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思圓,專欄作者,寫安靜從容,有溫度,有力量的原創暖文。新書《生活需要儀式感》已溫暖上市
1
我家院子里的一對夫妻昨晚又吵架了,就因為一場電影。
大家都知道,最近馮小剛導演的《芳華》正在熱映,妻子是個文藝青年,所以非要讓丈夫陪著去看。
丈夫卻說,這破電影有什麼好看的,還不如把錢拿去買幾注彩票實在。
妻子聽了就不樂意了,於是兩個人幾經對峙,她怨他不懂她,他怪她太矯情。
記得兩個人結婚當天,妻子全程挎著一張黑臉,明顯不高興。原來妻子想要一個像樣的婚慶儀式。
而丈夫覺得,這錢花的冤枉,還不如把錢拿來給她買幾條能保值的黃金項鏈。
她要的是浪漫,他給的是實用,所以從那天開始,兩個人的矛盾就開始日漸顯現。
而婚後兩人的生活也不幸福,妻子喜歡在閑暇時間,去旅遊爬山看風景,丈夫喜歡專門利用周末和節假日掙雙倍加班費。
於是每當放假,兩個人為此不知吵了多少回架。她覺得他毫無生活情趣,他覺得她太貪玩好耍不顧家。
再到後來,兩個人生了娃,她給孩子報興趣培訓班,比如畫畫、書法、下圍棋等,以此陶怡孩子的情操。
可是他卻覺得這錢花得不值得,因為學這些興趣對學業根本毫無用處啊。
其實在婚姻里,很多夫妻之間的矛盾,表面上看,是脾氣、性格、教育理念等方面的不同,其實深層次來看,是骨子裡金錢觀的不同。
通常婚後夫妻吵架,多數並不是因為轟轟烈烈的大事,而在耗在一些雞毛蒜皮的花錢小事上。
要麼是女人抱怨男人太摳門,花錢太吝嗇,有錢不懂花。要麼是男人嫌棄女人,花錢太大手大腳,不夠理性,太浪費。
也許在愛情里,能鑒別他是否愛你的重要因素是,男人是否願意為你花錢。
可是在婚姻里,兩個人是否能長久的在一起,卻要看彼此是否有一致的金錢觀。
2
我老家有一對夫妻,在我們當地開了一家中型超市,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小康之家。
可是平時兩個人即便再忙再累,寧願走路,搭公交,騎腳踏車,也很少捨得開自家小汽車出行。
他們只要能在家裡做飯吃,就絕不會進館子。只要身上的衣服還能穿,就幾乎不買新的。
他們甚至有一次試過,彼此給對方剪頭髮,想著這樣就不用去理髮店了。
也許你覺得這樣的金錢觀,簡直無法理解,有錢不花,反而過著苦行僧式的節約生活。
可是兩個人卻自得其樂,並沒有覺得有任何不妥。
而我還認識一對夫妻,兩個人都是工薪階層,拿著餓不死脹不死的工資。
可是他們的生活過的比許多富人還享受,他們一有錢,就拿去旅行,然後利用節假日國內國外各地游。
每年兩個人花在訂機票、住酒店、吃大餐等的錢也不在少數。
如今他們在成都依舊沒買房,因為連首付都湊不夠。很多人都勸他們節約錢買套房。
可是夫妻二人一致認為,與其當一個負債纍纍的房奴,不如把錢花在詩和遠方的生活中。
也許當你看了這對夫妻,又會直嘆息。甚至還為人家花掉的旅行費用而心疼,但人家兩人卻活得別提多快活。
很多人說,跟他們其中任何一對人過日子,都無法長久生活下去。
可重點是,他們兩對夫妻之間都有著相同的金錢觀,所以根本不存在常人所想象的那些矛盾。
在婚姻里,彼此最大的問題幾乎都落在茶米油鹽,衣食住行,一日餐三等瑣碎的日常上。
而這一切都跟如何花錢,怎麼花錢,花錢的方式等有著莫大的關聯。
其實說簡單一點,婚姻就是一起細水長流的過日子。
如果兩個人的金錢觀不同,能讓彼此吵架的事簡直比比皆是,
但若是彼此都是一樣的金錢觀,就能互相支持對方的選擇和決定。
3
這個月初,王哥,離婚了。
要知道他跟妻子兩個人結婚12年,而他們的分道揚鑣,並不是因為彼此感情完全破裂,也不是發生了什麼不能容忍的大事。
而是透過一些雞零狗碎的小事,顯露出兩個人嚴重不同的金錢觀。
比如王哥為人比較慷慨大方,仗義助人,在他眼裡,情義遠比金錢更重要。
但是妻子卻是一個特別謹慎節約的人,有一次王哥的一個朋友,因為結婚買車,還差幾萬塊。
當他回家跟妻子商量,取出家裡的5萬塊先借給朋友。
可是妻子卻不同意,她說,雖然我也很理解你朋友的難處,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萬一我們遇到點意外,那拿什麼來應急啊?
比如王哥是個特別會享受生活的人,當然在用錢方面並沒有過多的剋制,而他妻子又特別愛精打細算。
有一次兩個人到雲南旅行,王哥本想著好不容易出來一趟,就不能虧待自己。
於是每頓總是點當地價錢很貴的特色菜,住五星級的酒店,看最著名的風景區。
可是王姐卻特別不配合,她總覺得這野菜不苦也不咸,有什麼好吃的,還不如回家多買幾斤肉。
而且住宿也就是睡覺的地方,沒必要追求什麼美觀舒適性。
再者全國各地大同小異也不會有什麼奇特之處,無須花門票去太貴的地方看。
也因此兩個人經常為這些事鬧得不愉快,於是時間久了,彼此越來越感到疲憊不堪。
其實你真的無法從這場失敗的婚姻里,論個誰對誰錯。因為他們的問題,是在各自的金錢觀完全是背離的。
這就跟一顆很大的汽車螺絲扣在一個很小的鍋蓋螺絲帽上的道理一樣,型號不匹配,無論如何努力,也合不起來。
其實只要兩個人的金錢觀契合,夫妻之間也就能和諧共處。反之,則無法相融。
4
金錢觀與你有多少存款,能掙多少錢,擁有多少財富並沒有太大關係,而是一個人對待錢的根本看法和態度。
平時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對生活的理解不同,過法也是千百樣,因此金錢觀也是千差萬別。
尤其是在婚姻里,兩個人的結合,並不是遵照你認為最對的標準去過活,而是要按彼此都能接受的方式去相處。
就比如你的金錢觀很保守,我也是,那兩個人就能吃到,聊到,玩到一塊。
而如果你的金錢觀太開放,而我不是,那麼註定兩個人就會因觀念不同,引起爭吵,分歧,隔閡。
記得三毛曾在書里寫到,當時荷西找到了新工作,需要火速到拉芭瑪島報到。
而一周后,荷西給三毛髮來電報:租不到房子,你先來,我們住旅館。
當三毛看了信,打包行李時,鄰居們一再建議她,
你住在家,荷西周末回來一天半,他那邊住單身宿舍,不是經濟些嗎?
可是三毛還是去找了荷西,後來兩個人收入的一半付給了這份固執相守。
我想,他們之所以感情那麼好,除了彼此深愛,還因為金錢觀的一致。而如果三毛持著那鄰居的「實惠型金錢觀」,那麼她跟荷西,也會矛盾重重。
有人曾說,婚姻的本質其實就是一種財務關係。
無論是柴米油鹽,還是人情往來,亦或巨額開銷等,都離不開錢,而如何花錢卻是夫妻之間,經常需要討論,面對,決定的一件至關重要的事。
其實在好的婚姻里,兩個人都有一致的金錢觀。而在壞的婚姻中,大多數人金錢觀有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