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洮南有這樣一個特殊的團隊。她們曾經多數都是考到省外、考入名校的女高材生,曾經有出國的機會,有高薪的工作或安逸的生活,但她們卻紛紛選擇回鄉艱苦創業,用她們創新的方式紮根農業,擁抱網路創「洮寶」。
人才、創新、創業———在今年的省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這絕對是三個影響深遠的高頻辭彙,報告中不僅提出對人才和創新的重要定位,而且還有具體的落地措施:「在重點城市舉辦吉人回鄉投資創業懇談會,讓吉林成為投資興業、幹事創業的熱土。 」
在吉林西部的洮南市,就有這樣一個特殊的團隊:她們多數是曾考入名校的女高材生,曾有高薪的工作和安逸的生活,但她們卻紛紛選擇回鄉艱苦創業,用她們創新的方式紮根農業,擁抱網路。
她們就是「洮寶」團隊,在吉商這個群體中,她們只是吉商回巢、回鄉創業的微觀範本,但在她們的不斷努力和當地政府的扶持下,她們的未來正如家鄉的廣袤田野一樣日新月異,她們的返鄉之路,正是吉商回巢造福家鄉的最好詮釋。
跨越 心理障礙
踏上返鄉歸途,跨過心裡一道「坎」
2014年1月,由王荷、蔡宛潤和王一鶴髮起,來自南開大學、蘇州大學、吉林大學等高校的9名女大學畢業生共同創辦了洮南市劉老三雜糧雜豆種植專業合作社,這是國內首家以大學生為主體的創新型農業專業合作社。
創始人王荷創業前曾在天津從事教育培訓工作,收入頗豐。「每次從家出來都會帶些雜糧雜豆回去,因為家鄉的最好。」王荷說。
4年前,王荷和天津朋友聊天時偶然說起自己的家鄉洮南,提到家鄉的雜糧雜豆時,這個土生土長的洮南籍姑娘總是一臉自豪。但後來王荷發現,她的外地朋友對「洮南」這個詞語並不感冒,更不曉得洮南有優質的雜糧雜豆。
和朋友話別後的那個夜晚,這個80后姑娘第一次陷入了長久的深思,心裡多了一道「坎」。多年來,她在大城市打拚,雖然過上了安逸富足的生活,但每當回想起自己的家鄉還是數十年如一日,各方面沒有太大的改變,她的心裡總會不禁掀起陣陣波瀾。「這麼好的雜糧雜豆,知道的人卻很少。尤其是綠豆,出口都是免檢的。」王荷說,都是因為好東西沒有人花心思賣出好價格,歸根結底還是家鄉缺人才。「如果沒有人把家鄉的好東西推廣出去,改善更多人的生活,自己再多的優越感也缺少了溫度。」她說,從那一刻開始,她彷彿跨過了一道「坎」,決定踏上歸途,為家鄉做些什麼。
遇阻 破題 獲贊
「創業不是靠一時熱情的,你回去你能幹什麼?」
「最初,對她們選擇返鄉創業是堅決反對的,尤其項目選擇的還是農業,這對女孩子太辛苦。」王荷的丈夫張米克說,想起4年前妻子的決定,他記憶猶新。
張米克從北京大學經濟學專業畢業后,在北京投身互聯網行業,事業逐漸有了起色。後來他與女高材生王荷喜結連理。當初,王荷從南開大學畢業后,曾在天津某高校任教,同時,創辦的個性化教育學習班發展前景也極為不錯。用張米克的話說,在天津從事教育行業,一年至少收入幾百萬,完全可以過上安穩富足的生活。但沒想到2013年底妻子的一通電話,徹底打翻了他原本的設想。
2013年底,王荷和同在大城市工作的幾個發小聚會時聊起家鄉洮南,具有創業意識的王荷,萌生了將家鄉聞名全國的雜糧雜豆推向域內外各地的想法,這不僅可以創業,更是回報家鄉的最好方式。當王荷與發小姐妹宛宛及畢業於吉林大學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佳佳表達了想法后,幾個人一拍即合。很快,引來了北京政法大學的月月和江西財經的璐璐以及國內多所名校畢業的洮南籍女大學生的響應。
隨後,王荷撥通了長途電話,第一時間把回鄉創業的想法告訴丈夫張米克,沒想到卻遭到丈夫的堅決反對。「日子越來越好,我們正打算移居國外。即便不出國,放著大城市生活不過,偏偏要回家。」對於妻子回鄉創業,身為丈夫感到很突然,甚至覺得妻子只是頭腦發熱,隨口說的無心話。「開始我沒在意她的想法,但後來發現她竟然是認真的。」張米克感慨道。
2014年年初,王荷向丈夫當面表達回鄉創業的想法,態度堅決。「個人夢想都實現了,但家鄉還是那樣。我都想好了,把學校的管理事情進行交接,然後回家!」話音剛落,張米克立即回應她:「說回家就回家,創業不是靠一時熱情的,你回去你能幹什麼?」王荷告訴丈夫,她想走進田間、投身農業,把家鄉的雜糧雜豆通過互聯網推廣出去,還可以帶動更多人致富。這一次,張米克選擇沉默,因為他了解妻子的個性,即便磨破了嘴皮也很難動搖她的想法。
遇阻 破題 獲贊
「無論是做編輯還是當老師,對我只能是一份工作,但是不能算一份事業」
「名校」「女大學畢業生」「返鄉種地」,這幾個關鍵詞讓洮寶團隊一成立就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注。但姑娘們的家人很多都不看好,但這群80后、90后姑娘們對從外地紮根家鄉,完成人生第一次行業的跨越,始終沒有後悔。
80后的王一鶴,身為「洮寶」團隊三位創始人之一,目前擔任團隊的設計總監。2009年畢業於吉林大學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王一鶴背井離鄉來到大上海,在外企擔任設計師。2013年,王一鶴毅然辭掉工作回到家鄉洮南,「荷姐最先提議的,我和宛宛聽后一拍即合,決定返鄉創業。」她告訴記者,回鄉創業,雖然父母不太可理解自己的想法,但她還是下決心要嘗試一下。
「大學畢業后找到一份編輯工作,但那不是我想要的。」90后的韓嵐2017年7月從西北大學畢業后,做了兩個月的教材編輯。朝九晚五、壓力不大、收入穩定。這份「別人眼中適合女孩的工作」,小姑娘並不買賬。她的媽媽希望她能當一名老師。韓嵐說:「無論是做編輯還是當老師,對我只能是一份工作,但是不能算一份事業。即便成為一名老師,也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好不容易考到大城市,回家后,韓嵐感覺辜負了父母的期待,愧疚、無助、惆悵……所有說不清的滋味攪拌在一起。「從大城市回到家鄉,孩子的舅舅和舅媽特別不理解,西安工作機會多,怎麼說回來就回來呢?」韓嵐的媽媽說,對於孩子返鄉創業,家裡親屬並不看好,但要強的姑娘們還真在家鄉干出一番事業,加上當地政策持,而且還吸引更多大學生回來造福家鄉,這讓韓嵐媽媽無比欣慰。
90后姑娘康羽婷,2017年7月剛從瀋陽醫學院畢業,她對創業最初的印象來源於大學,「上大學時,學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特別重視,經常舉辦創業比賽,身邊學長和朋友都會參加。」康羽婷說,有自己的一份事業一直是她的夢想,上學時也聽老師說過,對於大學生回鄉創業,當地政府會有相應的扶持。而且自己家鄉就有大學生回鄉創業的例子,她決定脫去白大褂,從瀋陽踏上吉林洮南的歸途。「趕上『互聯網+』時代,環境、政策好了,大學生也願意回來。」康羽婷媽媽說。
跨越 固有業態
企業變平台,把家鄉人才留下
「目前,我們每天都會在網上接到來自全國各地的數百個訂單。這得感謝洮南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王荷說。
然而,姑娘們起初的創業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在進駐上海商超的過程中,為了節省開支,姑娘們捨不得坐火車卧鋪,從洮南到上海一路坐硬座。曹雪說,這樣每人能省200多元錢。6個姑娘在上海閘北區租了一間50多平方米的房子,為了省下買床錢,乾脆打地鋪,還從家裡帶去了被褥。
2014年創業伊始,幾名女大學生在大約50平方米的小屋內開始忙碌,近三個月沒有一個訂單,在一次次自我懷疑與自我堅持后,「千呼萬喚始出來」的訂單帶來了一連串的好運。張米克欣慰地說,25000多平方米的場地是洮南市委、市政府無償提供的。大學生返鄉創業,當地政府給予了大力支持。
「『洮寶』寓意洮南的寶貝,它是一家企業,更是一個平台,從企業跨越到平台,通過大學生一代又一代,藉助這個平台把創業精神傳承下去,會更好帶動家鄉致富。」張米克說,「洮寶」創業是一個典型的模式,有了好平台才能把家鄉人才留下,一部分人先回來之後把平台搭建好,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回來,投入家鄉建設。
「每個人都有家鄉情懷,如果家鄉有好的平台、政策和環境,為什麼不回家鄉創業?」張米克說,回鄉創業在將來會形成浪潮,因為這是信息分享時代,正能量的東西會被迅速傳播,回鄉創業不僅僅是個人理想,更是一種價值的回歸。
遇阻 破題 獲贊
「她們好比『金鳳還巢』,一些人先回來后帶回來更多的人」
在「洮寶」網店成立三年中,網上客服24小時在線,她們完全用自己的力量,解決、維護網店運營中所遇到的困難及完成著網頁的包裝改進。王荷與姐妹們拼的不僅是智力與學識,還有吃苦耐勞、執著不服輸的勁頭。在她們的努力下,「洮寶」產品現已紅遍大江南北。
在洮寶創業和發展壯大的同時,洮寶團隊始終把承擔社會責任作為義不容辭的使命。團隊先後發展了53戶農民加入合作社,由洮寶包銷或提前下訂單。產品收割后,由農戶按照洮寶的篩選標準和要求對產品進行手選分級,洮寶以計件形式支付額外的勞動報酬。2016年洮寶累計帶動合作社成員及農戶增收100餘萬元。2017年,洮寶鼓勵和吸納200戶貧困農民加入合作社,繼續拉動種植、生產、加工、物流、銷售等環節的用工崗位700個,為其增加收入250萬元。
洮南市婦聯主席孫英華告訴記者,這些女大學生回到家鄉后,婦聯為其添置辦公設備並且把她們送到杭州義務進行電商培訓。2017年,「洮寶」團隊代表吉林省參加全國女性創新大賽,進入全國八強。孫英華說:「她們好比『金鳳還巢』,一些人先回來后帶回來更多的人。未來我們會在政策上、項目上進行扶持,同時在軟環境方面幫她們溝通協調,搭建更多平台。」
「當初從3個大學生髮展到如今30多大學生,她們帶動洮南、白城的一些青年投入到創新創業的熱潮中,通過這種形式,引導更多青年積極投身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中來。洮寶大學生創業團隊作為青年吉商回巢典型,將影響和帶動更多的吉林籍青年人才,回到吉林,紮根吉林。」共青團洮南市委員會書記王宇說,在立志創業、造福家鄉的感召下,洮寶團隊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優質青年加入,目前團隊中的專職和兼職大學生成員已發展到37人,畢業或就讀於北京大學、南開大學、政法大學、吉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等國內高等院校,其中多名碩士研究所。在未來,洮寶團隊將吸納更多的優秀人才返鄉創業,讓家鄉更美,農民更富。
附:部分洮寶團隊成員簡介
姓名:王荷
創業感言: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姓名:王一鶴
畢業學校:吉林大學 專業:環境藝術設計
創業感言:選擇一種生活方式,按照你想要的方式生活的樣子。
姓名:韓嵐
畢業學校:西北大學 專業:資源勘查工程
創業感言:最開始我只想要詩和遠方,現在我發現,洮寶大院里的煙火比西安城牆上的更美。
新文化報記者:劉暄 攝影:蔣盛松
編輯:妖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