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海鮮是件快樂的事。可恨的是,很多黑心商人總是要毀掉這種快樂。他們用死掉的海鮮,偷偷掉包顧客選的活海鮮;賣著吃人工飼料和激素長大的養殖海鮮,卻聲稱是野生的……這樣的新聞層出不窮。在利益面前,這些商人的良知被瞬間拋之腦後,消費者花了大價錢,卻往往得不到該有的價值回報。你說可恨不可恨?
所以大家如果想吃到真正新鮮健康的海鮮,基本只能靠兩種辦法:一種靠花大量時間精力了解海鮮知識和行業內幕,成為懂行的老炮兒;另一種靠走狗屎運。
互聯網技術的進步終究是有益的,在欺詐行為猖獗的海鮮行業,區塊鏈的應用將為消費者帶來福音。這項技術因為比特幣等數字加密貨幣而被大家廣泛熟知,它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庫,其核心優勢在於數據的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性。
區塊鏈打造可信任海鮮供應鏈
2016年,一個海洋保護倡導組織——Oceana編製了一份來自200份關於海鮮欺詐的研究報告。根據他們的發現,高達20%的海鮮沒有被正確標示,比如餐廳用養殖魚假冒野生魚,商家給鯨魚肉貼上「金槍魚肚腩」的標籤行走私之實等等。這個問題延伸到了全球的各個角落,以及供應鏈的各個層面——從捕撈銷售。
根據Oceana的報告,解決這些問題最好的方法是增加商品的可追溯性。報告中稱供應鏈上的商品信息應是透明可查的,且詳細地進行記錄有助於減少造假的情況發生。區塊鏈可以用來記錄這些信息,如我們所說,它的關鍵優勢在於不會被篡改。
許多公司都在尋找將其應用于海鮮供應鏈的方法。2017年4月,英特爾發布了一個實證性案例研究,展示了如何利用Hyperledger Sawtooth——一個創建和管理區塊鏈的平台——提高海產品供應鏈的可追溯性。該研究利用感測器持續跟蹤記錄魚的位置、溫度和其他一些特徵,直到它們從海里被捕撈到漁船,最後被送到餐廳。
2018年1月,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公布了「區塊鏈供應鏈可追溯項目」(Blockchain Supply Chain Traceability Project)。通過這個項目,世界自然基金會及其合作夥伴可通過在區塊鏈上記錄供應鏈上的每一個環節來打擊非法捕撈金槍魚。
太平洋金槍魚的買賣目前要麼被紙質記錄追蹤,要麼根本沒有記錄。現在漁民可以通過射頻識別(RFID)電子標籤和掃描在區塊鏈上登記他們所捕獲的魚。
「通過區塊鏈技術,使用一個特定的智能手機應用程序,通過掃描金槍魚的包裝,很快就能知道你手裡這條金槍魚的經歷——被捕獲的地點和時間,被裝在哪種容器里和捕魚方法是什麼等等。」WWF(紐西蘭)首席執行官Livia Esterhazy在一份新聞稿中說,「消費者可以確信他們購買的是合法捕撈的金槍魚。」
然而系統並不完善
當然,讓供應鏈上的每個人都認可一個新的記錄系統可能並不容易。因此有人提出了一個同樣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加密貨幣解決方案,我們暫且稱之為「漁幣」。其想法是通過漁幣對供應鏈上的所有人進行獎勵,以鼓勵他們直接向區塊鏈提供有價值的數據。
例如,漁民可以將他們所捕撈的海鮮的信息、收購這些海鮮的餐館或公司的信息等發送至區塊鏈系統,以便進行記錄。這樣就可以觸發相應的智能合約,將一定數量的漁幣轉移到該漁民的加密錢包中。然後,漁民們可以將這些漁幣兌換成有價值的東西,比如充話費。
不過從目前的市場環境來看,加密貨幣的可行性仍有待商榷,畢竟「炒幣」的大有人在。由於缺乏管控,加密虛擬貨幣與真實貨幣的兌換比率忽高忽低,各種交易平台上,價格一夜之間上漲(或下跌)數倍的加密貨幣比比皆是。這種不受控與易變的特性,使加密貨幣難以成為一種廣泛流通的可用貨幣。我們前面所假想的「漁幣」當然也在此列,它的出發點可能是好的,但也很容易被有心之人當作獲取暴利的工具。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到,將區塊鏈應用到海洋食品產業仍處於起步階段,還未達到可以大規模商用的程度。區塊鏈技術可能也無法一勞永逸地解決海鮮行業的「黑幕」,如果是大規模商品化銷售還好說,但如果是小攤小販,沒有商品標籤與流程化的加工包裝過程,他們就不在支持區塊鏈系統的供應鏈之內,其行為也無法被監控。當然,這是屬於另外一個層面的問題,與區塊鏈的關係可能不大。
區塊鏈在海鮮行業應用中的表現,恰恰也是這項技術的現狀。不可否認,區塊鏈將來很可能對全球各行業產生巨大的影響。但是在各種炒作、謊言漫天飛的當下,我們更應理性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