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民族大劇院坐落於甘肅省臨夏市規劃新城的核心區域,用地面積52,300平方米,地上建築面積 15,000 平方米,建築總高度約 46 米。
建築採用中東地區阿曼馬斯喀特清真寺穹頂的比例形態及圖案紋理。然而,要將這種精緻、形象的建築放大為90米、46米的公共建築無疑是艱難的,這給設計師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如何運用這種具有強烈民族特色、形態比例而避免龐大的圖案肌理,是設計師面臨的首要問題。設計師將現代設計技術融入到這一傳統的建築中,使現代建築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思考再三後,設計師們放棄了採用鋁幕牆實現清真寺穹頂的紋理圖案的昂貴的解決方案。通過不斷的努力,運用了橫截面鋼樑相互焊接,形成「穹頂」整體空間結構「肌理」的方式,類似於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的「鳥巢」結構。
殼體結構、幕牆結構和幕牆結構相結合,節約了大量成本。
其結果是,整個正面和外部的強大的滲透殼使得可以將建築物從「不透」逐漸過渡到頂部的「全透」,加上立面的「白雪」顏色選擇,原始雕像的圓頂形狀變得抽象。這不僅實現了建築的整體效果,也顯示華麗的魅力和不腐不朽的重型鋼結構。
建築和結構渾然一體,獨特而美觀,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充分體現了自然和諧之美。
大劇院的總高度約46米,為了保持穹頂高度,同時充分利用空間,大劇院的主體是一層樓高。下部設有VIP休息室和大面積的裝卸場地,以滿足功能需求。
該劇院的設計可容納1052名觀眾,其中包括102個活動席。觀眾席分為游泳池和落地式座位,泳池座位可容納860人,而落地式座椅可容納192觀眾觀看錶演。
劇場視線圖:
舞台是整個劇場的核心,採用國際通行的漢字為「品」型舞台,並設有兩層面積120平方米的音樂池,可容納100人的交響樂團。中心表演區舞台有側車台、15米見方的大舞台平台、芭蕾舞台、直徑14米的步行轉盤、五雙電動升降台等功能。
這些功能階段可由電腦控制,可升降、旋轉、移動,完成複雜的畫面變換,完全滿足音樂劇、歌劇、舞劇、戲劇和文藝演出的不同需要。
小劇場:
練功房:
夜色中的穹窿之頂:
剖面圖:
平面圖:
這樣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築是不是非常美呢,它就在我們中國甘肅省臨夏市的南濱河東路,感興趣的同學快去看看吧!
圖片來源:搜狐豆丁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