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中國,農村的風土人情才是中國古文明的高度凝練,喪葬制度在農村地區主要的表現就是墳冢,而墳冢的聚集又形成了墳塋,而這又代表著中國宗族制的延續,家族文化始終是農村的精神支撐,儘管現在的家族文化逐漸的衰敗,以致趨於沒落。
我們現在最長聽見的一句話「祖墳上冒青煙了」,這句話表示祖墳位置選的好,由於祖先對子孫後代的庇蔭,後代子孫有著坦蕩的仕途,生活優越。我們也經常聽到「祖宗十八代」這一個概念,我想「祖墳」跟「祖宗十八代」一定有些千絲萬縷的聯繫。
所謂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員:
上序稱謂:生己者為父母,父之父為祖,祖父之父為曾祖,曾祖之父為高祖,高祖之父為天祖,天祖之父為烈祖,烈祖之父為太祖,太祖之父為遠祖,遠祖之父為鼻祖。即:父、祖、曾、高、天、烈、太、遠、鼻。書中說:因人懷胎,鼻先受形,故鼻祖為始祖。
下序稱謂:父之子為子,子之子為孫,孫之子為曾孫,曾孫之子為玄孫,玄孫之子為來孫,來孫之子為晜(讀kun)孫,晜孫之子為仍孫,仍孫之子為雲孫,雲孫之子為耳孫。即:子、孫、曾、玄、來、晜(kūn)、仍、雲、耳。書中說:耳孫者,謂祖甚遠,僅耳目聞之也。「遠祖者,幾世乎,九世矣。」
祖墳就是自己上九代墳墓的統稱,只要是上九代的長輩,都可以埋葬於祖墳,我國古代儒家的禮制所要求的葬就是全屍、盛棺、葬於土中,並封墳植樹。由此,孝子對仁有深刻的自覺,仁心成長,進而有仁義禮智廉恥等德行,儘管其程度不等。這樣的美德乃是人們合作互助、社會維持秩序的關鍵。
祖墳是踐行祖先崇拜之禮的重要場所,可以安頓人心,養成國民的「敬」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今天,在廣大中西部地區,祠堂在遭遇20世紀中期的大毀壞之後沒有恢復,上墳就成為最為重要的祖先祭祀之所。每年特定時間重複這樣的禮儀,民眾的精神就定期收到凈化、提升,長此以往,則養成敬心。
祖墳崇拜信仰是華夏族群最古老、最樸素、最廣泛、最深厚、也最強大的信仰。
祖墳是不指那一代的,在我們這裡,一個墓地的頭一座墳就是祖墳,不過有老祖墳,和立祖墳倆種。老祖墳就是遷到其它地方埋葬的後代,管原來的墳地叫老祖墳。立祖墳呢,我們這裡的民俗,只要是遷墳,必須遷三輩,也就是遷墳者,不光遷自己的父母,必須遷爺爺的墳。這是說為長子的。弟兄們多,次子三子等可以隨便遷,叫立墳贏,後代人也叫祖墳。立祖墳/就是孫子遷爺爺的墳叫立祖墳。有長子長孫傳續之說。具報道,埋墳頭是孔老二為他十八歲嫁給六十二歲的父親,一生和協母親死後,孔老二把母親和父親合葬一起的,為了記念堆起的土堆。孔老二以前,沒有合葬,墳頭。即然是孔老二發明的,那倆千多年了,就是一種文化。本人家族因土地開發被破今年春天遷墳。幾十座墳,自己的承包地太小,埋不下只能分三下,叫令立祖墳。我們共同的祖墳長枝遷走,我們倆枝在去祭拜長枝遷走的共同祖墳,叫拜老祖墳。現在都是土地承包,按三步一穴,人員的爭多,一個墳場埋不幾輩。老俗話,富折騰宅子,窮折騰墳。拔墳真的拔不起!人力物力耗費太大。為什麼人們還要遷呢?埋個土堆幹嘛?從心裡上說,對世去的長輩的一種懷念和哀思,令一層意思,平時各奔東西,過節上墳增加族人的感情。在河北東光以東後屯處路南有一碑:磊公之墓,這個墓是前朝人口大搬遷的第一人,幾年一次額的共同祭祖全國各地的同族祭拜,場面隆重。共同祭拜的叫始祖,碑文上是/始祖。所以說,答這道題的關建是一個/祖字。爺爺是祖父,也就是爺爺以上的都稱祖,但是祖墳二字和祖父的祖字義意上有所不同。很少給爺爺上墳即變是墳場的第一座墳,也沒有叫上祖墳的,以後的幾代人才稱,這是我們的祖墳,所以說祖墳按哪代分有點遷強。
祖墳不是指那一代先人的墳墓,在農村只要是你記事中,自己祖輩的墳墓,都叫祖墳 ,按照家普計算,為八輩,只要是你上輩人的墳墓,都叫祖墳。但是祖墳一說,也就是你父母死後,埋在同一個墳院,最上上那一個先人為祖墳,也就是人們說的總墓頭,謝謝。
※有困難時,撥打120、110、119、122等電話需要收費嗎?
TAG:布魯克林的超級腦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