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播亮新聞
最棒的知識補給站

餃子是誰發明的,醫聖張仲景發明餃子為病患驅寒

每家每戶到了冬至的時候,都要吃上一碗熱騰騰的餃子。 時至今日,餃子已經成為了逢年過節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也是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食物。 年年吃餃子,可餃子是誰發明的呢?餃子的由來啊,還得從醫聖張仲景普世救人的故事說起。

餃子是誰發明的:醫聖張仲景

一、餃子的來歷

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 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在民間流傳至今。

相傳張仲景任長沙太守時,常為百姓除疾醫病。 有一年當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門口壘起大鍋,舍藥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 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後,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走到家鄉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 原來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 他心裡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 張仲景回到家,求醫的人特別多,他忙的不可開交,但他心裡總掛記著那些凍爛耳朵的窮百姓。 他仿照在長沙的辦法,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藥治傷。

張仲景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是總結漢代300多年臨床實踐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裡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 出來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藥的病人。 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 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 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

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 大年初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彷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 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藥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張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 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們吃著餃子,心裡仍記掛著張仲景的恩情。 今天,我們用不著用嬌耳朵來治凍爛的耳朵了,但餃子卻已成了人們最常見、最愛吃的食品。

二、餃子的起源及發展

餃子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名目繁多,古時有“牢丸”“扁食”“餃餌”“粉角”等名稱。 三國時期稱作“月牙餛飩”,南北朝時期稱“餛飩”,唐代稱餃子為“偃月形餛飩”,宋代稱為“角子”,元代稱為“扁食”;清朝則稱為“餃子”。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吃餃子也是中國人在春節時特有的民俗傳統。 因為取“更歲交子”之意,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歡迎。 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 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佳餚。

在中國許多地區民俗中的,除夕守歲吃“餃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無法替代的重頭大宴。 除了北方將餃子作為節日美食外,南方人也在一定的場合中食用餃子。 餃子起源於張仲景的時代,“餃子”又名“交子”或者“嬌耳”,是新舊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蒼之意,是必須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否則,上蒼會在陰陽 界中除去你的名字,死後會變成不在冊的孤魂野鬼。 你想想,我國祖先對此是多麼的重視啊!無論怎樣,為除掉一年的晦氣您也要在除夕吃一頓“餃子”。 遠方的人們都會跋山涉水回鄉和家人過冬節吃餃子,以示有個圓滿的歸宿。

【相關推薦】

東坡肉的來歷,東坡肉怎麼做

第一輛自行車是誰發明的,用腳蹬地自行車你見過嗎

年的來歷和傳說,過年的習俗有哪些

2017年的臘八節是幾月幾日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酷播亮新聞 » 餃子是誰發明的,醫聖張仲景發明餃子為病患驅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