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清華AMiner團隊發布的《AI與自動駕駛》的報告顯示,現在的人工智能領域,在全球擁有著18107位研究的專家學者,按照性別來看,其中男性有17231人,而女性僅僅876人。
在全部AI專家中,華裔科學家佔比26.69%,具有中國國籍的AI專家佔比14.77%。 其中後者中,大陸地區專家佔91.13%(全球佔比13.46%),港澳地區佔比 8.87%(1.31%)。
報告中根據H index把所有AI專家分為三類。 如上面所說,AI專家共有18107人;其中H Index>=30稱為資深AI專家,全球範圍內共有4918人;H index>=60的稱為領軍AI專家,共有742人。
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在全球人工智能專家中,佔比最多的前三名是美國(39.71%)、中國(14.77%)和英國(6.3%),這三個國家的人工智能專家數量對比 其他國家和地區具有絕對優勢。
然而在全球資深人工智能專家和領軍人工智能專家數目上,美國(分別為 54.13%和 68%)佔比多於全球其他所有地區專家數目的總和。 而中國在這方面,雖然全球排名第二,但與第一名美國的差距仍然很大;而且是專家越資深,兩國之間數目的差距就越大。
中國AI學者現狀
報告統計了中國四個權威機構的數據,包括中國電子學會(CIE)、中國中文信息學會(CIPSC)、中國自動化學會(CAA)和中國計算機學會(CCF)。
在四大學會的會員中,從事人工智能相關領域的學者共1073人,分別有1045名來自高校,89名來自科研機構,22名來自企業。 可以看出目前中國有97.39%的人工智能學者都任職於高校,遠遠多於在科研機構或企業中認知的人工智能專家。 在這些學者中,又大多分佈在一些著名高校,例如清華有72名,北大有66名,中科院有51名。
同樣報告中還統計了這些學者所在的領域。 其中分佈人數最多的為數據挖掘(230人),其次是機器學習(207人)和計算機視覺(193人);而在機器人、跨學科計算與機器學習應用等領域則人才稍顯薄弱。
同時,報告基於統計結果還發現,人工智能領域呈現出跨學科的特點,大部分學者的專業都是計算機相關專業(如計算機、電子工程、數學等),也有少部分學者專業為與計算機不明顯 相關的專業(如經濟學、生物、心理學等)。
中國 AI論文現狀
報告統計了近 2年人工智能領域發表的國際頂會(CCF-A類和 CCF-B類)的 5573篇論文,其中有 1554位中國學者。
在上面提到的AI領域分類樹中,中國學者較為活躍的領域有機器學習(796人,51.22%)、計算機視覺(334人,21.49%)、自然語言處理(204人,13.13%)、社交 網絡(84人,5.41%)等。 這些領域也是人工智能在國際上比較活躍的子領域。
報告還分析了論文作者所在機構的分佈情況,結果顯示中科院位列第一(127人),清華其次(94人),隨後是北大(51人)、微軟(48人)、中科大(35人) 、南京大學(34人)、哈工大(30人)、香港中文大學(25人)、卡內基梅隆大學(24人)、復旦(24人)以及上海交通大學(23人)。
上圖中還表現了其中學生與老師的情況。 借助Aminer系統中學者的數據,他們發現在論文作者中,國內大學老師的數量一般多於學生,如清華大學有64位老師,30位學生;北大有40位老師,11位學生。 但是國外大學,如卡內基梅隆(4位老師,20位學生)則經常是學生多於老師。
科班出生的AI技術專家非常少,很多專業每年畢業的博士全國也就幾個人,根本無法滿足企業的需要,這就是為什麼AI工程師的工資那麼高的原因――人才太少! 所以說,現在真的是轉行人工智能的最好時機,趕緊學習機器學習或深度學習轉行人工智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