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跑步的人,對「心率漂移」這個詞都不陌生。經常會有人把這個現象歸於手錶不準,可有一個早已被運動專家做實的理論:當體內水分流失導致血量減少時,血液的供氧能力就會下降,導致在維持相同努力程度的運動時,心率逐漸上升或紊亂。
無論是夏天還是冬季,跑步時只要補水不及時,除了影響運動能力外,更會直接或間接的引起抽筋、消化紊亂。嚴重脫水還會導致生命危險,或是產生對健康的慢性影響。
所以,無論任何情況下,我們都要保證適量充足的飲水。那麼,怎樣才能做到?
計算自己的汗水流失
只有了解自己的出汗量,才談得上合理計算合適自己的補水量,然後進行適當補水。而出汗的速度取決於眾多環境變數,比如:溫度、相對濕度、海拔高度,及跑步時的努力程度。
計算自己出汗速度最好的辦法就是做個出汗測試。
1 首先,在跑步前稱量裸體體量,在稱重后,不要吃喝,也不要上廁所。
2 然後,出門跑步60-90分鐘。
3 跑步結束后,不要吃喝和上廁所,立即再次稱量裸體體重。
4 兩次稱量體重之差,就是跑步期間的出汗脫水量。
把體重下降的重量除以實際跑步的分鐘數,就是每分鐘平均出汗量;再乘以60,就可粗略估算在一定溫度下的每小時出汗量。
請記住,出汗速度取決於不同的環境因素以及努力程度。也就是說,你需要經過多次測試,才能知道自己在不同條件下的出汗情況。
如果你想知道在某個「時間-距離」比賽目標中的出汗速度,就要在盡量接近這一比賽環境的場合進行測試,來達到相對準確的結果。
當有了對身體出汗的經驗認識,你就能夠研究在不同情況下,適合自己的補水策略。但是,不論你出多少汗,如果每小時攝入的水份超過700-800毫升,身體就會難以處理。
電解質與飲水
在長時間大量運動時,請務必補充電解質。事實上,重要的是保持水和電解質的平衡。這種平衡在維持肌肉、消化系統以及其他人體「部件」運行時極為重要。
電解質包括水溶性的離子,例如鈉離子、鉀離子、鈣離子、鎂離子和氯離子。活動較少的人群,完全可以從日常飲食中獲得足夠的電解質;而經常進行長時間運動的人群,如果不能及時補充電解質,就會引起暫時性電解質缺乏,身體出現各種不良反應。
在跑步時,只要開始補充飲水,就要注意補充鈉元素(我們俗稱的鹽)。隨著跑步距離的延長,補充鈉元素也變得愈發重要。當中等氣溫時,每小時大約需要補充400毫克鈉元素;而天氣炎熱時,必要的補充量就增加到了至少每小時800毫克。
相比之下,需要補充的鉀元素數量較少,能夠補充鈉的運動飲料或是電解質片劑,足夠補充隨汗水流失的鉀。關於其他電解質的補充,留待運動飲料與電解質片劑的生產企業去回答。因為對是否需要補充其他電解質的爭議,目前還沒有確定的科學研究成果。
*水溶性低鈉血症,是最嚴重的電解質失衡之一。其成因是在過度飲水的同時,沒有補充足夠的鈉離子等電解質。
在跑步時,補充電解質的三個最常見途徑分別是運動飲料、常規食品、特殊飲食。通過每種方法補充的電解質數量和質量又各有不同。因此,更常見的做法是:在跑步時選擇一到兩種主要的補充方法,最經常使用的就是運動飲料和電解質片。即使以這兩種方法為主,也不要拒絕通過喝鹹湯、吃零食和鹽烤土豆等傳統食物去補充電解質。
飲用含有電解質的飲料,是當今跑者們補充電解質的最常見方式。常見的電解質飲料既有成瓶的成品,也有自己沖調的粉末原料。目前,不含熱量或者低熱量的泡騰片和濃縮液也逐漸開始普及。不過,在瓶裝飲料中,電解質的含量會有很大差異。
例如,同樣為220毫升的飲料,鈉含量從50到200毫克,鉀含量從15到100毫克的都有。因此,筆者推薦將電解質片與含電解質運動飲料結合,在喝飲料的同時,通過使用比推薦量略少的電解質片,來調整所補充電解質的總量。人體可以自行處理略有富餘的電解質。
不論通過飲料,食品還是片劑形式補充電解質,都請記住,還有兩種減少電解質需求的方法。
第一,減少平時餐食中以食鹽形式存在的鈉元素的攝入量。
在較長時期內,減少食物中的鈉,可以降低通過汗液排出體外的鈉,這就意味著跑步時只需補充較少的鈉。
第二,經常有規律的進行高溫適應訓練
如果先前沒有進行過高溫適應,那麼這種訓練可以降低汗液中的鈉流失,其減少鈉流失的效果,將是十分可觀的。