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在真正結束之前都不算結束。
春節檔進程過半,在經歷了大年初一單日總票房12.64億的皆大歡喜後,第一陣營的《捉妖記2》、《唐人街探案2》、《紅海行動》和《西遊記女兒國》四部影片戰績已然分化。
率先在零點場點映搶跑的《女兒國》,因首日落後其他三部影片高達10-15%的上座率,導致後期排片、票房呈拋物線式下滑,出局之快,出乎意料。頂替上位的則是《熊出沒5》,這個看起來因為定位低齡,天花板明顯的動畫電影,自大年初二開始,上座率始終位列第三,超過了曾經先聲奪人的合家歡電影《捉妖記2》。
當然,從體量上看,春節檔電影市場真正的爭奪仍在《捉妖》、《唐探》、《紅海》三者之間。與冬奧會正在進行的短道速滑比賽略有幾分異曲同工的是,第一名的爭奪在沖向終點線最後一刻都始終不明朗。超越與反超越,先贏不算贏、前期蟄伏與後期加速都在這個可能創造65億票房的春節檔上演。
截止初五,《捉妖》的頹勢似乎已經無可挽回,《唐探》與《紅海》也先後接過逆襲的接力棒,到底是萬達撐腰+陳思誠招牌的前者能繼續走高,還是有博納+林超賢主旋律高口碑加持的後者,能延續博納的翻盤「傳統」?前路尚不可知,但市場數據和用戶畫像,確能勾勒出一絲軌跡。
上座率和場均人次皆跳水,《捉妖記2》首日沖高的代價是透支全程體力?
《捉妖記2》不是第一個在央視播放廣告的電影,但相比較《芳華》當初意欲覆蓋中老年觀眾而選擇央視作宣發埠,《捉》砸重金拿下18年央視春晚直播前的唯一一個60秒廣告,並在春晚的一個兒童類節目中植入胡巴的動畫形象,其主打「合家歡」的野心與胃口可鑒。
相較之下,央視7套的《防務新觀察》,在大年初二以軍事題材電影作為專題,介紹了海軍題材的《紅》、空軍題材的《空天獵》和陸軍題材的《戰狼》。雖在客觀上為軍事愛好者介紹了影片信息,但從電視埠的內容輸出主動性和陣仗看,也是小巫見大巫了。
一系列奪人眼球的宣發動作下,觀眾的高期待值也被相應推高。可是,《捉》作為在春節檔新片中唯一一部囊括淘票票和貓眼兩大在線電影票務商的頭號種子,即便含著金湯匙出生,也只在上映前兩天大展雄風,「勢利」的影投院線在嗅得風向後,也都快速調轉船頭。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最先透露出《捉妖》後勁不足的是場均人次和上座率,大年初二,《捉》的場均人次從102跳水到76,昨日更是一度跌破50大關。同期,《唐》雖跟隨市場大勢緩步下降,但自大年初二開始,始終位列三部影片榜首,場均人次高於《捉》5-12人。而看起來啟動逆襲鍵更遲一步的《紅》,甚至在大年初三走出的場均人次上升的逆勢之路。
比場均人次更直觀的是上座率的變化,大年初一,單日票房第二名的《唐》實現了77.6%的上座率,比拿下5.4億單日票房的《捉》還高出5個百分點,而《紅》則僅次於《捉》0.2%。到了大年初二,《捉》的票房和口碑似乎被透支殆盡,上座率跳水了3成,而其餘兩者的上座率則維持了近7成。兩派差距達到15%以上。
萬達力保《唐探》、博納強推《紅海》3日後,終守得雲開見月明
如果說場均人次和上座率的優勢反映的是影片放映的某種供不應求,那影投和院線在第三日的「站隊」則直接催生了《唐》在第三日票房的反超。
數據顯示,除了萬達和博納兩家有著「親兒子」影片的影院,包括大地、橫店、中影、金逸在內的主流影院,給《捉》的排片區間分別為大年初一35-40%,初二30-35%,初三30%左右,初四25%上下,今日22%,一路腰斬之勢下,其票房佔比亦在節點大年初三,首次低於排片佔比,更是在當日排片超過《唐》2個百分點情況下,票房佔比落後4個百分點(約3770萬票房)。
放映效率偏低,競品嗷嗷待哺,《紅》接過《唐》的接力棒,在後者於大年初三吃掉《捉》丟失的排片後,於大年初四吞下《捉》讓出的近5%的排片佔比,首次排片過20%,而這幾乎是其大年初一11.5%排片的兩倍。
逆襲早有預謀,大年初三開始,受益於口碑發酵,《紅》的上座率一直位列榜首,跟第二名的差距也從5%擴大到12%。
但《紅》和《唐》的翻盤並非一帆風順,例如,當前者的單日總排片在前四天走出從10%到20%的「勵志」曲線時,親爹博納則在首日強推了46%的排片,近幾日才略微下降到40%附近。
至於萬達,更是為力保《唐》秀出肌肉。萬達影投5天內給其排片佔比分別為32.8%、33.6%、36.7%、39.6%、43.4%。而同期其他主流影投能給出的排片明顯低於萬達,只是到近日局勢「明朗」後,將重心從《捉》轉向《唐》。例如,大地影投5天內的排片則為25.6%、26.7%、27.9%、34.9%、36.2%。
所以,場均人次和上座率影響了排片的供應,排片則塑造了票房。從三部影片前四天的票房和票房佔比看,第一個交叉點在初三——《唐》單日票房超過《捉》。
第二個交錯則在昨日——《紅》以低於《捉》5個點的排片創造了幾乎等同的票房佔比,站上單日票房亞軍的位置。
如果《紅》如今堅挺的上座率優勢能夠維持,考慮到《紅》的票價最高(比競品高出3到5元),未來幾日的票房格局恐將還有大變。
低齡學生愛《唐探》,一線男青年喜《紅海》,兩者攜手擊敗「合家歡」
那麼,為什麼明明受眾面看起來更廣的合家歡電影《捉》,反而不如看起來定位有些狹窄的《紅》和《唐》?到底是誰支撐了後兩者的反超?
從淘票票和貓眼的綜合數據看,《捉》的女性用戶佔比最高,近6-7成。《唐》的女性受眾也比男性高出20%左右,而《紅》是三部影片中唯一一部男性受眾高於女性的作品,從不同統計口徑看,男女比例差距最大能接近20%。這一點也是情理之中,沒有主打小鮮肉的主旋律+動作+軍事電影,在上映初期,必然最先吸引的是男性。
從年齡上看,20-30歲的用戶佔據三部影片觀影人群的5到6成。其中,在春節檔初期,《捉》對19歲以下的受眾優勢更大,而到此時,《唐》在24歲以下的群體中則佔據了絕對優勢,這完全符合當下電影市場「迎合」年輕人口味的經驗。
更值得關注的是,在《紅》票房正式逆襲之前,30歲以上的用戶群體中,《紅》的關注度明顯高於另外兩部影片,其關注者年齡重心也明顯高於另外兩部。活躍地區分布中,《紅》的人氣也有從一線城市逐漸向二線城市過渡的痕迹,直到今日,《紅》在一線城市的優勢依舊難以匹及。
從受眾職業和學歷看,《紅》在本科和碩士及以上的優勢明顯,例如,《紅》在碩士及以上的受眾比例為8%左右,比另兩部5.3%的佔比高出7成。而《唐》則更受學生群體的偏愛,其25%左右的受眾比例比《紅》高出近6.5%。
粗淺的說,在這兩部逆襲作品成為「大鍋菜」之前,《唐》的核心受眾是二三四線城市的低齡學生。《紅》的關鍵用戶則是一二線城市25歲朝上、擁有本科以上學歷的男性白領。前者在電影等文娛項目的消費力不可小覷,後者的購買力更強,對文化產品的口碑要求更高。
結語
「比你有背景的人比你更努力」,社交媒體常常將這句話,用作那些天之驕子實踐日後開掛人生的註腳。時至今日,也有人認為《唐》和《紅》的逆勢而上,是有了萬達和博納兩個「好爸爸」。但人們常常自欺欺人的是,將人定勝天的理念,賦予那些看起來壟斷優勢資源的強者,而將人力所不能及的無奈,安插到自己身上來顧影自憐。
同理,能殺入春節檔電影戰局的從來不是宵小之輩,《捉》、《唐》、《紅》、《西》和《熊》皆為前作可圈可點的續作,站在背後的推手,從老牌五大到跨界新貴、互聯網土豪,沒有哪個是濫竽充數的草包,也沒有哪一個不想在這個最受關注的檔期大展拳腳。
但從中場戰事看,「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台」有之,「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亦有之。無論有多少疑似刷票房、偷票房、水軍互黑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品質的青山遮不住,口碑的傳播總會流傳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