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過年的時候,都會對來訪的客人說上一句年年有餘,這代表了對新的一年美好的憧憬。 年年有餘說了無數次可你知道它是怎麼來的嗎?編者為你介紹年年有餘的來歷以及典故,在這裡對朋友們說一聲新年大吉,年年有餘。
一、年年有餘的來歷
年年有魚是“年年有餘”的諧音,可謂中國傳統吉祥祈福最具代表的語言之一,若用圖畫表示則可看作是傳統吉祥符號。 圖中要有蓮花或蓮藕,還要有魚,即“蓮連有魚”。 代表生活富足,每年都有多餘的財富及食糧!
魚跟雁一樣,可作為書信的代名詞。 古人為秘傳信息,以絹帛寫信而裝在魚腹中。 這樣以魚傳信稱為“魚傳尺素”。 唐宋時,顯貴達官身皆佩以金製作的信符稱“魚符”,以明貴賤。 “魚”與“餘”諧音,所以魚象徵著富貴。 “如魚得水”用來描述工作和生活和諧美滿、幸福、自在。
一位偉人曾說:“人是由魚變的。”這同人所共知的“猴子變人”說似乎悖忤;然細細想來,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於海洋,而海洋中的高級生命 是魚,人作為陸地上的高級生命,說其在進化鏈上曾同魚的蛋白基因有過相同的結構,不是又合乎進化論觀嗎?可見,“魚可變人”之說並非偉人信口開河, 故作標新立異之論,而是他哲學思考的結果。 這一說法還可從世界其他民族那裡找到“知音”,“魚美人”的傳說便是一例。 人與魚的“遠親”關係,我們還可從我國歷史和我國民俗中找到旁證。 我國民俗歲末祭祖中講究供魚,取年年有餘的魚之吉利,則是對魚的一種圖騰崇拜。
二、關於年年有餘的歷史典故
【年年有餘的故事】
據《漢書》、《晉書》等史籍記載,“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河魚大上,劉向以為近魚孽也”;“魏齊王嘉平四年(公元252年) 五月,有魚集於武庫屋上,此魚孽也”。 這“魚孽”二字的涵意包括著吉、兇正反兩面。 古人把魚的某些異常現象附會若干 事物,可以說給魚平添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作為食俗,把魚尊為吉祥物的有,我國東北朝鮮族同胞每到清明節食用的“明太魚”。 “明太”本是一位朝鮮老農民的名字, 傳說從前東北沿海地區鬧過一次特大旱災,有位姓名叫朴明太的老農民帶領鄉親們去捕撈一種海魚,用來充飢度過荒年, 魚為黑色,一尺來長,經鹽水鹵過曬乾可以貯存。 山東的魯菜菜系中有一道魚餚“鴛鴦魚”,它由白色的桂魚,赤色的紅魚清蒸烹成,咸 香鮮嫩,紅白分明,色彩誘人。 此餚屬於曲阜孔府菜的名吃,常常作為婚宴的主菜,象徵新婚夫婦恩恩愛愛,永不分離。
我國南方的魚俗佳話也多。 江蘇蘇州刺繡“蘇繡”流行一幅魚的圖案《魚戲蓮》,婦女為丈夫或情人刺繡的兜肚,最愛採用這幅吉祥畫。 蘇北地區的農村人家,每到農曆除夕在秤鉤上掛一條魚,當地方言“秤”、“剩”、“魚”、“餘”諧音;“秤(剩)有魚(餘),年 有魚”,也就成了人們的一句口彩
【魚代表繁衍】
德化民間逢年過節時,家宴中要有魚。 魚是敬神時用的“肉、魚、蛋”這三牲中必不可少的。 人們對魚這麼珍視,這是有來歷的。 《尸子》中記載:“遂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漁”。 其原因是魚的繁殖快,非陸地上一般動物所能比的。 在遠古年代人丁稀少,魚是先民取之不盡、食之不竭的天然佳品。 在以“魚”構成的漢字中有個“媾”字。 媾為婚媾,或指男女合歡之好。
在殷商時代金文中的“媾”字是根據兩魚相交的狀態來造字的。 “媾”字用魚構成直觀的形象,寓含合歡、生殖的象徵意義。 這歷史久遠的“雙魚圖”中,還有“長宜子孫”、“君宜子孫”的吉祥語,用兩條魚來表示兩性匹配、交好的意思。 因為魚腹多子,繁殖力極強,所以魚被視為匹配、生殖的吉祥物,具有“豐盛、富饒”的意義。 在封建社會,中華民族的傳統觀念是多子多福,魚產子特別多,繁殖特別快,人們把魚奉為生育繁衍的崇拜偶像,又把魚帶上了生殖文化色彩。 因此,剪紙中有雙魚圖,供人們在家裡貼用。
現在德化宴席最後一道菜是魚,“魚”與“餘”諧音,寓意生活富裕,錢財有餘。 過年吃魚包含年年有餘之意,不但蘊含著人們對財物富庶的企盼,而且對孩子後代繁衍昌盛寄於希望。 人們吃魚的習俗形成可以說歷史最久,流傳最廣。
【相關推薦】
壓歲錢的來歷,壓歲錢是怎麼來的
年的來歷和傳說,過年的習俗有哪些
除夕的來歷和習俗 關於除夕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