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播亮新聞
最棒的知識補給站

為什麼日本料理味道如此清淡?

日本料理口味清淡,這是很多中國人來日本品嚐完傳統的日本料理之後得出的感想。 不僅是現代,從許多日記和遊記可以得知,自明治時代開始,來到日本的中國人幾乎都有相同的感受。 那麼日本人的飲食習慣如何形成的呢? 這要從日本的氣候和自然環境談起。

PHOTO

日本的定食(套餐)

每年6月,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梅雨季。 每天烏云密布,終日陰雨連綿,空氣中瀰漫著的水氣尋找著每一個縫隙,甚至不放過人們細小的汗毛孔。 梅雨季節不但食物容易腐敗,衣服容易發霉,人也容易變得憂鬱。 正因為如此,許多人不喜歡梅雨。

梅雨每年隨季風來臨,季風也稱作“Monsoon”。 夏季,大陸的空氣受熱上升,海洋的冷空氣便吹向陸地。 季風起於印度洋,洗禮了印度次大陸和東南亞之後,受到世界上最高的牆壁—-喜馬拉雅山脈的阻擋,宛轉進入中國的南方,然後途徑台灣島,最後達到日本。

梅雨季為日本帶來了豐富的水資源。 日本是一個中間隆起的島國,地勢起伏,山上的小河一年四季始終朝向日本海和太平洋流淌,水流湍急,因此要不斷補充水源,同時要修建水庫和堤壩蓄水,否則就會影響農業和生活 用水。

梅雨季過後,悶熱的夏季來臨,太平洋高氣壓籠罩日本,梅雨季帶來的水源在現代社會的大量消費之中維持不了多久,這時,只有颱風才能帶來降雨。 9月以後,菲律賓附近海上形成的颱風不斷席捲東瀛四島,颱風帶來的降雨又為山上茂密的森林植被補充了充足的水分。 日本的年平均降雨量為1,730毫米,是世界平均降雨量970毫米的1.8倍。

據統計,一次巨大的颱風可以帶來400億立方米以上的降雨,而一個中型的颱風也可以帶來250億立方米的降水,相比之下,日本全國1年所需的生活用水大約180 億立方米,可以說,颱風是天上飛來的水車。

豐富的水源為日本種植水稻和蔬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這就決定了日本人的飲食習慣是以稻米、蔬菜為主。 這和歐亞大陸西北部以小麥、肉類、奶製品為主的飲食習慣形成鮮明對照。

日本天然飲用水的特點是軟水,軟水里含有的礦物質鎂和鈣的含量每升低於120微克。 因為日本的水流湍急,地表岩層的礦物質滲透較少,所以沒有異味。 因此,日本的湯都是清湯,不需要長時間燉煮,而是從海帶或者柴魚片取鮮味,再放上一點蔬菜,清可見底,淡中有味,即使是平常百姓家的 黃醬湯做法也相同,只是口味略重而已。

不僅是湯,傳統的日本菜大多以燉煮根莖蔬菜和烤魚為主。 豐富的水資源和海洋性氣候決定日本的植被茂密,為烹飪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燃料。 木材經過加工處理變成了木炭,除去水分之後體積和重量都會減少,便於運輸。 木炭燃燒時間長且火焰的熱力可以控制,而且燃燒時不會煙霧繚繞,比較適合日本傳統的家居。 日本傳統的農家房間裡有一個地爐,地爐的火使用的就是木炭,而江戶的百姓家裡使用的是火盆,原理相同。 近代之後出現了火爐,俗稱“七輪”,也是使用木炭或者蜂窩煤,因此使用的燃料決定日本的傳統料理不採用旺火爆炒而是文火煲煮。

PHOTO

日本的各種特色料理

另外,日本的傳統料理中缺少肉食。 自7世紀的天武天皇之後,歷史上曾多次發布禁食獸肉的命令,天武天皇皈依佛教,禁殺五畜,獎勵放生。 江戶時代的幕府將軍德川綱吉實行“憐恤生靈”的政​​策,使得民間反肉食文化達到頂峰。 再有,神道的法典《延喜式》規定“死、產、血”都是“污穢”,因此,江戶時代在民間也認為殺生食肉是一種罪惡。 因為不食肉,所以日本歷史上從來沒有大量進口香辛料,辣椒和胡椒等主要調料也沒有普及到民間。 直到江戶時代才進入近世社會,普通百姓才有機會享樂,但香辛料、油、糖等始終沒有普及到普通百姓家庭的飲食之中,日本的家常菜中最常用的是醬油和黃醬之類的 大豆發酵調料。

PHOTO

日本的刺身定食(生魚片套餐)

日本四周環海,黑潮為日本帶來了豐富的魚類。 黑潮自菲律賓開始,穿過台灣東部海域到達日本,與親潮相遇後匯入北太平洋洋流。 黑潮寬200公里,深達1公里以上,如同一條溫暖的河流,源源不斷流向日本,因此可捕捉到為數可觀的鰹魚、鰺魚、旗魚等回游性魚類,及其他受這些魚 類所吸引過來覓食的金槍魚等大型魚類。 提到金槍魚,人們馬上想到的是生魚片和壽司,其實這種吃法最初在江戶時代只是在江戶流行,鰹魚和金槍魚無論是鹽醃還是加熱,味道都不好,因此直到江 戶中期都屬於廉價魚。 和歌山人在江戶附近的野田和銚子開作坊大量生產醬油之後,醬油才逐漸普及到民間,金槍魚配上醬油和山葵(辣根),形成了生食魚的完美組合。 不過,生魚片和壽司這種吃法只是在戰後冷凍技術和物流網普及之後,才在日本全國流行,因為只有在-20℃冷凍48小時的條件下,才能殺死魚體內的寄生蟲 ,保證食用安全。

PHOTO

居酒屋刺身(小酒館裡的生魚片)

日本料理的特點是注重新鮮、應季的食材,品嚐清淡的味道,突出食材的原汁原味,以菜式擺放的層次搭配與陶器、瓷器、漆器的餐具和擺盤的形狀顏色的藝術性, 突出營造季節的氛圍,將美學融入美食之中,其最高峰即是“懷石料理”,這種菜式是昭和初期湯木貞一根據茶道款待客人的“一汁三菜”發揚光大而形成的。

豐富的大米、新鮮的魚類和蔬菜等食材,配上醬油、辣根和清湯,可以在清淡的味道中體會大自然創造出的食物纖細的差別,而決定這些口味的關鍵是季風和黑潮 的環流等自然條件,人只是適應這種自然環境,將口味代代相傳而已。

文/中日雙語雜誌 《聴く中國語》
圖/客觀日本編輯部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酷播亮新聞 » 為什麼日本料理味道如此清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