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醫藥大學 徐茵教授
俗話常說:一濕不除,百病難愈!很多人在生活中有很多癥狀,在預示著體內濕氣重,但多數人對此都不夠重視。生活中很常見的皮膚病濕疹,就是因為患者體內的濕氣太重而引起的。
濕疹、蕁麻疹也是濕氣重脾虛而引起的,所以想要治療這些頑固的皮膚病,祛濕健脾是必須要做的第一步。那麼又該如何健脾祛濕呢?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濕氣重的人會出現4個皮膚問題
1. 皮膚粗糙
濕氣重則脾胃的運化功能較差,水濕在體內停滯會影響皮膚代謝,容易使皮膚出現乾燥瘙癢等癥狀。
2. 肌膚暗沉
體內濕氣重,外濕困阻脾胃陽氣,引起人體氣血運行不暢,而臉部是人體血管最密集的部位,氣血不足會直接影響臉色,讓你失去紅潤氣色,變得晦暗無華。
3. 水腫
濕氣重的人還可能在短期內體重明顯增加,而且表現為虛胖的體征,更嚴重的人會出現下肢水腫等問題。
4. 雀斑加重
濕氣太重會影響身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廢物無法排除,黑色素積澱,同樣會加速雀斑形成。
有祛濕功效的中藥
1. 砂仁
砂仁,除了是一種健脾祛濕中藥,還是生活中運用廣泛的一種香料。砂仁昧辛,性溫,歸脾、胃、腎經。能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該品辛散溫通,氣味芬芳,其化濕醒脾,行氣溫中之效均佳,古人視其為醒脾調胃的、要葯。故凡濕阻或氣滯所致之脘腹脹痛等脾胃不和諸症可以常用,尤其是寒濕氣滯者最為適宜。該品善能溫中暖胃以達止嘔止瀉之功,但重在溫脾。
2. 薺菜
薺菜帶根全草入葯,其幼嫩葉是人們喜愛的一種野菜,早在公元前300年就有採食薺菜記載。薺菜味甘、淡,性微寒。有補虛健脾、涼血止血、清熱利水等功效。宜於濕熱胃痛、血熱吐血、濕熱泄瀉、便血等症。
3. 茯苓
茯苓,曾被慈禧太后當作養生益壽的要葯,不但自己常食用,還將茯苓製成茯苓餅,賞賜給大臣。茯苓味甘淡,性平,人心、脾、肝、腎經,具有健脾和胃、補腦健身、利水滲濕、寧心安神等功效,被譽為中藥「八珍」之一。茯苓特點是補而不峻,利而不猛。藥性平和,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是脾虛濕盛者必不可缺的健脾祛濕中藥。
4. 木瓜
一說到木瓜,人們可能想到的是番木瓜。雖然番木瓜有健脾胃功效,但是入葯的還是皺皮木瓜或者木瓜。木瓜味酸,性溫,歸肝、脾經,有較好的舒筋活絡作用,且能化濕,為治風濕痹痛所常用,筋脈拘攣者尤為要葯。木瓜還能使濕濁得化,中焦得以調和。此外,木瓜還有消食作用,可用於消化不良症。
濕疹、蕁麻疹的最佳治療方法
濕疹、蕁麻疹是一種頑固性的皮膚病,僅僅只靠食療和護理方法,很難達到治癒目的。且濕疹、蕁麻疹皮膚最怕刺激,需要更為科學的方法,藉助藥物來進行治療。治療濕疹、蕁麻疹的西藥,都含有激素,長時間使用,患者容易對藥物產生依賴,不建議使用。相對來說,中藥就更具優勢。中醫療法歷史悠久、安全無害、使用簡單、標本兼治。
此方在葯監局評為一等獎,榮膺「2017年品牌百強」。李老先生嚴格篩選符合國家規定的藥廠后,親自從原料上把控,精選大量天然中藥材生物萃取提煉,最終才允流通市場。因其清熱解毒、祛火、治療濕疹、蕁麻疹、皮炎等皮膚病的功效,患者們自主傳播其口碑。因為此方是國家重點扶持的傳統中醫文化,所以上網也是可以找到的。但是對於一些國外患者來說,郵寄是有些困難的。
季節性濕疹注意事項
1. 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是本類病的一誘發因素,儘可能避免感冒、扁桃腺炎、咽炎的發生。一旦發生應積極對症治療,以免加重病情。經常因扁桃腺化膿而誘發本病或加重本病的建議行扁桃腺摘除術。
2. 忌辛辣、忌海鮮、忌狗肉、忌牛羊肉。關於忌口,也有不同說法,也有人認為,忌口應該視個體差異而定,一味忌口,將使人體喪失大量營養,不利病情好轉。我認為適當的忌口還是必要的,尤其在服用治療性藥物期間,總體來看是利大於弊。
3. 消除精神緊張因素,避免過於疲勞,注意休息。
4. 在日常用藥中,抗瘧葯、β-受體阻滯劑均可誘發或加重病情。
5. 居住條件要乾爽、通風、便於洗浴。
6. 內分泌變化、妊娠均可誘發本病並使其加重。
7. 清洗患處時,動作要輕揉,不要強行剝離皮屑,以免造成局部感染,如紅、腫、熱、痛,影響治療,使病程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