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播亮新聞
最棒的知識補給站

你能想像十年後的生活嗎?

不管是無人機還是自動駕駛,不管是口袋醫生還是共享單車,技術的進步正在改變人類的認知方式。那麼,是我們推動了科技,還是科技在改變我們?

你能想像十年後的生活嗎?

圖1 Google X 項目

比如谷歌眼鏡未來十年在醫療行業的應用!

在對人體健康探索的漫長過程中,人類的醫療方式經歷了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以中醫為代表的傳統醫學,主要通過「望、 聞、問、切」的方法,醫生根據經驗,對病人的外在病症進行分析,來解決身體的疾病問題。雖然中醫的歷史作用不可忽略,但是因為沒有量化的標準,對醫生的個人經驗又高度依賴,因此很難大規模傳播。

第二個階段則是以西方醫學為代表的現代醫療,藉助各種醫療設備,通過對身體各項指標的測量,按照一定的診療標準,結合醫生自己的判斷,給出治療方案。雖然現代醫學對於人類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居功至偉,但是仍然不夠完善。 比如,目前針對各種疾病的診療方案,其統計意義都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人體畢竟是個複雜系統,個體差異性必然存在,因此在面對這種差異性的時候,醫生的經驗判斷尤為關鍵。

所以現在醫生所做的事,說白了,還是個手藝活。見多識廣,經驗豐富,診斷才更為靠譜。另一方面,病人和醫生的聯繫,借用工業界的說法,是「故障驅動型」的,也就是有病才去進行治療,很少有人能夠請得起私人醫生,全天候地對身體情況進行分析判斷,及時發現身體可能出現的問題。

伴隨著谷歌眼鏡這種類似產品的出現與不斷完善,工業4.0時代的醫療也將進入一個新階段。

你能想像十年後的生活嗎?

圖2 醫療方式的變遷

首先,是增強體驗。2014 年 9 月,Wearable Intelligence (WI)開發了可穿戴設備軟體,該軟體能將數據即時呈現在醫療和能源行業工作人員眼前。WI稱自己的技術能在Google Glass上顯示任何類型的臨床數據,包括直接從電子健康記錄系統獲取的數據。它還能實時顯示重要器官數據流(如病人的心率)、報警信息、意外情況和錯誤通知。在醫院中,可穿戴設備能向醫生顯示病人名單、房間號碼、病人姓名、主要癥狀、責任醫師和實驗數據等信息。病人的實驗結果出來後, 系統還能向醫生推送信息。另一個基於谷歌眼鏡的有趣的應 用程序是用於記錄手術過程。在醫院,醫生帶著谷歌眼鏡為患者看病,以第一人稱視角將手術操作畫面呈現給學生,實現醫療教育。

你能想像十年後的生活嗎?

圖3 谷歌眼鏡用於醫療教育:醫生看見什麼,學生就看見什麼

其次,是數據化。在過去,儘管大量的醫療信息系統中積累了海量的醫療信息,但是這些信息通常都是以手寫文本等非結構化數據的形式存在的,無法直接拿來使用。而現在,隨著機器翻譯技術的成熟,這些文本數據也可以「流入」大數據分析平台的數據池,就像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語料庫一樣,為大數據時代的虛擬醫生提升訓練樣本。

根據市場諮詢公司Marketsand Markets的報告顯示,全球醫療領域的自然語言處理業務在2015年的規模是10億美元,而這一市場到2020年將上升至26. 7億美元。

然後,通過利用各類可穿戴設備、膠囊機器人和可植入晶元等設備,就能夠為人體建立一個完整的身體感測系統,感知各項身體指標,包括動態、靜態的生命體態特徵,以及行為習慣、生活方式等,並將其接入網路,在身體之外的虛擬網路空間,以數字化的方式對身體狀態進行全息的呈現。在此基礎上,大數據技術還可以基於大規模人群數據,來識別整體趨勢和個體差異,並通過分析個人歷史數據來發現異常,向用戶提供科學的指導意見。

多說一句,大數據技術的完善也讓「中醫黨」們看到了希望:儘管中醫現在從生物醫學角度還很難回答「為什麼」,但是藉助大數據的理念與技術方法,卻可以從對人的健康狀態整體調節的角度很好地回答「是什麼」,利用大數據的手段說不定可以解釋中醫背後隱含的深刻規律。比如說,我母親動不動就說我不能吃3個以上荔枝或者是幾個橘子,經常當著我孩子的面不顧我好不容易樹立起的權威隨時按住我剝荔枝的手,理由就是「會上火」(這真的挺讓人「上火」)。但是,誰又知道「上火」究竟是個什麼鬼?

再有就是私人定製化。前面提到谷歌與諾華製藥聯手開發智能隱形眼鏡,可以幫助糖尿病患者對病情進行私人定製管理。這種眼鏡包含一塊低功率的微晶元以及一個幾乎看不見的、像頭髮絲一樣細的電子電路,這種隱形眼鏡是通過眼球表面的淚液隨時檢測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通過對人體數據的分析,過去只有通過醫院才能進行健康診斷的情況將會被改變,結合大數據分析技術,就像在製造領域發生的變革一樣,將能夠給海量患者提供個性化的醫療服務。而以醫院為中心的醫療服務模式,也將逐漸轉變為以病人為中心的模式,這將會大幅提咼病人的滿意度。在未來,你的各項身體指標將在雲端平台進行實時的分析,然後, 你的「隨身醫生」便會及時給出科學的醫療建議。

總的來說,谷歌眼鏡或是同類的升級產品正以三種最不可思議的方式,改變醫學的未來:

① 增強外科手術中的現實感;

② 電子醫療記錄及床邊護理;

③ 自動化個人健康護理。

密西根大學的一位教授更是在一次學術研討會中提出了一個讓我大吃一驚的「魔幻構想」,他說:「我們乾脆打造一個三百年的科研計劃,在全世界無縫監控五百億人從生到死每時每刻的所有生理信息。有多少人此後還能生出新疾病呢?五百億樣本,總有一個適合你!」仔細想一想,還真有一定可行性(那醫生豈不是失業了)。

你能想像十年後的生活嗎?

書名:從互聯到新工業革命

作者:劉雲浩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定價:¥29.8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問科普 的精彩文章: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酷播亮新聞 » 你能想像十年後的生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