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播亮新聞
最棒的知識補給站

騰訊電商12年坎坷發展,能否被稱作微信“淘寶”的好店微選拯救嗎?

騰訊電商12年坎坷發展,如今是否能有新的突破?

2018年2月23日,微選官方平台正式啟用了新的域名:weshop.com,從其官網信息中可以看到,微選平台是京東和美麗聯合集團成立的合資公司旗下的電商服務平台 ,專注基於微信的社交電商新生態。

而更早之前,2018年1月4日,據相關新聞報導稱,京東和美麗聯合集團合資成立新公司,未來將在社交電商領域持續發力。 從信息發佈到平台上線,前後50天時間。

當時這條信息被無數人解讀,而觀點也比較一致:傳統電商自2003年至今已有15年之久,雖然期間誕生了垂直電商、興趣電商、拼團商城甚至於微商等玩法 ,但從本質上這些玩法的模式大同小異。

是的,15年,在互聯網時代足夠久遠,人們更期待類似於15年前淘寶及支付寶的出現顛覆人們傳統購買模式的創新出現。

那麼京東和美麗聯合集團的合作,是否是一種全新的電商模式的起點呢? 亦或者說,這個新興的基於微信的社交電商新生態,能否承載騰訊多年來的電商野心呢?

接下來,請隨我一起進行分析。

  2006-2014 ,失敗的騰訊電商之路

說到騰訊,我們都知道是國內社交領域的老大,坐擁微信和QQ兩大社交產品,覆蓋用戶已超過10億。

但就如其在國內最大的競爭對手阿里巴巴一樣,騰訊一直想做電商,而阿里一直想做社交,兩者都想在對方的擅長領域奪得一份羹。 而結果是,阿里的社交之路一直磕磕絆絆沒有成效,騰訊在電商領域也是屢戰屢敗。

以騰訊為例,早在2006年,騰訊就上線了旗下的C2C網購平台拍拍網,但由於品牌、價格、物流等方面均處劣勢,再加上支付及購買體驗較差,最終無疾而終;

2012年底,騰訊又推出了基於QQ的B2B電商平台QQ網購,隨後的2013年初又與旗下QQ商城進行了合併,但類似拍拍網的問題在QQ網購平台依舊沒有得到合理解決,市場表現不 溫不火,最終也是沒有了動靜;

同在2012年,騰訊收購了當時全國排名第三僅次於京東和蘇寧的3C電商網站易迅網,而隨後的2014年隨著騰訊入股京東,京東也將騰訊旗下QQ網購、拍拍網 、易迅網等電商業務一併納入到自家業務體系中。

而隨後的事情我們也都知道了,京東日漸強大,易迅網一落千丈被迫轉型,QQ網購、拍拍網等也基本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

自2006年到2014年,8年時間,騰訊在電商的探索和佈局基本上是以失敗告終。 我們似乎有些難以理解,在2014年的時候,微信和QQ的用戶總量合計已經接近9億,而且騰訊不差錢,但為什麼在電商的領域卻一直沒有起色?

這裡不得不提到一點,關於公司的基因,而公司的基因則取決於創始人。 騰訊創始人馬化騰是程序員出身,對產品的設計和用戶的體驗有著天然的優勢;而阿里的創始人馬雲則依靠自己的戰略眼光將阿里逐步做大。

這種基因體現到公司發展層面,我這裡腦補了一個可能並不完全恰當的例子:

十年前,騰訊進軍電商領域,他們先考慮產品的設計,怎麼優化賬戶體驗,但卻忽略了電商的物流和支付環節才是核心競爭力;

而阿里則先與各大銀行合作,結合支付寶,優化線上支付體驗,完善產品和物流體系,這些內容相比購物界面的體驗對用戶在購買流程上的感覺來講無疑更加重要。

但屢戰屢敗,不代表騰訊放棄了電商,電商的巨大市場潛力,依舊足夠吸引無數企業爭先恐後、絞盡腦汁的加入進來,這自然也包括騰訊。 而8年的電商失敗歷程,也足夠給予騰訊足夠多的思考,關於如何更好的切入到電商領域。

  2014-2017 ,電商狂歡背後,一切才剛剛開始

2014年,隨著騰訊入股京東,宣告過往8年騰訊獨立的電商探索之路告一段落。

但就如上文所述,電商是騰訊一直覬覦的市場,而8年的失敗之路,似乎也讓騰訊更真切的認清了自身的優劣勢,也開始轉變自己的電商戰略佈局。

首先,騰訊以社交起家,到2014年在國內社交領域已經獨占鰲頭,用戶和流量是騰訊的第一大優勢。

其次,騰訊在2012年和2014年分別戰略投資了美麗說(後為美麗聯合幾天旗下品牌)和京東,以此作為鋪墊,與阿里旗下的淘寶和天貓相互掣肘。

雖然在這期間騰訊本身沒有在電商領域有太大的動作,但2014年在微信端為京東開通一級購物入口,緊接著在微信-錢包裡的二級入口,蘑菇街女裝(也為美麗 聯合集團的旗下品牌)也成功進駐。

以京東為例,僅實現入駐微信的一級入口一方面,便為京東帶來了足夠有說服力的改變,數據為證。

2016年618,京東僅憑微信入口,在無任何其他動作的前提下,相比2015年同期新用戶增長比例高達2.6倍。

除此之外,依靠微信生態幾年前曾火爆一時的朋友圈微商,其陣勢我們也都親身經歷過,雖然最後因為模式的簡單粗暴而不被市場認同,但我們能夠預見的是,基於 微信的電商其影響力是何其巨大,即便微信並沒有參與,僅僅提供了一個平台。

而後隨著微信公眾平台逐漸成熟後,諸多具備流量優勢的自媒體也開始考慮變現之路,這被看作是內容電商的開端。 自2015年至2017年之間,我們耳熟能詳的內容電商做的不錯的比如:邏輯思維、年糕媽媽、黎貝卡、吳曉波頻道等等。 無一不借助微信的平台優勢和日漸興起的內容電商趨勢成功變現。

而以上種種興極一時的電商現象,我們發現,微信從未曾做過任何正向的鼓勵和推動,僅僅是作為一個平台存在,甚至於對某些影響體驗的方式進行強制干預。

這三四年光景,電商市場發展日趨疲軟,就在人們普遍認為電商行業在阿里、京東及數個垂直電商平台之間已成鼎足之勢的時候,一個新興的電商品牌—拼 多多橫空出世,迅速佔據了市場,銷售額甚至一度超過了京東。

這無疑讓我們看到電商市場依舊還有巨大的市場空間,而不可否認,拼多多是基於微信的社交體系迅速裂變達成今日的規模,這也同樣可以證明微信之上做電商的諸多可能 性。

騰訊不會無動於衷,這麼多基於微信成長並成功的電商模式,印證了微信社交電商的無限可能。 只是,微信在等待的在尋找的是一個更適用於微信且符合微信理念的模式。

微信致力於為用戶提供一個更為友好的環境,不會過多的去干預用戶的日常,這是微信誕生至今一直堅持的理念。

而2016年年底上線公測的微信小程序,從最初的持續關注看好,到被看衰,到2017年下半年不時出現的以小程序為依托,引爆社交媒體的電商案例,而這些案例之中 尤其以蘑菇街最為典型,據相關報導稱,蘑菇街小程序給其帶來了近500萬的新用戶。

這無疑給騰訊結合小程序實現微信社交電商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2018 年,好店微選,是否能夠承載騰訊電商的野心

在電商市場經歷了三四年的狂歡之後,一切都開始變得更加理智,電商領域的覬覦者和參與者都開始思考,如何創新出一種具備顛覆意義的創新模式,重燃電商 市場的激情火花。

於是我們看到了文章開頭部分,關於京東和美麗聯合集團合資成立新公司,然後在50天之後,上線了其官方平台,我們不得不慨嘆,互聯網時代,變化的速度之快。

說到好店微選,我們不妨先來感受下這款產品。

首先進入到微選頁面之後,與傳統商城最大的不同的是進入到首頁給大家展示的不是琳瑯滿目的商品,而是內容。

筆者嘗試著點擊其中一篇內容,是一篇質量不錯的推文,在閱讀完成後筆者試圖找到文章所屬的店鋪,發現竟也沒有找到相關的商品信息,這對於習慣了傳統購物模式的我來 說,確實足夠引起我的好奇。

點擊頁面右下方“聊一聊”或者店鋪名稱右側的二維碼,則跳轉到聊天頁面,需要點擊一條信息然後添加好友繼續溝通。

至此,在微選上的一次完整的體驗基本告一段落。

如果系統的分析下筆者上述的購買流程,與傳統電商的購買流程對比,會得出怎樣的結論呢? 我們對比來看。

  • 傳統:用戶有購買需求→搜索商品→了解商品(詳情頁、評價、銷售量)→了解店鋪(信譽)→對比同類商家或者商品→確認並諮詢客服→下單成交轉化
  • 微選:用戶有購買需求(或者無購買需求在瀏覽頁面)→尋找相關內容(看到感興趣的內容)→閱讀內容→被內容所吸引→諮詢客服→下單成交轉化

經過比對發現,傳統電商模式更加註重用戶的理性需求,在用戶有強烈購買意願的時候,一切順理成章的便展開了。

而微選則偏向於注重用戶的感性需求,也就是在用戶並沒有強烈的購買意願的時候,在瀏覽相關內容後,被文中內容及涉及的商品所吸引,然後促成諮詢購買流程。 這一點與部分自媒體通過軟文推廣商品的方式有共通之處

當然我們不排除,隨著用戶習慣的養成,越來越多的人在有購買意願的時候習慣在微選平台通過優質內容髮現商品而不是直接在傳統商城搜索商品購買的可能性。

截止到3月11日,根據微選小程序上的數據顯示,已有79400+店鋪入駐,且同時在以每天3000左右的速度增長,這也讓我們看到電商領域諸多中小玩家的熱情, 隨著在傳統電商領域入駐成本和獲客成本雙雙攀升的前提下,這些玩家也更樂於見到新平台的出現,不僅是對於傳統模式的挑戰,更在於新興事物出現的一段時間裡,流量 紅利和低運營成本帶給中小商家的機會。

目前為止,無論是微信或者京東或者美麗聯合集團,暫未有對好店微選更多的推廣運營策略,但即便在這樣的前提下微選也已經吸引不少玩家側目嘗試,筆者也認為在 接下來隨著三方在資源更多的傾向於微選的情況下,其影響力也將進一步擴大。

而這,可能就是微信一直在探索的適合於自己理念的電商模式: 以內容為切入點,通過引導用戶對內容的閱讀並認可,然後結合微信的強社交屬性,實現用戶與商家直接對話,完成購買行為。 而這既符合了微信的一貫產品理念,同時以內容 + 社交的電商模式也具備了一定的顛覆意義和創新性。

這一次微信做局,以小程序與京東和美麗聯合集團合作誕生的好店微選結合,相比較過往12年騰訊試水電商的失敗歷程,似乎更能襯托起騰訊做電商的野心。

  最後

以上是筆者關於好店微選的一些分析思考,相較於巨頭企業對於商業模式和產品規劃的深刻專業且清醒的認識,筆者的分析自然免不了局限。 所以在此,筆者也更樂於與關注於此且樂於探討此事的朋友一起就上述問題進行更多廣泛深入的交流學習。

 

作者:連長,公眾號【九零後的觀】。 某科技公司運營經理,一個愛碼字和思考但懶癌晚期的九零後運營人。

本文由 @連長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於CC0協議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酷播亮新聞 » 騰訊電商12年坎坷發展,能否被稱作微信“淘寶”的好店微選拯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