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嘗試用逆向思維來設計高值體驗的共享單車服務,你怎麼看? enjoy~
共享單車格局初現
共享單車企業在近兩年的混戰中,該倒的都倒光了,沒倒的現在形勢明朗了起來,通過燒錢補貼來擴張規模的玩法向來是阿里和騰訊專屬的資本遊戲。 現在大概的格局是,ofo玩壞了自己在忙著找錢;摩拜由於對手的掉隊開始玩起了業務擴展;滴滴跟ofo鬧掰後自立門戶;哈羅單車因站隊阿里也跟著鬧騰。
共享單車走向平台化
從支付寶對共享單車開放入口,微信美團接入摩拜,滴滴做為出行行業的壟斷平台在共享單車領域開始自立門戶並開放接口,不難看出共享單車也將走向平台化。 共享單車的平台化讓後續新進玩家降低了推廣及獲取流量的成本,為本文討論的新模式提供了必要的基礎條件。
共享單車是否能提供高值服務
回想幾年前網約車滴滴和UBER大戰的時候,UBER推出的專車服務,不同的類型車如超跑、新能源汽車、普通家車收取不同的費用,在當時是賺足眼球和口碑的 營銷推廣手段。 好了,順著這個思路,我們能不能在共享單車領域做出差異化的高值服務。 在思考這個問題前,我們先從產品服務和用戶心理的角度解析一下UBER的專車服務,大家知道汽車作為工具主要是行使代步的功能,但在小型汽車分類裡層次卻是非常鮮明,如上所提 超跑、新能源汽車、普通家用車各種類型車,這些車輛除了價格、性能和體驗差異之外,更多是被賦予了某種象徵意義。
比如超跑,象徵著財富地位、社會地位、個人品位等,這個屬於稀缺資源,在專車服務裡對應的用戶心理就是獵奇、虛榮、炫耀等新奇美相關的體驗心理。 比方說,街上突然一輛蘭博基尼跑車呼嘯而過,總是會吸引到一部分人眼光停留的;再比方,花20塊錢搭上了蘭博基尼的跑車,在普通用戶裡我們相信十有八九會 掏出手機拍照發朋友圈。 既然用戶有這樣的心理夙求,那我們的思路清晰了,就是怎麼把共享單車這項服務打造成體驗足夠爆足夠吸引眼球的高值服務。
有沒有試想過,如果50年後100年後自行車這個產物還存在於社會的話,它的工業設計將會是怎樣的? 很多人首先會想像到的特點是黑科技、科幻。 其實我們回想過去,50年前我們有想到過小型汽車會做成像現在蘭博基尼這樣的漂亮麼。 對於預測未來,總是會有人去嘗試的,現在很多概念汽車概念摩托車的效果圖是足夠爆炫的,裡面的很多設計元素完全可以對標到自行車上來。 以今天的設計能力和製造技術,打造一款流線形設計科幻美感精緻個性化的自行車單品完全是可行的。
美學概念的自行車雛形大概出來了,回歸正題,我們開始用逆向思維來設計我們高值體驗的共享單車服務。
逆向思考1:共享單車的工業設計重新定義
現存的共享單車基本都是傳統的工業設計,毫無差異化和質感美感,更談不上用戶對新奇美的體驗夙求。 即使在共享單車已經爛大街的今天,還是有一部分人在晚上願意騎自己的自行車到本地適合騎行觀光的景區去兜兩圈。 以深圳灣觀光區為例,20多公里的沿海騎行路線,每天數不清的自行車在這裡兜圈,當中還有不少騎自己的自行車的,你會發現他們的自行車跟共享單車是存在 差異的,要么裝了藍牙音響,要么裝了燈飾效果,要么自行車本身就存在個性化。
如果人性裡獵奇、虛榮、炫耀等這樣的心理一直存在的話,那就會有人需要差異化的東西來標榜“我們不一樣”的自我個性。 如上面所提到的,我們自行車的工業設計,除了保持現有的GPS、掃碼開鎖功能,還可以加入動態的燈飾燈光效果,車載藍牙音響(可連接移動設備),流線形科幻美感的 外觀設計等個性化的功能和屬性,提升對新奇美的體驗。 也許大家對這個描述沒有什麼概念,以下附圖參考。 筆者是做設計出身的,對設計出體驗足夠爆足夠吸引眼球的自行車單品還是很有信心的。 再不然可以到天美工作室去找給王者榮耀畫皮膚的設計師出幾張效果圖,他們既然能設計出讓玩家花幾十上百塊錢買一款吃不了摸不著的英雄皮膚,那設計出讓 用戶願意花幾塊錢騎1小時的自行車不難吧! (嗯,跑題了)
逆向思考2:共享單車應用場景的定位
現存的共享單車應用場景定位都是:最後一公里,即下了公交車後給用戶到家提供最後一段路的代步服務,主要行使的是代步功能。 反向來思考,我們定位主打體驗功能呢。 前者解決的是用戶不想走路的需求,後者解決的是用戶新奇美樂享騎行體驗的心理夙求。 從定位來看,現存的共享單車的投放是只要有公交站就有共享單車,無孔不入;而我們可以反過來,只在適合騎行觀光的休閒景區周邊投放,通過GPS和地圖經緯度範圍來限定車輛 區域,越界則對用戶發出預警。
逆向思考3:共享單車投放數量及計費的設計
現在的共享單車企業對單車投放數量的標準只有一個:直到當地政府出台規定限制投放。 以至於現在,深山老林地下道裡都有共享單車。 反向來思考,我們只在景區周邊投放一定數量,通過單車每天使用頻次是否飽和來控制車輛的投放數量,比如全深圳只在深圳灣周邊投放3000輛,保證平均每輛車日使用時長為2h以上 。 現在的共享單車都是每半小時收費1元,那我們可以每小時收費5元,以現在國民的平均消費力,5塊錢以下應該算感性消費了吧。 物以稀為貴,因為珍貴而珍惜,產品足夠美是有自營銷效果的,如果用戶是真愛自會慕名而來,看一下騎一下拍張照。
逆向思考4:共享單車的運維成本
現在的共享單車企業對自行車的管理都是線下調度維護。 反向來思考,我們可以通過線上管理。 由於單區域投放的車數少,完全可以通過線上監控來管理調度。 兩台電腦兩個人就可以實時監控3000輛自行車,用戶騎行超出限定區域或停放不合規,可以通過監控室推送信息給用戶賬號或車載音響進行預警。 車輛數量在各區域分佈不均時,可通過信息提示和補貼用戶進行調度。 另,現在共享單車平台化,要找入口應該不難。
我們的商業模式即通過提供自行車代步和高值騎行體驗的服務來實現盈利,其實是舊模式新玩法。 下面我們可以來算算怎麼實現盈利。 如以深圳灣試點(深圳不可投放共享單車了),3000輛自行車平均每天使用2小時,每小時5元收費,假設車輛成本3000元/輛,300天就可以收回製造成本,60天賺回運營 成本。 這樣算下來第二年就可以實現盈利。
風口來臨時,總是橫屍遍野。 百團大戰,直播大戰,共享單車大戰,無人貨架直播答題,燒錢撒幣何時休。 商業模式抄襲,同質化嚴重,當風向和趨勢來臨時,能不能反向來思考,映客秒拍做高大上的短視頻,快手就做屌絲的短視頻;微信做熟人社交,陌陌就做 陌生人社交,不都活的挺好。 別人都去挖金礦,我就近開個餐館,小而美挺好!
PS:本文所述為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商業推薦及建議。
本文由 @黃小寫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於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