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幾篇文章中,抗癌醫生曾經指出,免疫治療時代,惡性腫瘤的放射治療已不僅僅是一種局部治療手段,在與免疫治療的配合下,放療已經成為了全身治療的一個組成部分。(免疫治療時代,放療已不再是局部治療手段)
然而,在一個日本醫生報道的成功病例中,放射治療竟然在沒有免疫治療配合的情況下,僅憑「一己之力」,在照射了骨轉移病灶之後,使沒有進行治療的肝臟病灶明顯地縮小,起到了全身治療的效果。
這是怎麼回事呢?單純放療為什麼也會有如此神奇的療效呢?
下面,小編就向您詳細介紹一下這個肝癌患者的治療歷程,以及在他身上發生的「奇迹」。
據這位日本醫生介紹,他治療的是一位76歲的老年男性,5年前,這位老人被診斷得了原發性肝癌。由於當時肝臟腫瘤僅僅1.5cm,體積比較小,因此醫生果斷對他進行了手術治療。
手術十分成功,老人的肝臟腫瘤被完整地切除,切除后的病理診斷結果為:高分化的肝細胞癌。由於是「高分化」,提示老人家的肝臟腫瘤惡性程度相對較低,預后相對較好。
實際情況也的確如此,在隨後的一段日子裡,老人在沒有進行任何其他治療的情況下,疾病得到了控制,沒有任何進展。
可是,不幸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在手術的第3年,老人的肝臟上又長出了新的腫瘤,而且已經沒有辦法繼續手術切除。為了挽救老人的生命,日本醫生選擇了介入和消融治療來控制肝臟腫瘤的進展。
在隨後兩年多的時間裡,老人先後做了5次介入和2次射頻消融來試圖控制住腫瘤。令人遺憾的是,這位患者疾病發展的速度雖然有所減緩,但是不斷進展的趨勢並沒有被遏制。
到了後來,老人不僅在肝臟上還殘留著巨大腫瘤病灶,胸椎上也出現了新的病灶(即我們通常說的骨轉移)。這說明腫瘤細胞已經通過血液循環跑到了全身。
長在胸椎的骨轉移病灶,不僅會使患者產生無法忍受的劇烈疼痛,而且一旦腫瘤侵犯到脊髓,還有導致患者出現「截癱」的風險。為了控制這個部位腫瘤的進展,醫生對這位患者的胸椎病灶進行了放射治療(這種治療是控制骨轉移病灶最常用的治療方法)。
放射治療結束后,患者胸椎的轉移病灶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不僅如此,他的腫瘤標誌物甲胎蛋白很快從之前的42萬降到了正常水平。
然而,令人驚奇之處不僅於此,在這位老人接受放療以後的第10個月,當醫生再次為他進行肝臟病灶的檢查時,以前長在肝臟上的巨大腫瘤竟然基本消失了。
這讓醫生在興奮不已的同時也感到了迷惑不解。因為在這10個月里,這位肝癌患者並沒有做任何抗腫瘤的治療。
放療后骨轉移病灶消失
沒有放療過的肝臟病灶也消失了
治療過程以及甲胎蛋白的變化趨勢
「為什麼單純的一種局部治療方式,可以控制住並沒有接受治療的其他病灶?這其中是什麼因素起到了作用?
其實,這裡面的關鍵之處在於我們身體內的免疫系統。
在上面介紹的這個病例中,醫生對這個患者放療前後的免疫指標進行了對比,發現放射治療后,患者體內的一些「細胞因子」的數量發生了顯著的變化,而這些細胞因子對於免疫系統的調節,具有促進的作用。
隨著腫瘤放療專家對臨床病例的不斷積累,人們已經發現,對於一部分腫瘤患者而言,單純的局部放療,即可激活身體內的免疫系統,誘導免疫細胞對放療區域以外的腫瘤細胞進行攻擊,這種現象被稱為放射治療的「遠隔效應」。
通過研究,放療學家認為,放射線除了可以直接殺傷腫瘤細胞以外,還可以促進我們體內的免疫細胞釋放免疫因子,作用於非放療區域的腫瘤細胞,誘導這些區域的腫瘤細胞畸變、壞死和凋亡。同時,放射線還可以改變腫瘤細胞的生物學表型,增強免疫系統對腫瘤細胞的免疫效應。
不過,在臨床治療中,僅僅通過單純的放射治療就達到全身病灶控制的病例仍然僅為少數,其中原因在於,單純放療通常不足以產生足夠的保護性的免疫反應,這與腫瘤患者自身基礎免疫功能失調有關。
隨著人們對機體抗腫瘤免疫以及免疫逃避機制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臨床病例證實放療聯合免疫治療可以大大增強放射治療的遠隔效應,從而為腫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模式。(放療——腫瘤免疫治療的「理想搭檔」)
在這個治療成功的肝癌病例中,還有一點可以值得我們廣大癌友重視和關注,那就是腫瘤標誌物對於腫瘤治療和腫瘤進展的評價和預測作用。
這名肝癌患者在疾病的進展階段,腫瘤標誌物(甲胎蛋白)呈現出逐漸升高的態勢,而當抗腫瘤治療有效,腫瘤不再進展甚至好轉時,腫瘤標誌物迅速下降,甚至降到了正常範圍。由此可見腫瘤標誌物對於腫瘤臨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這也是為什麼您的主管醫生要經常性地對您進行腫瘤標誌物監測的原因。
抗癌醫生 2018年1月
參考文獻及圖片來源:K Ohba, K Omagari, T Nakamura , et al. Abscopal regress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fter radiotherapy for bone metastasis.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