賣的最好的手持穩定器是智雲Smooth-Q和智云云鶴2,分別面向大眾市場和專業人群,兩款產品合計銷量佔據了總市場一半以上。”智雲副總 經理王盛介紹道。 作為最早進入手持穩定器領域的企業,智雲的名字對普通消費者或許還有些陌生,但對於智能硬件發燒友,提到智雲都能說出一二。 “在玩視頻拍攝的圈子,智雲的知名度非常高,只是目前在大眾消費領域的品牌認知度還不是很強,尤其是和大疆、小米、GoPro比較,這也是我們接下來的挑戰和 目標。”王盛對此表示。

接棒無人機,手持穩定器迎來爆發期

在手持穩定器面世之前,想要解決運動狀態下畫面的抖動問題,只能選擇由美國人Garrett Brown發明的斯坦尼康,即攝影機穩定器,大部分採用機械式平衡設計。 雖然這種專業級別的穩定器號稱有著極大的靈活性和便利性,能夠手提使用,但是大型斯坦尼康搭載攝影器材後動輒十幾公斤的重量對體力仍是不小的挑戰,再加上複雜 的操作和不低於30萬的售價,如此高的門檻也讓不少初級需求者望洋興嘆。

因此,操作更簡易、性價比更高、對入門者更友好的手持穩定器順勢而生。 這種穩定器利用陀螺儀和三軸電機搭配,反應速度比傳統機械式穩定器更快,功能更多樣化。 2014年,在智能手機飛速發展以及運動相機興起的背景下,智雲看到了攝影器材輕便化這一趨勢,必定會引起輔助器材的飛速發展,於是便一股腦地撲向了手持穩定器的研發中 。 經歷3年精耕細作,終於等來了行業的爆發期。 據了解,智雲去年全球銷量已經超過了6億人民幣,這個數字是2016年的6倍。

“最明顯的感受是從17年開始,智雲的幾款穩定器在市場引爆,當穩定器成為大眾消費電子產品,它的市場預期就絕對不止50億美元。”王盛口中的50億美元 指的是過去局限於專業領域的市場規模。 來自公開數據顯示,過去面向攝影師、記者等專業人群的穩定器全球市場規模約為50億美元,國內市場規模在2億元左右。 相較之下,國內民用無人機市場規模在2015年就已達到23億元,同時根據艾瑞諮詢的預測,到2025年,國內無人機市場總規模將達750億。

從公開的數據看來,手持穩定器似乎尚不足以與無人機市場相匹敵,但是正如王盛所說,進入2017年,直播、短視頻等新興內容形式的井噴式發展,讓穩定器終於 走出“圈地自萌”的階段,從小眾發燒器材轉變為大眾消費產品。 最直觀的例子便是17年3月Smooth-Q的上市,799元的定價直接將手持穩定器帶入百元機的價格區間。 如此一來,穩定器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專業級攝像設備,接地氣的價格和操控讓普通人都能消費得起,也為行業帶來無限“錢景”。

當然,手持穩定器的火爆不僅在於價格的下沉,大眾市場消費習慣的改變才是真正內因。 尤其是當下內容視頻化的趨勢,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意識到穩定器的重要性。 不同於捕捉瞬間的手機拍照,視頻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哪怕是只有十幾秒的短視頻,如果沒有穩定器的輔助,事後回看時抖動的畫面注定會讓視頻的拍攝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用戶對視頻拍攝的體驗感追求,也使得穩定器成為重要需求之一。

三大技術難題架起製造高門檻

隨著穩定器行業迎來爆發期,市場上也湧現出數十種品牌,競爭日益激烈。 在智雲之外,不僅有飛宇、Wewow這類垂直廠商,大疆、小米、GoPro等大廠也看準了風口,開始研發推廣自己的穩定器產品。

然而,能在爆發期內挖到金子的淘金者畢竟是少數。 對於消費者來說,手持穩定器門檻已是一降再降,但對於製造商來說,手持穩定器的技術卻不是輕易能吃透的,既然說到穩定器是無人機的衍生開發產品, 二者在技術上自然也是有共通之處。 無人機上的三軸雲台和手持穩定器在技術上同宗同源,只是手持穩定器的載荷以及電機控制的要求要高出無人機雲台很多倍。 所以,目前市面上能排得上號的穩定器品牌,基本上都有過無人機的開發經驗,積累了豐富的技術經驗之後,才具備了向穩定器研發轉移的實力。

“穩定器的技術主要在三個方向:姿態算法、電機精密控制、結構和材料。”王盛介紹到,這些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研究和調試,技術含量一點也不比無人機低。 據了解,智雲早期曾開發過無人機產品,但鑑於當時市場缺乏規範、良莠不齊,就沒有繼續深入。 不過無人機的開發經驗卻幫助智雲打開了手持穩定器的市場。 “就拿姿態算法來說,飛行也有姿態算法。原理就是當穩定器在工作的時候,要用陀螺儀來判定整個運行姿態,之後把信息反饋給電機,電機再來調整機器的姿態,糾正不穩定 的方向”。 正因為接觸過無人機,智云成為最早擁有閉源算法的穩定器企業,領先同行的姿態算法能力,也讓智雲的產品具備了流暢的操控性和更強的穩定性。

解決了姿態算法的難題,接下來要攻克的就是電機精密控制這一塊。 電機控製做得好,帶給產品直觀的體驗提升就是反應速度會更快,而且可以帶更大的相機和鏡頭。 智雲早期的研發團隊和創始人都來自於軍工企業,擁有伺服電機和穩控系統的從業經驗。 有這樣的技術背景,體現在產品上就是超越同行8倍的產品精度,即便是極其細微的角度變化都能感知得到,並進行快速修正。

或許是技術的高門檻,行業內擁有自主研發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品牌屈指可數。 “穩定器發展到現在為止,已經經過好幾次的技術革新,在穩定性本身沒有太大差異的情況下,大家就會在結構和材料上面去做變革”。 談到創新,王盛介紹了目前手持穩定器在結構和材料上的突破。 當下,複合材料正在取代笨重的金屬成為手持穩定器的主流材質。 今年大疆最新推出的OSMO2就是這樣一款產品,與前代在設計上最大的區別就是將原本的鎂合金機身換成了高強度複合材料,以方便用戶更好地控制機身。 然而在去年3月,智雲就以輕質為賣點,推出世界上首款全複合材料機身的Smooth-Q,據王盛介紹,這款手持穩定器因為太受歡迎,一度連續3個月 斷貨,而且直到2018年初,其他品牌才攻克這個材料技術難題,爭相模仿Smooth-Q推出自己的產品。

APP探索智能化應用場景,手持穩定器的新機會?

據智雲透露,在過去的幾年中,智雲已經拿下了全球70%的市場份額。 但這並不意味著就可以停下來喘口氣,“你必須不停地奔跑,才能留在原地”。 這句《愛麗絲漫遊奇境》里紅桃皇后說過的話,曾被《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引用在他的跨年演講上,在這個急劇變化和高速發展的時代,每個行業都 在探尋新的機會和出口。

在智雲Smooth-Q之後,主流的穩定器製造商都先後推出了面向大眾消費者的低價手持穩定器,比如飛宇的Vimble2、大疆的OSMO2等等。 相較於專業人群,普通消費者對於器材穩定性的差異不是很敏感,所以關注的焦點更多是放在性價比上,但是僅從價格層面看,各家的差距現在並不是很大,價格戰 尚無法直接決勝負。 對於這一點,智雲似乎並不擔心。 “我們的製勝法寶是快速迭代的產品策略以及粉絲+內容的市場策略,一般企業可能一年只能開發2-3款產品,智雲的開發速度會快兩、三倍,一年可以開發5 -6款產品,甚至更多。”王盛解釋到,“把穩定器當成快消品,不斷開發新的功能、新的應用,所以同樣價格區間的產品,實際上我們永遠是領先一到兩 代的速度和技術優勢。另外,智雲培育了大量忠誠的用戶和粉絲,我們會積極吸取粉絲的意見,同時製作大量優質內容與他們產生互動,從不浪費市場資源在毫無價值的作秀上面 。粉絲受到了尊重,從產品體驗中得到了愉悅,自然會成為我們的品牌傳播者。”

智雲穩定器副總經理 – 王盛

對於手持穩定器未來的發展方向,王盛認為,在逐步下探的價格和更加成熟穩定的驅動算法之外,硬件配合APP使用的智能化應用場景,將會是下一階段的發展趨勢,或 成為繼技術、價格戰之後的又一爭奪焦點。 對此,智雲已是未雨綢繆,在Smooth 3推出之時便同步升級了其產品配套APP應用軟件,將之前的智雲手機助手和智雲Camera進行整合併重新製作,最終誕生了功能全面的全新 APP應用ZY Play,加入慢動作拍攝、延時拍攝、追踪拍攝等新功能,給用戶帶去化繁為簡、與眾不同的使用體驗。

智雲在穩定器領域的成長也是過去幾年中國企業創新實力增長的一個縮影。 中國社會進入“平凡創新”的階段,從高鐵到大疆無人機再到智雲穩定器,創新驅動力已經從集中的“火車頭”過渡到每一節車廂之上。 在最新一屆的CES展覽會上,智雲憑藉新品手持穩定器Smooth 3斬獲2018CES創新大獎,雲鶴2更是獲得了有設計界奧斯卡美譽的德國紅點獎,這或許是中國製造轉變為中國 智造的一個優秀案例。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酷播亮新聞 » 36氪專訪王盛:智雲要做最專業的消費級手持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