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們常說的粉絲經濟其實已經有些過時,“粉推經濟”或許更能形容當下內容和娛樂產業的變化和方向。
微博之夜上,《芳華》、《戰狼2》、《二十二》獲得了微博年度電影稱號。 《二十二》導演郭柯說,要感謝微博粉絲,他們讓這部直面歷史的紀錄片獲得了更多的關注,這粉絲裡其實也包括《芳華》導演馮小剛和《戰狼2》吳京 。
除了《二十二》這樣的電影作品,社會層面,#殘疾考生帶母上學#、#美女捐獻造血幹細胞#、#弘進加油#憑藉愛心接力,摘下了“微博年度影響力事件”。 另外一邊,微博之夜湧現出了諸如毛不易、迪瑪希、胡一天等新星。
我們看到, 作為大眾化社交媒體,微博其實始終承擔著讓小眾不孤單,讓個體有發聲渠道,讓新人嶄露頭角的職能。 其中,粉絲的力量在多個維度和細節中彰顯出來。 過去我們常說的粉絲經濟其實已經有些過時,“粉推經濟”或許更能形容當下內容和娛樂產業的變化和方向。
從偶像產業到粉推經濟
如果暫且不考慮小虎隊和劉德華那個年代,中國的偶像產業發展大致經歷了三輪浪潮。
- 2003-2007年以超女快男為代表的電視選秀時代。
- 2008年後包括天娛等在內推出的一系列模仿韓國造星模式的仿韓時代。
- 2012年至今,產生了大量成功的“爆款產品”,包括SNH48/TF-boys等等。
粉推經濟的萌芽期,其實也就是移動互聯網開始爆發的階段。 以TFboys和SNH48 為例,二者的粉絲向綜藝節目《TF少年GO》和《國民美少女》的全網點擊量分別為2.22億和3.85億次,依託大量的粉絲基礎,高度粉絲向的綜藝 也能獲得較大的點擊量以及平台內容價值。
狹義上,我們所說的偶像藝人或團體,大多是指歌手、演員等,現在其廣義上還包括各類網紅、直播主播、知名博主、Coser等各類KOL。 偶像產業是從偶像視野出發的,充滿了娛樂工業的包裝色彩。 而在新的粉絲經濟時代,粉絲與偶像共同組成的群體和品牌,已經產生巨大的社會影響力和商業價值。
王俊凱十八歲生日引發全球70個城市海陸空應援,鹿晗一條戀情公開導致微博癱瘓;紀凌塵平均每秒增加一個粉絲,只因網友希望他能多掙錢早日娶上闞清子。 而胡一天在劇作熱播之後,一個月增粉500萬。
種種跡像都說明,粉絲與偶像共同組成了族群,粉絲的各種活動不再是以偶像為中心,而是基於自身的喜好進行自由聯合與協作,將社會化網絡的賦能轉化為實實在在 的權益。 粉絲群體的運營,和互聯網運營思維其實也很接近。 內容運營、用戶運營和活動運營,各司其職,分工明確。
我在去年8月份提出來過,作為新型受眾的粉絲正在文娛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上攻城略地,不斷從商業機構手中爭取文化及經濟的主導權,這更像是“粉推經濟”而不是粉絲經濟 。 粉絲族群成長為娛重要樞紐,串聯起偶像、粉絲、消費者及商家等環節。
為什麼轉捩點發生在微博?
首先,微博出現以後,粉絲開始看到明星有別於鎂光燈下的形象,他們建立了一種新的身份認同。 拿獲得了今年微博之夜的King和Queen王冠的鄧超和楊冪來說吧。 鄧超在微博可以說時是一個十足的段子手,經常和其他明星還有粉絲互動,發自己生活中和節目裡的囧照。 最有特點的他常被網友調侃“一家四口,鄧超最醜”,而他也是樂在其中。 之後我習慣性看完鄧超微博,一定要去下面看他和網紅如何“互懟”。
楊冪的槽點則是“楊臭腳”。 這對一個女星來說,可以說是一個很惡毒的稱號了。 但楊冪欣然接受,而且還經常在微博上以此自黑。 此外,楊冪不只是一個女明星,她還是時尚界的帶貨女王。 這一點上看,女明星在微博的女粉絲也很多,她們可以和自家愛豆打造時下著裝美妝等潮流趨勢。
在明星越來越真實之時,粉絲的力量凸顯。 狂熱或者熱情這樣的形容顯然忽視了這股力量秩序性的一面。 微博上的明星背後有一個完善的粉絲生態,每個明星粉絲團賬號都是自媒體,都是新聞源,粉絲團自產新聞,粉絲團自帶藝人的新聞屬性,他們通過超級話題、微 博互動、幫明星打榜,讓更多人路轉粉。
其次,微博正不斷強化在泛娛樂領域的滲透力。 在電影行業,微博已經成為電影宣發的標配,從主演到主創以及投資方等,在微博造勢也越來越頻繁,花樣越來越多。 在電視領域,微博幾乎與所有的主流衛視和視頻網站合作,為綜藝、網絡等節目進行社交推廣。 有沒有上微博熱搜,微博網友如何評價,已經成為評判節目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
目前,絕大多數的明星參演的劇作都與微博合作宣發,明星個人在微博上互動吸引粉絲,擴大影響力。 微博也建立一整套衡量明星的標準,如顯而易見的熱搜,還有微博的互動和閱讀數等等。 微博獨特的社交傳播屬性決定了,它不僅是泛娛樂影響力的試金石,更是泛娛樂產業的送水人。 而隨著產業上下游及評價體系的完善,微博既是粉推經濟的主導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此外,微博的年輕化和活躍度是最大的推動力。 最近,移動大數據服務商極光發布“2017年移動互聯網行業盤點App榜單”,微博滲透率和DAU依然在社交App中排名第三位,並且是前三名中唯一保持滲透率和DAU雙 增長的App,滲透率同比增長11.5%,DAU同比漲幅高達37.6%。
極光指出,社交產品作為網民日均使用時長最長的移動互聯網產品,遠遠領先於網絡視頻、新聞資訊等其他類型App。 微信、QQ、微博的市場滲透率及DAU在社交網絡App中仍然領先。
極光數據顯示,在16-25周歲的移動互聯網用戶中,微博的用戶偏好指數居前五位。 《2017微博用戶發展報告》中同樣顯示,30歲以下用戶佔微博整體用戶超過80%,是微博的主要用戶。 這部分人群同時也是中國移動互聯網的主力人群,具有使用時間長、消費能力強、興趣愛好廣泛等諸多特性。
品牌、明星和粉絲的情感資本增值
以前大家會說得用戶者得天下,現在則必須把用戶轉變成粉絲才能贏得未來。 所以,粉推經濟的另一解構面還體現在企業和品牌身上。
對於品牌方來說,他們所面對的營銷環境不再是傳統的大眾媒體市場,而是經由社交媒體重新構建的數字生活空間。 消費者也不再是可以粗線條劃分的類型化人群,而是更加註重個性化的生活家。
這就要求企業去加強消費者與自身的連接,構建與用戶的粉絲關係。 這樣的背景之下,微博無疑是企業首選的社會化營銷平台和實踐粉推經濟的重要陣地。 只有建立起情感聯繫,從用戶的娛樂消費和情感共鳴出發,企業借力打力,才能達到品牌、明星和粉絲增值情感資本的效果。
回到娛樂產業本身來說,包括電影、電視劇、綜藝、音樂、動漫和遊戲等產業在內的整個基礎工業在規模、盈利模式和製作鏈條上都逐步趨於成熟,這些已經為粉推經濟的 進一步發展打下了牢固產業基礎。 而微博身處其中,所做的,其實就是讓這個體系運轉更為高效。
#專欄作家#
吳懟懟,微信公眾號:吳懟懟(esnql520),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 資深媒體人,專注互聯網內容、品牌與公關領域個性解讀。
本文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