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播亮新聞
最棒的知識補給站

看電影的時候為什麼一定要吃爆米花?

每次看電影的時候都習慣性的去買一桶爆米花吃,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

說實話爆米花味道也就那樣,和國人「超級零食」大好大瓜子比簡直弱爆了!

但是邊看電影邊吃爆米花貌似會產生一種「豆漿搭配油條」般的獨特化學反應。

那麼,看電影的時候為什麼一定要吃爆米花?

其實去影院看電影吃爆米花的最大好處就是買一個特大號的爆米花,和約會伴侶共享一桶。

無論第一次約會還是多年「好基友」不經意間的手指觸碰會時不時擦出愛情的火花~ 加上爆米花那種甜甜的「初戀般的味道。

這時你就會有想要去摟吻TA的衝動,從這點上來看,爆米花的確是非常給力的愛情催化劑。

吃爆米花看電影是有歷史和科學依據的。

據說19世紀上半葉,北美捕鯨人去智利時,發現了當地流行一種有趣的吃法:將玉米置於高溫下,讓穀物受到內部強壓,澱粉原料的核心向外碰到堅硬穀殼爆炸。這就是爆米花。

他們覺得這種小東西很可愛,就帶回了新英格蘭。不久,爆米花在北美流行起來,1848年,它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小零食,還被美國字典收錄。

1912年,一位小販賣給孩子爆米花

上世紀30年代美國大蕭條給電影業和爆米花帶來了一次很好的合作機會。為了找到一個便宜的地方消遣,人們都湧向電影院。只要包里有5到10美分,就能享受到爆米花這項「奢侈品」,這在絕大多數人的接受範圍之內。

更重要的是,玉米的成本很低,10美元一大包的爆米花玉米粒能用很久。當時的街頭小販把握了這個商機,開始在電影院外面擺攤售賣爆米花,因為買的人多,早期的電影院在衣帽間外邊還專門掛著標識,要求觀眾寄存衣帽和爆米花。爆米花就這樣成為了最早的影院中偷偷摸摸攜帶的食物。

1946年美國好萊塢IRIS電影院售賣的爆米花

隨著越來越多的觀眾攜爆米花入場,電影院老闆終於覺得這個商機不可忽視,他們開始把大廳租借給小販,允許他們售賣爆米花。

雖然位置更多是像是在影院前的街道上,小販們也樂意,這反而可以拓寬生意——既可賣給觀眾也可賣給街上的人。

後來,劇院經理逐漸意識到,若省去中間商,直接出售爆米花,他們可能會獲得更多利潤。於是,很多影院開始自設爆米花機,但也有影院仍然拒絕引入,覺得爆米花機會降低他們的檔次。

20世紀30年代中葉,電影院生意開始走下坡,很多影院開始虧損。但只有那些轉向賣爆米花和其他零食的影劇院倖免於倒閉。這使得很多影院轉變了態度,開始自己販賣零食。

1957年上映的一段40秒長的廣告 Let』s All Go to the lobby(一起去大廳吧)成為經典

隨著電影院文化逐漸傳入其他國家,「看電影吃爆米花」的習慣也一起打包出口。

發展到後來,人們想到電影院已經能很自然的就想到爆米花,看電影吃爆米花也已經成為一件約定俗成的儀式性事件:人類有著這樣的習慣,一旦適應了將某種特定食品與某類環境聯繫起來後,就會一直不停地吃著它。

來源:好奇實驗室(ID:haoqishiyanshi)

支持我們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中國網 的精彩文章: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酷播亮新聞 » 看電影的時候為什麼一定要吃爆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